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山咖啡香 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
晨光熹微,小凹子咖啡莊園中,滿山的咖啡樹綴滿了沉甸甸的果實。
每年的11月到次年3月,是咖啡采摘季節。一位頭發花白的老人從一片綠葉紅果中走來,身后的竹簍滿滿的,全是紅艷艷的咖啡豆。
這位老人叫廖秀桂,是小凹子莊園的主人,也是云南省普洱市最早一批種植咖啡的咖農之一。一粒小小的咖啡豆,成為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產業,讓這里遠近聞名。
一塊試驗田
“來來來,快試一下。”廖秀桂招呼著。
“不錯不錯,口感層次豐富。”幾位天津的游客專程驅車前來品嘗。
一杯杯濃郁可口、香醇順滑的咖啡,出自這位80歲老人之手。廖秀桂用電子秤稱取足量的咖啡豆,精確到克,調節磨豆機,均勻出粉,然后小心地將濾紙攤開在濾杯中,用熱水浸潤濾紙,把研磨好的咖啡粉放入其中,注水悶蒸后,開始勻速加水萃取,儼然專業咖啡師。
柜臺的玻璃瓶里裝著品種各異、加工手法不同的咖啡豆,都產自廖秀桂自己的咖啡林。從選種、育苗、采摘到加工,他都參與其中。
上世紀80年代末,普洱市嘗試推廣規模化咖啡種植。廖秀桂也開始了自己的“咖啡夢”。
地處北回歸線的普洱市,本是小粒咖啡的黃金種植地帶。但收回的咖啡卻賣不掉,只能堆在倉庫里發霉。上海一家咖啡銷售商來廖秀桂這兒考察,甚至一口咬定:“云南,種不出好咖啡!”
為什么?缺乏技術和人才,品種單一,深加工不足,品質不穩定。
一句斷語讓廖秀桂耿耿于懷,“我就不信了!”
廖秀桂在自己的承包地里專門劃出一塊苗圃地作試驗田,用來試種新品種,從中篩選口感更豐富、品質更好的品種。
在一個老舊的記錄本上,還留存著不少當時廖秀桂手繪的咖啡種植地形圖。種植海拔、種植平臺的長度、定植的株數……一項項精準記錄,成為當地咖農最早的種植手冊。
兩三年后,廖秀桂的試驗咖啡取得成果,第一件事就是給那位銷售商寄去樣品。銷售商心服口服,回復了八個字:“果酸明顯,回甘突出。”
“我就說了,我們云南能有好咖啡!”廖秀桂斬釘截鐵。
一片生態園
“別看這個品種個頭小一點,但口感風味極佳。”在普洱市思茅區南島河村的苗圃地里,廖秀桂正在跟咖農們耐心解釋他的最新“杰作”——咖啡品種“黃波旁”。
不大的苗圃地里,種著好幾種廖秀桂細心篩選出來的咖啡,到了成熟季,紅黃相間,讓人眼饞。
“廖老師的種苗,一定沒問題。”附近的咖農們對廖秀桂信任有加。
信任是逐漸建立起來的。廖秀桂是農藝師出身,一邊自學摸索,一邊給村民們做技術指導,總會反復優中選優,把品質、產量都過關的品種推薦給村民。
90年代,村民們試種咖啡的積極性很高,最多的一家甚至種了七八十畝。村民們種得多了,廖秀桂反而急了:“要不得要不得,這樣種不出來。”
果不其然,第二年,種得越多的村民收獲反倒少。“這也太難伺候了。”咖農們苦著臉找到廖秀桂。
“冷不得,熱不得,餓不得!”廖秀桂趕緊傳授精細化種植經驗,“咖啡嬌氣得很,溫度太低凍著了,溫度太高又熱著了,養分不足葉子要黃。”
村民們學了技術,趕緊將家里的咖啡林精減掉,“聽廖老師的,管好一畝是一畝!”
讓咖啡樹吃得飽,還要吃得好、吃得健康,廖秀桂有獨門絕技:將發酵過的咖啡果殼、果皮運到咖啡林下,埋在樹周圍,“這可是最好的有機肥。”廖秀桂樂道。
1997年,廖秀桂承包了南島河村的這塊土地,當時還是一片待開發的山坡,作為“咖啡夢”的孵化基地。“別看現在這兒山清水秀的,剛來的時候水土流失嚴重。”
順著廖秀桂手指望去,哪還見往日荒蕪的痕跡,只是滿目郁郁蔥蔥,高層傘狀蔭蔽樹,半高層花卉果木,中下層咖啡樹,形成良好的立體種植生態系統。
林子是當年和咖啡樹一起栽種的。為了給咖啡樹遮陰,廖秀桂精心挑選苦楝樹等樹種。“遮陰效果好,還有防蟲效果,不使用化學除草劑、殺蟲劑,生態環保。”望著這片成長起來的生態咖啡園子,廖秀桂眼睛里閃著光。
現在,廖秀桂的咖啡園面積達300畝,種植有40多個品種的咖啡,平均畝產250—300公斤,品質也有口皆碑。
不少村民慕名而來,學習咖啡種植技術,盼著苗圃里試種出來的好品種。
“都是在生產種植中一點點摸索出來的,辦法雖然土,但是實在。”廖秀桂將經驗毫無保留地分享,也第一時間無償將種苗分發給當地咖農。在他的帶領下,現在南島河村幾乎家家都在種植咖啡。靠著發展咖啡產業,當地人建起了新房,年收入能達3萬—5萬元。
一個精品夢
從荒坡到咖啡莊園,從咖啡種植到生產精品咖啡。產量高,品質穩定,小凹子已經是普洱市最好的咖啡林之一。
“莊園的成長也見證著云南咖啡產業由小到大的歷史。”
現在,整個普洱市咖啡種植面積77.59萬畝,年產咖啡豆5.7萬噸,共有咖農6.1萬戶24.58萬人,是我國種植面積最大、產量最高、品質最優的咖啡核心主產區和貿易集散地,產品出口到了美國、德國、法國、日本、韓國、沙特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
“這款日曬咖啡豆非常受歡迎,每次一出來就搶光了,最近連我自己都快喝不上了。”廖秀桂有些得意。
做精品咖啡,做云南自己的咖啡品牌,一直是廖秀桂的夢想。如今,像他一樣有“咖啡夢”的人還有很多。越來越多的“90后”正在接棒,通過產業升級發展云南精品咖啡。廖秀桂的孫子廖世豪就是其中一員。去年,他大學畢業,回到莊園,成為新一代咖農,參與策劃了許多莊園活動,給這里帶來更多活力。
最近,莊園里的咖啡體驗館熱鬧得很,一些年輕的咖啡師專程從北京、成都來到咖啡原產地學習,還有很多游客前來體驗。
“從采摘鮮果,到最后的咖啡沖泡,你可以體驗到從種子到一杯醇厚咖啡的全過程。”廖世豪說。
“原來電影《一點就到家》里‘遠山樹林的味道’是真的。”在小凹子咖啡莊園,品嘗過咖啡的游客由衷感嘆。
云南咖啡原產地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中國咖啡市場還有很大消費潛力,我想讓更多人品嘗到云南的咖啡,體驗咖啡文化。”廖世豪想做的更多。
“年輕人的‘咖啡夢’會做得更好!”廖秀桂很是欣慰。
責任編輯: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