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股票 > 正文

三七互娛《亮劍》手游下架,大廠 IP 游戲頻頻折戟?

2023-06-03 18:15:08來源:ZAKER財經  

文 | 灣流經濟評論

6 月 1 日,A 股游戲龍頭三七互娛發行的《亮劍》手游,在蘋果商店下架。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目前,用蘋果商城已搜不到《亮劍》APP,查詢七麥數據、點點數據也已無法搜到相關結果。

點點數據顯示," 亮劍 - 正版授權 "APP 2023 年 06 月 01 日 09 點已下架。

" 亮劍手游 " 公眾號 6 月 1 號還發布更新公告推文,但目前推文已被刪除。

《亮劍》是一部講述獨立團抗日的經典 IP,由 A 股上市公司三七互娛進行同名游戲開發。這次游戲下架,則是又一例大廠利用知名 IP 做手游折戟的案例。

爭議頗多,曾被質疑 " 不充錢打不過鬼子 "

《亮劍》手游自上線以來就爭議頗多。大量玩家質疑、媒體報道" 不充 648 也打不過鬼子 "、" 充得最多還送趙剛老婆 "。

這還是相對輕柔的質疑。

更敏感的是 " 消費愛國情懷 "、" 不尊重歷史事實 "、" 對革命先烈不敬 " 等聲音——戰場之上,有錢就能贏?裝備好就能打勝仗?歷史哪有這么簡單?

不同于同題材(不同玩法)的《戰火勛章》把二戰架空,《亮劍》在歷史背景、陣營設定上,仍保留著一些歷史、政治敏感元素。

一款以娛樂導向的游戲,結合起了嚴肅、慘痛、暴力、沉重的政治與戰爭。

一方面很可能就會觸碰監管紅線,另一方面更有可能引發玩家、歷史愛好者、IP 粉絲的質疑——畢竟,游戲也有媒體屬性,更何況這是一款持續投放買量廣告的游戲。

或許正是因為政治敏感問題,《亮劍》才下架。只是不清楚這次下架,是三七主動下架整改,還是游戲商城強制要求,亦或是國家相關部門的意愿呢。

盤點三七互娛今年發行的游戲就會發現,《亮劍》、《最后的原始人》、《凡人修仙傳》已經密集上線,SLG 新品《霸業》也預計將于近期上線。三七互娛今年迎來新游大年。

爭議較大的《亮劍》TapTap 評分僅 5.8 分,而近期上線的《凡人修仙傳》TapTap 評分僅 5.9 分,《最后的原始人》則有 7.0 分。

除了政治敏感,我個人猜測,可能還存在一層因素,是三七期望讓《亮劍》為《霸業》" 讓路 "。

畢竟兩款游戲都有 SLG 元素,且太多新游都需要持續買量、運營,投入過影響業績。

還不如讓表現相對不好的產品暫時撤退,及時止損。

大廠 IP 游戲為何頻頻折戟?

《亮劍》手游的下架,對于大廠 +IP 手游的組合而言,并非獨立事件。

不少大廠 IP 游戲境況不佳。

5 月 31 日,騰訊魔方工作室研發的 3D 回合制 MMORPG 手游《妖精的尾巴:魔導少年》正式停止在中國大陸地區的運營,玩家已無法登錄游戲。

同樣是 5 月底,經典 IP《街頭籃球》手游宣布將于 7 月 25 日 11 點在中國大陸地區停止運營。

同樣是近期,網傳軟星多個團隊解散,上海軟星在 2022 年上半年正式立項了單機游戲《仙劍奇俠傳四:重制版》,目前開發團隊解散,該項目的進展不明。

據游戲日報統計,2023 年 Q1 季度國內超過 21 款游戲關服停運,其中近半為 IP 游戲。

即使拋開網易與暴雪 " 離婚事件 " 影響的《魔獸世界》《暗黑破壞神》等,37 游戲《斗羅大陸》騰訊《妖精的尾巴:魔導少年》都是國內外頭部 IP 授權。

個人認為,其根本原因,是 IP 追求商業化、確定性,與游戲玩家期望突破、創新二者之間的矛盾。

IP,不論是對于電影、電視劇、綜藝、游戲還是線下實景娛樂,是追求商業化、貨幣化的。

究其根本,是資本需要通過 IP,通過多種藝術產品實現增值。

其中傳媒類 IP,典型如游戲、電影、劇集,往往存在著諸多不確定性,購得 IP 的資本隨時可能打水漂。

而為了應對這種不確定,一當然是加大資本投入,二則是力求 " 還原 IP" 不得罪 IP 粉絲。

在這種境況下,IP,往往適配游戲、電影、劇集等文化產品往往陷入" 不思進取 "、" 不求創新 "、" 套用成熟套路 "的打法。

典型的如游戲:往往是一個 IP 配上一個高度成熟的玩法模板。一定程度上,就是成了高級的換皮游戲。

《慶余年》《黑色沙漠》《妖精的尾巴:魔導少年》手游都是如此,比如《慶余年》就是披著知名小說 IP 的傳統仙俠 MMO 游戲。

再比如電影,往往是 IP 外皮下,包裝一個老套路英雄成長的劇情,好萊塢、漫威對此樂此不疲。

反觀游戲玩家、IP 受眾,對 IP 的期待是復雜、多元的。

一方面他們希望不 " 毀 IP"、" 消耗 IP",另一方面,他們在 IP 文化產品不斷涌現的過程中,期望能看到創新、突破、升級。

漫威超級英雄劇集近年表現不佳,正是因為對這樣的受眾期待難以滿足。

資本前進,傳媒后退?

大廠 IP 游戲頻頻折戟背后,讓我思考一件事:資本,是否在扭曲傳媒與內容產業?

在國內我們看到《王者榮耀》持續賣皮膚拉高流水。

在海外除了《和平精英》之外,發行最成功的是《Nikke 勝利女神》,其背后的韓國工作室正是騰訊作為股東。

更別提騰訊在海外投資收購大量游戲公司:比如收購了美國游戲公司 Epic 40% 的股份,《英雄聯盟》開發商拳頭是騰訊全資子公司,育碧背后有騰訊參股。

據中信證券研究報告,自 2012 年以來,騰訊至少耗費 978.67 億元,投資了 33 家海外游戲公司。

三七,相對騰訊,將資本更多運用在發行買量。

2021-2022 年,三七互娛銷售費用合計接近 180 億元,遙遙領先同行,同期排名第二的世紀華通合計不足 60 億。

此外,三七互娛銷售費用營收占比近兩年均超過 50%,該比例也遠高于其余頭部游戲公司。

然而,在產品方面,我們近年很少看到三七再出像《斗羅大陸:魂師對決》那樣的精品自研。

中手游,自從 2021 年,中手游以 6.42 以港元,完成了對北京軟星剩余 49% 股權的收購,從而獲得《仙劍奇俠傳》IP 在中國大陸地區的所有權益。

雖然中手游持續押注《仙劍奇俠傳》IP,但過去幾年,《仙劍奇俠傳》較少爆款新作(不論是游戲、影視劇都幾乎空白)。

近期,網友爆料稱《仙劍奇俠傳》單機版開發團隊北京軟星的技術團隊被解散。

大宇可能已經不會再開發仙劍單機游戲,仙劍系統以后只會產出各種手游和 OLG、電視劇和周邊。

過去幾年,資本前進,傳媒后退,已成趨勢乃至定局。

《亮劍》下架只是縮影。

傳媒人的理想,敵不過資本家的現實。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