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股票 > 正文

長江商學院投資者情緒報告:投資意愿有所提高,房地產預期仍舊悲觀_每日快訊

2023-05-25 19:08:49來源:ZAKER財經  

文|林煒鑫


(相關資料圖)

編輯|鄧詠儀

5 月 24 日,長江商學院發布了今年第一季度《投資者情緒調查報告》。調查結果顯示,與 2022 年 10 月份相比,本期受訪者對 A 股的預期明顯提高,投資者對股票和股票型基金的投資意愿大幅提高。2021 年 9 月到 2022 年 10 月,投資者對經濟增長的預期整體呈下降趨勢,本期這種情緒有所緩解。

長江商學院投資者情緒問卷調查(CKISS)

不過,投資者對房地產的預期整體延續了之前的悲觀。從 2020 年至今,散戶對房地產的預期呈下降趨勢,金融業受訪者對房價的預期比散戶樂觀,本期也下調了預期。

來源:長江商學院投資者情緒問卷調查(CKISS)

《長江商學院投資者情緒問卷調查(CKISS)》報告由長江商學院會計與金融學教授、投資研究中心主任劉勁教授以及研究員陳宏亞推出,是對中國資本市場投資人情緒和預期的調查。首次調查在 2018 年 1 月進行,主要調查對象是六十多位企業家。2018 年 8 月,調查范圍進一步擴大,并委托第三方公司在全國 13 個重要城市展開調查。

最新一期的數據源于 2023 年 4 月份投資者情緒問卷調查、A 股上市公司 2023 年第一季度財報,以及其他最新的國內外資本市場及宏觀數據。

報告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以問卷調查的形式了解投資者對股票市場、房地產等資產價格未來走勢的看法,以及對經濟增長等宏觀指標的預期;第二部分結合對宏觀經濟、上市公司等基本面分析,探討投資者情緒產生的原因。

長江商學院教授劉勁告訴 36 氪,調查數據顯示,金融從業者普遍要比散戶樂觀一些,原因是散戶離金融業比較遠,投資經驗少,相對更保守。而房地產市場的悲觀情緒非常一致。劉勁表示,消費者已經認定 " 房產是燙手山芋 ",很多房企遇到巨大壓力,不蓋房不拿地,最后承受最大傷害的是地方政府,甚至導致財政問題。

當前經濟面臨兩方面的信心不足,第一個是消費者信心不足,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人們對失業的擔憂和收入增長乏力。

16-24 歲人群的失業率高達 20%,相比之下,2018 年只有 10% 左右。失業率高的原因很多,劉勁認為其中的結構性問題和政策調整有關,比如 IT 和教育這兩個高收入的行業都因政策調整受到重創,導致短時間內勞動力市場的扭曲。

就業機會減少,收入增速降低,使人們變得更加謹慎,儲蓄的意愿在飆升。根據央行發布的《城鎮儲戶問卷調查》,2018 年末,傾向于 " 更多儲蓄 " 的居民占比約 42.5%,到 2022 年末達到 61.8%,2023 年一季度略下降至 58%,同一時間,我國住戶存款持續上升。

第二個是民營企業信心還未完全恢復。過去三年,我國民營企業同時承受著來自國內政策調整和國際環境兩方面的巨大壓力。一些數據顯示,很多民營企業選擇 " 躺平 ",投資意愿相對較低,發展的動力有所放緩。

" 一旦企業出了問題,必然影響就業,影響就業,必然會影響消費,這些東西連在一起了。" 劉勁說。

報告結尾指出,實現經濟的全面反彈,需要抓住兩個關鍵因素,一是真正穩住房地產,盡管政府對房地產行業的監管有所放松,也出臺了多條利好政策,但目前還需要加強政策力度和落地能力。

二是提振民企和消費者的信心。關于如何提高民企的信心,調查顯示,約 70% 的受訪者認為應該加強宏觀政策的連貫和穩定性,約 56% 的受訪者認為應該加強對私有產權的保護,約 52% 的受訪者認為應該在文化和輿論領域保護民營企業家,只有不到 3% 的受訪者認為民營企業不需要特殊的鼓勵。

劉勁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在體制上的保護," 要在法律層面徹底保護民營企業家的權利,包括財產權和企業的控制權,穩住他們。在中美博弈的大環境里,我們靠的就是本土企業,科技創新主要來自這些民企,我們一定要真真實實地保護他們。"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