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股票 > 正文

陳睿不知道的事:B 站被金主拋棄,UP 主血虧 150 萬_當前獨家

2023-06-02 17:12:02來源:ZAKER財經  

文|橡果商業評論,作者|李琬婷、姜睿盈,編輯|覃拓

6 月 1 日,B 站發布 2023 年一季度財報,總營收 50.7 億元,較 2022 年同期微漲 0.3%,經調整凈虧損 10 億,同比收窄 38%。

此次虧損收窄的主要原因為成本和費用降低。一方面,今年一季度 B 站的銷售和營銷費用較去年同期減少 30%。這意味著 B 站減少了拉新的力度。


(資料圖片)

另一方面,B 站一季度營業成本 39.66 億元,同比減少 6.62%,其中占比最大的收入分成為 20 億元,同比減少 8%,較去年四季度減少近 5 億元。這部分成本則是與內容創作者們的分成。

此次財報后的財報電話會上,B 站 CEO 陳睿正面回應了 "UP 主停更潮 " 事件,也成為此次業績發布的最大看點。

今年 3 月,B 站 UP 主停更事件引發廣泛關注。

彼時,有部分 UP 主稱,因經濟原因,團隊難以為繼,選擇停更。

包括擁有 385 萬粉絲的知名游戲 UP 主 " 靠臉吃飯的徐大王 ",265 萬粉絲的推理區博主 " 我是怪異君 ",擁有 311 萬粉絲的測評 UP 主 "-LKS-"。

多位粉絲百萬的 UP 主宣布停更,有媒體質疑,這是因為創作者收益與商業化收入減少。

在 2023Q1 財報結束后的電話會議中,陳睿解釋稱," 一季度 150 萬名 UP 主通過 B 站獲取收入,(人數)同比增長 50%,通過廣告、直播、用戶付費獲得收入的人也比去年增加;創作激勵是給一些變現能力有限的 UP 主的補貼,主要面對 1 萬粉絲以下的 UP 主,對主流 UP 主是沒有什么影響的。"

他認為,媒體結論是誤導,B 站 UP 主超百萬,他們的商業化在去年已經得到很大加強。

但 UP 主們的困境是實打實的。

《橡果商業評論》自 3 月起,聯系多家 MCN 與多位 UP 主,他們均表示,商業化遇困,虧損嚴重,難以維持。

B 站 " 淘金潮 ",有人血賺 1000 萬,有人賠掉 150 萬

2020 年,中長視頻與 UGC 模式成為 " 新紅海 ",賽道迅速擁擠。

同年 6 月,西瓜視頻出價 1000 萬元簽約 B 站 UP 巫師財經,巫師財經退出 B 站;B 站也首次下場投資 UP 主敬漢卿。

一夜暴富的神話在長視頻領域傳播開來," 淘金潮 " 吸引著無數創作者入場。

但浪潮下涌動著暗波。

張謙原本只在微信公眾號做財經類圖文,發現視頻賽道火熱,他也加入 B 站 " 淘金隊伍 "。

加入 B 站兩年后,張謙賠掉了 150 萬元,于今年 1 月 3 日正式停更。

張謙對《橡果商業評論表示》,他的長視頻團隊最巔峰時,同時運營三個賬號,團隊 12 個人,總粉絲量達 50 萬。

" 最后發現,這是虧本生意 ",張謙說。

張謙前后在視頻商業化投入近 200 萬,這多數為員工工資,每人平均月薪 1 萬元,單期視頻成本就高達 7 千元。

做 B 站的兩年里,張謙發現,他怎么努力,商業化也無法填平支出、收入的巨大溝壑。

張謙每條廣告定價 3 萬元,每個月 4 條內容中,只有 2 條廣告。

且廣告需求往往緊急,幾天內快速產出、發布是常態。

時間最緊張時,幾人團隊在電腦前一坐就是一整夜。

如此拼命,還是虧錢。

但沉沒成本讓張謙不愿輕易退出,他想再堅持一下,做出另一個新賬號,等待某個轉機。

張謙發現 B 站用戶喜愛人設,討厭機構形象,他打造一個他認為最符合 B 站調性的賬號。

但流量的不穩定,讓他再次失敗。

例如,賬號起步時單個視頻有 59.4 萬播放量,到后來,部分視頻僅有 1000 左右的播放量。

這將張謙的資金鏈徹底擊穿。

他計算,在 B 站做視頻的投入,最終只收回 50 萬,且這些收益,都來自做圖文時積累的客戶資源。

張謙認為,B 站商業化困難,主要因為視頻流量不夠穩定,不同于微信公眾號的用戶穩定,它更取決于平臺的算法。

此外,長視頻產出量有限,天花板明顯。

客戶方面,微信公眾號用戶閱讀和客戶投放廣告習慣已經養成,可投放廣告數量也較多。

另外,在中長視頻社區中,用戶年輕活潑,對 UP 主要求更高,對廣告接受能力也更差," 大多數 B 站用戶根本不吃其他平臺那一套,我們自帶掃描,暗廣、水軍行為就像小丑明目張膽放盒子。"

張謙從評論區能感覺到,B 站用戶對 UP 主接暗廣、水軍控評等行為感到極度反感,似乎像一種對凈土的保護感。

下游用戶不買賬,上游企業也在減少廣告投入。

停更前,張謙幾乎無法接到商單," 其實做中長視頻是很爽的一件事,但是成本和回報不成正比了,很難在流量時代里活下去。"

面對這種局面,張謙心情復雜。

停更并非偶然,商業化高潮已過

不少 UP 主發布過 " 停更 "、" 又回來了 " 的視頻,這見證著 UP 主的徘徊。

宋明是知識區知名 UP 主,有特許金融分析師資質,因此他發布的內容大多圍繞財經知識,從 2020 年至今賬號吸引了 52.8 萬粉絲。

這一量級的賬號已屬于中頭部,但宋明卻用 " 入不敷出 " 形容自己的運營情況。

宋明選擇 " 為愛發電 ",在做視頻 IP 的同時,也在投資數字貨幣,用他自己的話叫做 " 區塊鏈反哺實體經濟 "。

" 停更并不是突如其來。" 他向《橡果商業評論》透露,自己從去年 6 月就開始減少更新,剛開始一周三更,后來變為一月一更,未來可能就是偶爾更一下。

去年 9 月,宋明在和熟悉的 UP 主們聊天,發現許多 UP 主在逐漸放緩自己的更新頻率,轉變自己的更新內容,甚至在醞釀退出。

出現這樣的變動,他其實并不意外。

2020 年,B 站通過品牌宣傳片《后浪》觸達更廣泛的用戶,從二次元社區轉向內容社區,成功 " 破圈 "。

宋明認為,市場對中長視頻產生了較高預期,改變了其相對平穩的發展軌道。

他分析,創作者往往一開始因為個人興趣進行創作,將運營視頻作為副業。

但上行的行情與資本的駐足,讓原本就在這一賽道上的 UP 主想要加足馬力。

在 2021 年,很多 UP 主選擇發展團隊,進行賬號商業化建設。

當高潮已過,不少 UP 主從個人賬號轉向工作室后, 驟然增大的成本,緩慢提升的流量,在持續虧錢的擠壓中團隊運營的資金鏈斷裂,最終選擇停止運營賬號。

" 停更風波后,內容的豐富程度和整體質量肯定會下降的 " 宋明說,他可能會嘗試在細分領域深挖,盡管收入有上限,但在成本效率層面性價比更高,垂直類廣告投放也會較多。

現在,他還會維持 B 站賬號的狀態,但也考慮在海外尋找創業機會。

他給自己算了一筆賬,如果這些年他在海外經營同樣量級的賬號,在收入方面可能會增長 30 倍,并且內容創作也更加自由。

大多數 UP 主對離場感慨,但也會尋找與內容商業化相關賽道再次入場。

兩年,三個賬號,平臺流量激勵僅 1 萬元

" 我做了兩年,幾個賬號加起來才有 1 萬元平臺流量激勵,對于我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張謙說,他最主要的收入還是廣告。

在流量草莽時代,只要入局便可獲得流量紅利,平臺流量萬次點擊或播放可以達到 200 元,而現在萬次播放的收益下降到 10 元左右,甚至更低。

MCN 機構鼎盛互聯相關負責人對《橡果商業評論》表示,在過去單靠流量就可以賺錢,通常鼎盛的賬號萬次點擊補貼為 30 元," 這個價格,無論是作者還是 MCN,都是有的賺。"

但現在,宋明表示,UP 主大多都是靠廣告盈利,尤其是商業化賬號,只靠平臺激勵很難維持運營。

以廣告為主盈利來源,也意味著選擇了高風險的盈利方式。

當上游廣告減少,下游收入則立刻驟減。

" 以前 B 站紅火的時候,品牌方會因品牌效應選擇在 B 站投放廣告,但當整個企業購買力有限,會造成他們選擇的變化。" 宋明說,企業發展不好,廣告是最先被砍掉的部分。

MCN 機構珞石文化相關負責人對《橡果商業評論》表示,所有平臺的內容創作者都面對相同風險——在商業化過程中如何保證投入與產出的平衡。

作為興趣的時候,投入并不叫投入,但當以團隊或專職進行創作時,就一定會面臨著收支平衡的風險。

" 流量不好 "、" 接不到廣告 "、" 做不出爆款 " 似乎是懸在自媒體創作者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沒有不存在過,只是下落的速度有快慢之別。

" 有些 UP 主會用支付寶或者其他形式,在自己發廣告后以紅包的形式回饋粉絲 " 在面對廣告與流量之間的矛盾,不少 UP 主會選擇通過給粉絲們發紅包,來維持粉絲黏性。

不再被 " 金主 " 青睞的 B 站

在停更潮受到關注后,宋明和無數內容創作者加入了對這個話題的討論。

宋明并不認為停更潮與 B 站的運營有太大關系,就如山崩了之后,不能怪一棵樹長得不夠扎實。

但依然有人認為,B 站 " 小而精 " 的內容社區路線,讓它在流量大盤的爭奪中有點吃力。

珞石文化相關負責人說道,B 站廣告商單的減少,本質也是各大平臺流量競爭的結果。

廣告投放以結果為導向,廣告商會選擇投產比最大的平臺。

抖音、小紅書、快手等平臺,因為其完整的電商鏈條,可以實現 " 流量 " 到 " 收益 " 的完整過程,可以使廣告具有顯化結果。

在抖音投 1000 元的廣告后可以準確計算獲得的收益,而在 B 站似乎并不得得到如此明確的數字。

UP 主紛紛選擇停更,似乎也可以看到中長視頻商業化的后繼乏力。

" 我自己都更喜歡在閑暇時間看娛樂性質的短視頻,知識性內容的崛起本質上是一個偽命題。" 宋明調侃著,只有把內容做得更加頻繁、快捷、方便,才能能夠觸及到更多的人,顯然中長視頻并不占優勢。

" 雖然有很多人懷念論壇,但無法變現的話,它一定會被市場所淘汰的 ",鼎盛負責人認為,不同于增量時代,在當下的存量競爭中,要求創作者更精細精運營自己的賬號。

現在的商業化困局,并不能靠平臺或作者單一一方解決,而是需要雙方磨合。

" 我個人不太喜歡抖音短平快的節奏,更想做知識類的內容創作,但這種視頻做起來非常痛苦,要熬得起耗得住。" 一位在創作者在停止更新后說。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