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股票 > 正文

每日觀點:高考志愿填報相關 App 會員費不菲,AI 填報靠不靠譜?

2023-06-26 08:04:28來源:ZAKER財經(jīng)  

隨著全國各地陸續(xù)開通高考分數(shù)查詢," 高考志愿填報 " 備受關注。

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今年,多家平臺引入了 " 人工智能、AI 填報 " 這類新型工具,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爬蟲技術,收集教育領域相關信息,進而生成 " 志愿填報 " 咨詢產(chǎn)品。


(資料圖)

同時,許多不法分子也盯上了志愿填報領域并實施詐騙。

志愿填報類 App " 一對一服務 " 上線即售罄

隨著各地高考生開始填報志愿,各類志愿填報咨詢機構持續(xù)火爆。北青報記者在天眼查 App 以 " 高考志愿填報 " 為關鍵詞,共有 2435 個結果,大多是跟高考志愿填報相關的資訊公司,從成立時間來看,最長的超過 10 年,最短的成立時間不足一個月。北青報記者注意到,不少企業(yè)還申請了高考志愿填報的相關專利。比如某教育科技企業(yè)的 " 基于大數(shù)據(jù)的高考志愿填報前預測錄取分數(shù)線 ",某網(wǎng)絡安全科技公司的 " 基于大數(shù)據(jù)分析的高考志愿填報辦法 " 等。

手機應用商店中也有數(shù)百款與 " 高考志愿填報 " 相關的 App,部分 App 聲稱通過 AI 智能和大數(shù)據(jù)功能,結合高考成績和院校歷年錄取,可智能計算出學校的錄取概率。在電商平臺,提供 " 大數(shù)據(jù)分析智能個性化推薦學校 " 的 " 高考志愿填報卡 " 服務的產(chǎn)品種類也有很多,價位多在 200 元到數(shù)千元之間不等。

北青報記者下載了其中一款 App,以一位福建理科類考生的成績 615 分為例輸入咨詢,該 App 顯示有 138 所大學的相關專業(yè)可供選擇,錄取概率從 6% 到 99%,但該 App 僅提供 23 家低概率大學名單。其余 115 家高概率名單則需開通會員才能顯示。價格方面,會員 5 小時體驗款為 88 元,普通 VIP 會員收費 518 元," 一對一 " 超級 VIP 會員則收費 7998 元。北青報記者注意到,該類超級會員顯示已經(jīng)售罄。該款 App 客服人員介紹,超級 VIP 會員項目由資深老師全程一對一服務,每一屆都限量提供。" 一上線就售罄了 "。

北京一名高考考生家長對北青報記者表示,他已經(jīng)下載過多個類似的 App,花費了近 1000 元來咨詢相關的高考填報信息。但是各 App 預測信息都比較雷同,缺乏個性化信息。只能給你提供一個大致的概率。" 我也知道這些 App 不可能給孩子填報志愿最終決策,但看到家長群好多家長都在用,就忍不住跟風注冊了。"

人工智能填報志愿具有局限性可參考但不能偏信

隨著今年人工智能的火爆,ChatGPT 填高考志愿也成為熱門的話題之一。北青報記者就此對 ChatGPT 進行了人工測試。" 福建高考物理類的 615 分應該如何填報志愿?"ChatGPT 回答的目標大學包括廈門大學、福州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山大學。實際上,北青報記者查詢相關資料獲悉,今年福建高考物理類的 615 分全省排名約 8000 名,根據(jù)往年的錄取分數(shù),除了福州大學,其余大學錄取分數(shù)以及排名均比 615 要高出幾十分。

" 北京高考成績 612 分可以報考哪些高校?" 北青報記者采取不同關鍵詞多次詢問,發(fā)現(xiàn)每次回答答案均有所不同,在一次答案中,其給出了 " 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 " 等不同組合。ChatGPT 建議,除了以上高校,還可以考慮其他一些特色鮮明的高校,比如中國傳媒大學、中央戲劇學院、中央音樂學院等等。同時,也需要注意各個高校的招生計劃,以及錄取分數(shù)線等信息,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北青報記者在查詢相關數(shù)據(jù)之后,發(fā)現(xiàn) ChatGPT 填報高考志愿方面,顯然并不智能。根據(jù)北京教育考試院 6 月 25 日公布的 2023 年北京市高考考生分數(shù)分布情況表,612 分在全市的排名為 8147 名,填報 " 北京大學 " 被錄取的概率較低。

一位人工智能專家對北青報記者表示,ChatGPT 以及大部分的人工智能模型,它不是專門為填志愿訓練的,算法的訓練很大程度依賴于訓練數(shù)據(jù)的選擇,包括了建模方式,對考生、學校和專業(yè)到底怎么評估,而且高考題目每年的難度不一樣,各地區(qū)考卷也不一樣。所以,目前依靠人工智能填報志愿具有局限性。但是,也不能完全否定這類工具的作用,大數(shù)據(jù)驅動的 AI 算法可以彌補信息不對稱問題,高考考生及家長可以用來參考,但不能偏信。

志愿指導認準 " 官方信息 " 謹防上當受騙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 高考填報志愿 " 早已形成了一條完備的產(chǎn)業(yè)鏈。以某填報志愿 App 為例,其用戶群主要包括四大類:第一大用戶群是學生和家長;第二大用戶群是高校;第三大用戶群是教育機構;第四大用戶群是已經(jīng)步入大學的學長以及比較知名的高考志愿咨詢專家,他們通過入駐的方式提供咨詢服務。

利用家長的焦慮和信息不對稱,很多騙子也盯上了高考填報志愿這個環(huán)節(jié)。根據(jù)公安部門的披露,一些不法分子假冒 " 權威專家 ",自稱掌握 " 內(nèi)部大數(shù)據(jù) ",利用中介或網(wǎng)站、App 等對考生進行志愿填報指導騙取錢財。

據(jù)某公安機關通報,某咨詢機構打出廣告,稱 " 與 C9、985、211 院校成功牽手 "" 著名部屬高校權威志愿填報專家組成團隊 "。事實上,有關部門從未發(fā)放過 " 高考志愿規(guī)劃師 " 等職業(yè)資格證書。該機構一些所謂 " 志愿規(guī)劃師 " 都是臨時招募的社會人員,只經(jīng)過幾天培訓就匆匆上崗,還有一部分 " 志愿填報專家 " 并沒有上過大學,按照總部培訓過的 " 臺詞 " 給考生和家長輔導。家長購買這些機構的服務不僅花了冤枉錢,更是對孩子前途的不負責任。

教育部官網(wǎng)曾發(fā)布預警:社會上有機構或個人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電話、面詢等方式,向考生和家長開展高校志愿填報指導活動并收取高額服務費,存在政策不準、信息不實、誤導甚至詐騙等問題。并列舉了包括謊稱有內(nèi)部信息,夸大虛假宣傳;謊稱有內(nèi)部人士,假冒專家身份;謊稱能精準指導,實則實施詐騙等幾種詐騙手段。

據(jù)了解,6 月 22 日至 28 日,"2023 年高考網(wǎng)上咨詢周 " 活動在教育部 " 陽光高考信息平臺 " 舉行。各省級招生考試機構和高校參加,通過文字問答和視頻直播等方式,為全國考生和家長提供志愿填報咨詢指導和服務。考生可通過 " 陽光高考信息平臺 " 相關網(wǎng)頁、微信公眾號、小程序等參與咨詢周活動。教育部提示,考生應盡量尋求官方權威志愿指導服務,警惕個人或校外培訓機構 " 高價志愿填報指導 " 詐騙陷阱。

北京教育考試院也提醒考生和家長一定要仔細甄別各類招生信息,要以北京教育考試院和各招生院校等渠道發(fā)布的官方信息為準,不要聽信各種謠言,謹防上當受騙,謹防 " 黑中介 " 招生詐騙行為的發(fā)生。文 / 本報記者 朱開云

統(tǒng)籌 / 余美英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