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宏觀 > 正文

央行連續36個工作日實施逆回購 市場資金面維持“緊平衡”

2021-02-26 10:24:21來源:北京商報  

春節過后,央行仍在持續7天期小量逆回購操作,操作特點仍是小額高頻,維持在100億元、200億元左右。在分析人士看來,此前為應對特殊時期,央行貨幣政策呈現“電梯式”寬松,但接下來或是“走樓梯式”收斂,并根據宏觀經濟與內外均衡靈活調節。后續,央行可能繼續緊盯短期資金價格精準操作逆回購,對MLF(中期借貸便利)續作相對克制,降準、引導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下降的可能性較低。

北京商報

連續36個工作日逆回購

據央行官網,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2021年2月25日央行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7天期200億元逆回購操作,利率2.2%維持不變。因有200億元逆回購到期,當日實現零投放零回籠。

北京商報記者梳理央行數據發現,這是年內央行連續第36個工作日開展逆回購。自進入2021年以來,央行每個交易日均開展了逆回購操作,共包括33次7天期逆回購和3次14天期逆回購。

從具體時間段來看,節日前夕,央行總共投放了4300億元跨節資金,比2019年春節前少投放7500億元,投放量在歷年春節前更是處于低位;而春節過后,央行開展了2000億元MLF操作和2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首個工作日就實現凈回籠2600億元的情況,也被業內稱為近年來罕見。

而后6個工作日,央行逆回購操作也維持在100億元、200億元左右。在建銀投資咨詢分析師王全月看來,央行正在維護短期資金價格平穩,從節后逆回購操作小額高頻的特點來看,央行意在維護資金市場短期流動性合理充裕的同時保留貨幣政策空間。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也指出,從節后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節奏與投放量看,央行對資金面精準調控、穩字當頭,通過小量多頻平抑資金面,穩定市場預期;同時,要防范過度寬松流動性導致局部資產價格、杠桿大幅膨脹;不過,也不能讓市場流動性過度緊張,削弱政策傳導,拖累實體經濟復蘇。

市場資金面維持“緊平衡”

貨幣政策走向主要由國內宏觀經濟發展趨勢決定,受“就地過年”等因素影響,2021年春節居民提現及金融機構流動性需求有所下降。周茂華告訴北京商報記者,與往年相比,2021年“就地過年”也使得資金面在春節前后波動下降,由于春節后公開市場操作工具到期量相對少,央行公開市場操作也存在不同,節后央行公開市場對沖工具明顯較小。

最新市場資金表現上,短期資金面仍維持“緊平衡”狀態。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2月25日,隔夜Shibor(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上行19.1個基點報1.703%,7天期Shibor上行10.1個基點至2.215%,14天期Shibor利率則小幅下行1.9個基點至2.349%。

周茂華評價到,近期,市場流動性保持充裕,隔夜質押式回購利率處于2%下方,7天期、14天期的資金利率整體在2%附近,短期市場對資金面呵護,穩定市場預期。在他看來,2021年貨幣政策需要平衡經濟恢復與防范風險,貨幣政策重心圍繞實體經濟,并防范資金脫實向虛。

王全月進一步指出,“今年央行更加關注對于資金價格的引導,在基礎貨幣投放上較為克制,主因是為了處理好經濟修復與風險防范的關系。與往年相比,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正處于較低水平,預留政策空間應對未來的挑戰是央行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因此我們看到在中長期資金利率波動走高的背景下,央行緊盯DR007(銀行間質押式回購7天期利率)等短期價格指標進行公開市場操作”。

流動性不存在大拐彎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就在節后首日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凈回籠2600億元后,市場對央行收緊流動性的擔憂明顯上漲,節后流動性將維持怎樣的局面?是否“拐點”已至?下一步貨幣政策又將是何走向?

周茂華認為,貨幣政策走向主要由國內宏觀經濟發展趨勢決定,從國內經濟復蘇態勢良好和防范局部資產泡沫風險看,央行貨幣政策回歸正常(中性)是大方向;但國內需求側元氣尚未恢復,海外經濟復蘇剛起步,歐美主要央行繼續實施超寬松貨幣金融環境,因此國內貨幣政策將不會出現急剎車,仍是穩字當頭。

就在2月初,央行官網曾發布2020年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報告指出,下一階段,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堅持穩字當頭,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處理好恢復經濟和防范風險的關系,保持好正常貨幣政策空間的可持續性。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把好貨幣供應總閘門,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同時根據形勢變化靈活調整政策力度、節奏和重點。

此外,2月18日,央行官方微信也發文稱,當前已不應過度關注央行操作數量,否則可能對貨幣政策取向產生誤解,重點關注的應當是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利率、MLF利率等政策利率指標,以及市場基準利率在一段時間內的運行情況。

針對后續貨幣政策走向,周茂華預測,此前為應對特殊時期,貨幣政策呈現“電梯式”寬松,但接下來應是“走樓梯式”收斂,并根據宏觀經濟與內外均衡靈活調節。因此,國內流動性不存在大拐彎,央行確保市場流動性維持緊平衡格局,同時,引導資金流向實體經濟重點領域與薄弱環節,激發微觀主體活力。

王全月則稱,一季度整季都將是貨幣政策空間的儲備期,央行可能將繼續緊盯短期資金價格精準操作逆回購,維護資金市場流動性的合理充裕。對MLF續作相對克制,降準、引導LPR下降的可能性較低。(岳品瑜 劉四紅)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