首頁 > 股票 > 正文

無糖茶競速搏未來 環球快報

2023-05-23 08:22:08來源:ZAKER財經  

夏季飲料消費旺季還沒到來,終端飲料冰柜的飲料柜就已變了天," 冰紅茶們 " 一統江湖的時代,被無糖茶飲料撕開了一道裂縫。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無糖茶終于站上 C 位。這除了 Z 世代、00 后們健康意識的提升,還有飲料廠商除苦澀、提升口感的努力。


(資料圖片)

相較多年前運用代糖遮掩苦澀,隨著冷萃、慢沏等技術的運用,已經很容易達到消費者所期待的" 天然無添加 " 和 " 有茶味 "。

無糖茶一躍成為軟飲賽道上冉冉升起的新星,啟動了無糖化浪潮下的新一輪飲品行業大競速。

興起

無糖茶,也叫原味茶或者純茶,是添加茶葉相關物質,譬如茶多酚、茶原液等,制造而成的茶飲料。

國內市場最早出現的一款無糖烏龍茶,由三得利于 1997 年推出。

三得利是世界三大烈酒集團之一,1984 年進入中國市場,除了酒類、食品等業務之外,還計劃開拓茶飲料業務。不過,這款寄予厚望的烏龍茶推出后,未能收獲良好效果。

在上世紀末含糖飲料、碳酸飲料大行其道的市場背景下,三得利烏龍茶初涉市場,未免不是一場 " 出師未捷身先死 " 的試探。

繼三得利之后,康師傅、統一、可口可樂等先后推出無糖茶飲料,為避免 " 翻車 ",這些企業同時推出了含糖或低糖版本。

但這些努力,也沒能打動喝慣了甜味飲料的一代。

2011 年成為無糖茶的轉折點,中國本土企業正式開啟無糖茶的進擊之路。當年,農夫山泉推出東方樹葉系列、天喔茶莊推出金普洱、金紅袍及金觀音系列無糖茶。

市場對東方樹葉不太友好,甚至評價這是一款難喝的飲料。早已被甜蜜素、阿斯巴甜等甜味劑馴服舌尖的消費者,哪里會這么容易被無糖茶俘獲?

于東方樹葉來說,注定這是一個漫漫長夜。

至少在 2015 年前,無糖茶飲料因為口感、定位以及價格等多重因素,沒有得到市場普遍認可,幾乎被打入冷宮。

在漫長的探索期里,不少企業產品前赴后繼,統一 " 茶里王 " 退出大陸,天喔無糖茶消失,更多的產品悄無聲息。

不過,飲料企業利用無糖茶向市場不斷試探,這一細分領域潤物細如聲般萌發。

爆發

2016 年,國家有關部門出臺《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強調要控制添加糖攝入量,每天糖攝入量最好控制在 25 克以下。

食糖過多引發的病癥,開始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據觀研報告網《中國無糖飲料行業發展現狀調研與投資趨勢預測報告(2023-2030)》顯示,目前我國超過 1.4 億人正在經歷糖尿病困擾,逐漸蔓延至年輕群體。

糖與健康緊密關聯,飲料廠商們已瑟瑟發抖。

可口可樂 2016 年祭出減糖策略,對旗下產品配方進行改善,無糖茶迎來爆發的機會。

2019 年,東方樹葉終于走上發展的高速路,當年銷售增速高達 28.9%。9 年前公司預測無糖茶爆發趨勢,終于驗證。

隨著元氣森林氣泡水 2020 年出圈,間接帶火了無糖茶飲料。入局無糖茶領域,成了不少企業的共同選擇。

統一 " 茶里王 " 重回大陸,怡寶推出無糖茶,讓茶推出高山茶,娃哈哈推出安化黑茶無糖茶等等。

2022 年底,元氣森林旗下的燃茶,果斷去掉產品中的代糖赤蘚糖醇,變身真正的無糖茶。

從早期門可羅雀的市場,到如今熱錢奔涌的細分賽道,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品牌入局,整個無糖茶市場快速發展。

無糖茶備受熱寵,另一個重要因素,在于含糖飲料的增速放緩,廠家將無糖茶看做是增量業務。

據億歐智庫,2017 年 -2022 年,含糖茶飲料已經進入低速增長,無糖茶飲料 2022 年保持著 7.9% 增速,遠高于含糖茶飲料;預計 2022 年 -2027 年,無糖茶飲料市場 GAGR 達到 10.2%。

近 30 年里,中國飲料市場發生多次迭代,從碳酸飲料、瓶裝水,到果汁及功能性飲料,每一次迭代,品類都會在短時間內獲得增長,無論是早期的可口可樂、還是娃哈哈的營養快線、農夫山泉等,后來都成為千億或百億級別的單品。

在無糖飲料領域,同樣有這種可能。可能真如農夫山泉所言,無糖茶會成為 " 未來的飲料 "。

對于農夫山泉來說,茶飲料板塊已是公司第二增長曲線,推出已 12 年的東方樹葉,成為茶飲料業務中增速最快的大單品。

未來

無糖茶市場加速擴容,2020 年已進入 50 億元規模。弗若斯特沙利文預計,2024 年無糖茶市場規模將超過 100 億元,市場份額升至 12.3%。

瘋狂內卷的茶飲料市場,無糖茶才是隱藏最深的那支潛力股。在這片藍海里,各大廠商早已拉開陣勢,在產品上精雕細琢。

一方面,對產品口感繼續優化,以前喊的口號是無糖、無脂、無熱量、無香精、無防腐劑,現在甚至連茶葉里的咖啡堿,也著手給去除掉。

另一方面,不少廠商各自聚焦賣點。比如,讓茶強調高黎貢山的高山茶園;東方樹葉推出春季限定龍井新茶、秋季新品桂花烏龍等。

在容量方面,東方樹葉、三得利已有 900 毫升以上大容量裝,讓產品性價比更高。

隨著中國食品飲料工業技術升級,目前市面上的無糖茶產品,基本上可以滿足消費者有茶味、不苦澀、無負擔等幾大訴求。

當甜甜蜜蜜的快樂肥宅水再不是年輕人的首選,取代者無糖茶突然香了起來。

無糖茶未來肯定不會與含糖飲料和碳酸飲料硬碰硬,而是聚焦健康意識提升的 Z 世代、00 后。

這類人群近年有愛上喝茶的趨勢,2020 年天貓渠道冷泡茶銷量暴增,大部分訂單就來自這類人群。

對他們來說,現在無糖茶終端零售價普遍 4 元至 5 元的價格,相比 3 元及以上礦泉水,滋味無疑更足。

目前來看,無糖茶還是小眾品類,要想有更強的滲透力,更廣泛的消費人群,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據公開數據,2019 年日本茶飲料產品中,近 7 成比例為無糖產品,同期,國內無糖茶所占比僅為 5.2%,尚處發展早期。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