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股票 > 正文

前轉轉總裁,入局鈣鈦礦 天天訊息

2023-06-21 11:21:10來源:ZAKER財經  

作者 | 袁斯來


(資料圖)

編輯 | 蘇建勛

光伏行業如今不缺新的入場者。

近日,鈣鈦礦公司 " 光因科技 " 完成了一筆 5000 萬元的天使輪融資,創下該領域天使輪的融資紀錄。值得注意的是,投資方中除了風投資本梅花創投外,還出現轉轉集團—— 58 同城旗下二手交易平臺。

有這樣頗具跨界意味的資方,其實并不奇怪,光因科技的創始人溫言杰是轉轉集團前總裁,最早做二手手機平臺起家。這次天使輪投資金額雖然高,也是轉轉給 " 自己人 " 的不小支援力度。

這并非 58 同城首次進入新能源領域。2023 年 4 月,58 同城和寧德時代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計劃在新能源車、二手車流通領域合作。

轉轉集團此前的投資主要還是圍繞二手交易。在投資光因科技前,轉轉集團投資了二手奢侈品平臺紅布林,金額達到 1 億美元。

鈣鈦礦是一個很難和二手交易平臺關聯的行業,從技術落地上也遠未成熟。轉轉本次投資更像是財務投資而非戰略考慮。天使輪之后,光因科技要持續經營,仍然需要產業投資進入。不過,產業投資是否會買單,要看光因科技能拿出手的技術和配方。

一次攢局

光因科技主要靠溫言杰自己的資源和人脈 " 攢局 " 而來。

溫言杰本身的履歷和鈣鈦礦搭不上關系,他早年創業做過日韓語培訓和中小學培訓,沒有太大水花。2011 年左右,智能手機市場興起后,溫言杰開始做二手機賣家,并在 2015 年成立了二手機平臺 " 找靚機 "。

溫言杰的這次創業趕上了紅利期,2016 年公司實現盈利,并在 2020 年被轉轉合并,成功上岸。當時找靚機的 MAU 已經做到行業第三,僅次于閑魚和轉轉。溫言杰成為轉轉總裁,向集團 CEO 黃煒匯報。

和大多連續創業者的經歷相似,光因科技的成立,也是一個創業圈子的攢局結果。

根據天眼查,光因科技的董事除了來自轉轉集團、梅花創投,還包括趣學車創始人。趣學車也是梅花創投很早就跟進的投資案例。

梅花創投和溫言杰關系匪淺,2017 年,梅花創投就投資了找靚機。轉轉和找靚機那場聲勢浩大的合并背后,也有梅花創投創始人吳世春牽線。

除了老東家、早期投資人和 " 同輩 ",光因科技其余董事則來自 " 深圳市老溫和他的好朋友們新技術有限公司 " ——從名字也可以看出和溫言杰的關系。

鈣鈦礦領域的創業公司,很少有溫言杰這樣背景的創始人。一般來說,鈣鈦礦公司要么背靠大的新能源或汽車集團,如協鑫光電或極電光能,要么來自學??蒲袌F隊創業,如萬度光能、纖納光電。溫言杰沒有任何光伏領域的技術背景,是純粹的外行操盤。

鈣鈦礦電池為薄膜電池,最關鍵的就是鍍在基底上的涂層。相對硅晶電池,鈣鈦礦電池的原料配方尤為關鍵。只要拿出的配方轉化效率和穩定性足夠優秀,就不會缺少投資人。

最理想的情況下,能找到一個好配方,挖到一個好團隊,外行人也可以做鈣鈦礦電池。但最大的風險也在于此,對于投資人來說,他們需要了解溫言杰找到的團隊究竟是什么背景,以及能拿出怎樣的技術路線。

跨界創業者沖入新賽道

資本對鈣鈦礦正愈發謹慎。光因科技雖然有個好開頭,但這輪融資并沒有重磅產業資本進入。

梳理過去幾年明星鈣鈦礦公司,其資方多為產投基金、國資背景大基金,或紅杉、高瓴這樣的頭部風投。以融資頻率較高的纖納光電為例,其天使輪資方為余杭產業基金,此后的資方包括三峽建信、京能集團、招商國際等等國字號資本。而極電光能資方雖然有碧桂園,但也不乏建銀國際、地方政府為背景的金投資本等。

鈣鈦礦電池離產業化極其遙遠,技術路線各有千秋,除了大基金和產業資本外,很少有資方愿意為這項看不清、等不起的技術買單。

和互聯網行業不同,光伏行業技術迭代緩慢,晶硅電池發展近半個世紀,也只是走到第二代。甚至到現在,晶硅電池還在異質結和 TOPCon 技術之間搖擺不定。而鈣鈦礦已經是第三代電池技術,并且有很多還未解決的問題,比如高污染和穩定性差。

光因科技稱已有 10MW 小試線已經投產運行,從籌建到投產僅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只看產能,它們在同行中不算小,但是光因科技沒有給出轉化效率、穩定性,也沒有披露產品的尺寸。

鈣鈦礦電池現在一大痛點就是無法兼顧穩定性和面積,只能做出一些小面積的組件,如纖納光電的組件尺寸只有 1245mm*635mm,大概是隆基 Hi-MO 7 的二分之一。光因科技雖然有小規模的試產線,但究竟產品尺寸、效率、穩定性如何都未公開,也很難判斷它的技術水平。

鈣鈦礦電池在不久的將來克服技術瓶頸后,會很快鋪開。但在這個過程中,必然只有少數公司存活,其中最關鍵的就是技術團隊。溫言杰這樣早年成功的創業者不缺資金和人脈,只要找到的技術團隊足夠優秀,并不會缺少資本青睞。

不過,外行人進入一個技術性極強的領域,需要格外小心。鈣鈦礦領域魚龍混雜,有真正的技術專家,也有很多人名不副實。

2022 年,上市公司奧聯電子就深陷 " 造假門 ",其號稱和一個技術專家共同成立子公司進軍鈣鈦礦,后來 " 專家 " 前東家公開發聲明表示該人士履歷造假,奧聯電子公司和高管都受到深交所處分。

甄別技術和團隊水平也是外行進入鈣鈦礦行業最大的難關。

【補充 溫言杰的技術團隊儲備狀況】

36 碳制圖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