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可借助納米材料“燒死”狂犬病毒 為臨床治療狂犬病毒提供新路徑
1月25日記者從華中農業大學獲悉,該校農業微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趙凌教授團隊聯合該校理學院韓鶴友教授開發了一種基于新型納米材料的光熱治療方法,并在狂犬病小鼠模型上獲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為臨床治療狂犬病毒及其他嗜神經病毒感染提供了新的路徑。
狂犬病是狂犬病毒引起的致死性人畜共患病。該病分布于全球150余個國家,每年造成6萬多人死亡,一旦發病后死亡率接近100%,目前尚無有效的臨床治療手段。
在該研究中,趙凌教授團隊首先篩選了一個能夠特異性結合狂犬病毒表面糖蛋白的適配體,并將該適配體結合在一個外形和大小接近狂犬病毒的納米金棒表面。該金納米棒在靜脈注射后能夠有效穿越小鼠血腦屏障入腦,并且靶向性結合于狂犬病毒感染的神經細胞。利用近紅外光照射感染小鼠的腦部后,在納米金棒表面產生局部高溫,“燒死”感染病毒的細胞,最終清除腦內的病毒,該方法稱之為“光熱療法”。
研究人員分別在感染狂犬病毒后的第3天、第6天和第9天對小鼠進行了每次5分鐘的光熱療法,結果顯示治療組中有60%小鼠能夠存活,并且在21天之后恢復到正常小鼠的健康水平,而未治療組小鼠在感染病毒后8至12天內全部死亡。在小鼠模型上,該光熱療法展現了良好的治療效果,為后續臨床治療狂犬病提供了新思路。
基于納米金棒的光熱療法在小鼠模型上治療狂犬病的示意圖
(劉志偉)
責任編輯: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