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租賃項目、知識產權保護等擬列入北京市人大立法計劃
1月25日,市十五屆人大四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偉向大會作工作報告,2021年北京市人大的立法工作計劃隨之公布。今年北京將推進法規審議25項、立法論證11項、調研論證12項。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住房租賃、知識產權保護、自貿試驗區、數字經濟促進、傳染病防治等重點領域和新興領域的立法項目,都將在2021年實現立法進展。
擬審議
住房租賃項目
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的重點任務之一,而補齊住房租賃“短板”正是解決問題的方法。2020年9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住房租賃條例(征求意見稿)》,這部“史上最嚴”規范性文件涵蓋了出租與承租、租賃企業、經紀活動等多方面。
市住建委副主任張國偉在去年底的新聞發布會上曾表示,“十四五”期間北京將推進住房租賃條例地方立法。強化長租房管理,控制企業資金池。強化聯合監管和信用監管,規范租賃市場秩序,使住房租賃回歸服務屬性。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通過此類立法,能夠真正促進租賃市場各參與主體權益的保障。后續預計在資金監管、信用管理、秩序管理等方面會發力,真正促進租賃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
擬審議
制止餐飲浪費項目
“光盤行動”自2012年首次提出已過去八年。餐飲企業除了以減少一次性餐具、鼓勵剩菜打包等多樣方式實現節約目的之外,還以一人餐、小份菜等調整產品結構。在2020年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草案)》已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制止餐飲浪費將有法可依。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無論是光盤行動還是對消費者的宣傳引導,近幾年國家一直提倡禁止浪費,此次北京制定相關條例,意味著已經上升到戰略高度,這對整個行業起到關鍵性的指引作用。”
擬審議
知識產權保護項目
2020年7月,北京市知識產權局相關負責人曾表示,北京將制定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與促進條例,制定類型化裁判賠償規則,有效落實懲罰性賠償制度,加強電商平臺等重點領域知識產權保護。
事實上,北京此前也制定過相關條例,如2013年的《北京市專利保護和促進條例》。“但在新形勢新變化下,特別是民法典頒布實施,境內外對知識產權保護呼聲越來越高,原有的保護和促進措施需要進行進一步完善。”北京卓緯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孫志峰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北京應充分建立起符合北京首都戰略定位的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的長效機制和制度規范。
此外,北京匯聚大量高科技、金融創新等企業,構成了北京獨特的知識產權生態環境,也形成了知識產權融資、運營、服務創新發展的良好基礎。全國首個知識產權專門法院設立在京,北京知識產權保護、授權、確權在全國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孫志峰認為:“知識產權保護經驗落實在規范性文件中,不僅會對北京具有規范和約束作用,更對全國具有典型的示范和引領作用。”
擬審議
傳染病防治項目
經歷了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下一步北京市傳染病防治條例的審議工作備受關注。“盡管我們在抗擊疫情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然存在諸多有待改善之處。”中國衛生法學會副會長陳云良認為,傳染病防治的法治化,其目的在于防止將個人利益凌駕于他人合法權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之上,按照法律劃定的“群己權界”來進行,保障決策的正當性。
與其他法律法規不同,陳云良說,傳染病防治決策的特殊之處在于其涉及行政緊急權力的行使,一旦傳染病暴發、流行,政府就有權采取更為嚴格的緊急措施。
對此,陳云良建議,進行法律法規設計時,當傳染病暴發、流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當根據監測數據提請衛生健康主管部門就是否發布傳染病預警召開專家論證會。此外,本次修訂還可以對沒有明確列為法定傳染病的新傳染病(例如新冠肺炎)采取法定傳染病的防治措施,以及對傳染病采取緊急狀態下的防治措施。
擬審議
自貿試驗區項目
去年9月,《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公布,北京將在119.68平方公里范圍內實施制度創新。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各地自貿區在建立后都會發布地方條例,為自貿區區域性發展提供指導性的規范和權威的法律依據,主要內容包括管理體制、投資開放、貿易便利、營商環境等。
1月13日,市人大常委會民宗僑外辦公室主任孫杰在“兩區”工作專題會上表示,將通過立法專班形式積極推進立法工作,相關單位提前介入,結合“兩區”建設做好立法工作,加快步伐,以法治保障助力“兩區”建設。
市人大代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競爭法中心主任黃勇建議,自貿區的措施、理念都應該立足于國際,對標國際自貿港、試驗區,也可以多向跨國公司、投資者征求意見,真正實現擴大開放領域的先行先試。
推進數字經濟調研論證
數字經濟正逐漸成為北京的新名片。數據顯示,2019年北京數字經濟增加值超1.3萬億元,占GDP比重達到38%。“十四五”時期,北京的目標也已經落定——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政府服務與市場參與高效協同,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
數字經濟的價值有目共睹,但在其發展過程中也衍生出諸多問題,比如隱私、數據安全等,規范數字經濟的有序發展至關重要。市人大代表、北京北斗星通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儒欣稱:“數字經濟是一個大概念,如生產過程中的信息、客戶的信息會涉及到隱私問題,內部鏈條從數據采集到加工的過程中,也涉及到數據安全的問題。”在業內專家和從業者看來,北京亟須出臺配套的法律法規,為數字經濟的發展保駕護航。
推進城市更新調研論證
根據“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北京將創新城市更新政策體系;創新存量空間提質增效政策機制;加快城市更新領域立法,制定落實城市更新行動計劃和年度實施計劃。
在市人大常委會2021年的工作安排中也明確將對《北京市城市更新條例》展開調研論證。對此,北京市社科院城市所所長、研究員陸小成認為,加強北京城市更新,應以疏整促為契機,將老舊小區改造與城市雙修、文化復興緊密結合,不僅要解決關系市民生活的諸多揪心事、煩心事,還要與提升城市活力、拉動內需、鼓勵消費、推動創新創意等聯動起來。“創新再開發、整治改善、保護等多種方式,吸引社會企業、社會資本、社會組織、市民個人等多元主體參與,在加強客觀存在實體如建筑物等硬件改造的基礎上,加強對城市生態、文化等軟件環境的優化升級。”陸小成說。(王晨婷 劉瀚琳 楊月涵 何倩 常蕾)
責任編輯: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