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款常用App進行適老化改造 春節老年人“用網難”有了解決方案
往年臨近春節,家住北京西城區的張子祥老大爺和老伴都會專門跑趟銀行,取一些嶄新的百元大鈔,好在除夕夜包紅包給孫輩。今年春節,多地倡議“春節期間不串門拜年”,“云拜年”有了特別的年味,張子祥也用App給晚輩發壓歲錢。
為了和年輕人一樣熟練使用微信發紅包,張子祥和老伴提前在社區學習了一番,還綁定了銀行卡。春節期間,張子祥不僅通過網絡視頻與親人們互相拜年,還在微信群搶了不少年輕人發的紅包,自己也給孫輩們每人發了200元的微信紅包作為壓歲錢。“別看我們上了年紀,現在用微信發紅包、搶紅包一點也不比年輕人差。”張子祥說。
享受到數字化便利的還有64歲的李思紅。她告訴記者,以前出門打車只能站在路邊伸手叫車,經常干著急打不著車。“女兒教了多次打車軟件的操作,但字體太小,操作步驟太多,自己根本無法熟練操作”。
隨著多款常用App進行了適老化改造,春節前夕,李思紅出門購置年貨,打開手機微信上的打車小程序,點擊“一鍵叫車”按鈕,不到5分鐘就打上了車。“這個軟件字體大,操作簡單方便,女兒提前幫我把常去的地方都輸入進去,點一下就行。”李思紅說。
和張子祥、李思紅他們一樣,這個春節,許多老年人跨越了“數字鴻溝”,積極融入到數字化的生活。春運期間,不再因為無法出示健康碼而不能進站;除夕當晚,以網絡視頻與親人們“云拜年”;外出辦事,打開手機軟件就可以一鍵叫車……
據了解,春節前,多個部門積極出手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交通部組織各平臺公司增設方便老年人使用的“一鍵叫車”功能,同時指導主要平臺公司為老年人提供優先派單服務。工信部啟動為期一年的“互聯網應用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專項行動”,首批推動8大類115個公共服務類網站、6大類43個App進行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包括微信、支付寶、高德地圖、叮當快藥等。
電信運營商積極行動起來,春節前,中國移動在安徽、河南、湖北、四川、貴州等地組建“暖心服務隊”,走村入戶向老年人介紹智能終端及惠農資費政策,現場手把手教老人學習使用手機常用軟件。中國電信線上服務同步開展適老化服務。互聯網企業也在積極推進適老化改造,騰訊QQ多個功能實現適老化應用;“滴滴關懷版”老人打車小程序在全國上線試運行;百度大字版App通過大數據分析及對老年人需求的挖掘,不僅將頁面字體放大,還將首頁的新聞資訊以短視頻形式呈現。(郭倩 于江)
責任編輯: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