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宏觀 > 正文

我國債券市場發展迅速 激發債市服務實體經濟效能

2021-01-10 10:11:49來源:證券日報?  

最近,有一份報告引起筆者關注:根據渣打銀行發布的《中國利率市場-2021年展望》,外資流入中國債市規模在2020年達到約1萬億元之后,在2021年或將增加至1.3萬億元-1.5萬億元的歷史新高。

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數據,來自中央結算公司:境外機構投資者2020年12月份增持1185.08億元人民幣債券。這是境外機構投資者連續第25個月增持中國債券。據統計,2020年,境外機構投資者增持人民幣債券資金量已經超過萬億元。

外資流入中國債市,是多重因素積極推動的結果。就如渣打銀行所言:發達經濟體央行持續量寬、中國國債相對發達經濟體國債利差創新高、中國國債繼續納入國際指數、人民幣樂觀前景。

近年來,我國債券市場發展迅速,總體平穩規范。截至2021年1月7日,債券市場存量規模達114.23萬億元。這離不開市場基礎設施和配套制度的不斷完善。但是,在筆者看來,仍有必要進一步拓寬債券市場的深度和廣度,比如,進一步完善相關的配套制度建設,提升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加大對外開放,提高國際化水平等,以進一步高質量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和滿足全球資金的配置需求。

在這方面,相關部委已經有所表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中國資本市場建立30周年座談會上介紹,目前,交易所債券市場存續余額近16萬億元,融資工具品種不斷豐富,有效拓寬了實體企業特別是中小民營企業融資渠道。而在談及下一步工作時易會滿提出,深入推進債券市場創新發展。

交易所債券市場是企業融資的重要平臺之一。我們看到,近年來,證監會積極推動交易所債券市場改革發展,進一步完善了基礎制度與監管體系,制約市場功能有效發揮的一些制度“短板”正逐步補齊。

1月4日召開的2021年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會議提出,牽頭制定債券市場發展規劃,推動完善債券市場法制,促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健全多渠道債券違約處置機制。推動完善債券市場統一執法框架,加大對債券市場逃廢債、欺詐發行等違法違規行為查處力度。

一系列的舉措也早已經落地。比如,為推動公司信用類債券信息披露規則統一,完善公司信用類債券信息披露制度,促進我國債券市場持續健康發展,日前,中國人民銀行會同國家發改委、證監會,制定并發布了《公司信用類債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將自2021年5月1日施行。

在筆者看來,這是規范和統一公司信用類債券信息披露標準的重要制度性安排。因為隨著新證券法的實施,公司債券和企業債券的發行方式已統一為注冊制,但不同債券品種在信息披露方面仍存有一定差異。信息披露的要求統一,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信息披露的質量,另一方面將降低發行人的信息披露成本及跨市場差價,進一步推動不同債券市場間的互聯互通。同時,還有利于規范各參與方的行為,促進直接融資。

回顧已經過去的2020年,債券市場各類債券發行量明顯增加,在落實“六穩”“六保”方面所發揮的作用、對緩解企業融資壓力所起的作用,都是有目共睹的。

展望剛剛起步的2021年,筆者認為,債券市場依然大有可為,但在這過程中,需要進一步完善一系列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債券市場向更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方向發展,以進一步激發其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朱寶琛)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