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科技 > 正文

兒童癲癇治療亟待重視 經正規治療60%以上癲癇兒童可得到良好控制

2021-03-19 14:30:11來源:科技日報  

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約有1000萬癲癇患者,兒童和青少年是癲癇高發人群,約占到2/3,全國約有600萬癲癇兒童。

“兒童癲癇是兒童中最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之一。目前我國癲癇的整體患病率為約7‰,其中60%以上的患者起源于兒童時期。兒童癲癇的治療特別要重視爭取在4-5歲的語言發育期之前控制癲癇,給患兒贏得寶貴的語言發育機會。”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兒科主任、北京大學醫學部兒科學系主任、教授姜玉武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姜玉武呼吁,60%以上的兒童期發病患者可以通過規范治療、合理用藥有效控制癲癇發作,回歸正常生活。藥物治療最常用,但有嬰幼兒適應癥的抗癲癇藥物遠少于成人,而且也缺乏更適合嬰幼兒使用的劑型,希望能出來更多、更好的創新藥物和適合嬰幼兒使用的藥物劑型。

經正規治療,60%以上癲癇兒童可得到良好控制

“癲癇經正規治療,60%以上可以得到良好控制,其中大部分甚至能停藥后5年不復發,能正常生活和學習。所以,這些癲癇兒童完全可以像其他的孩子一樣回歸正常生活,升學、就業、結婚生子,甚至還不乏成為各行各業的佼佼者。”姜玉武說。

“兒童癲癇早診早治至關重要。”姜玉武強調, 相對于成人癲癇來說,兒童癲癇的早期治療尤為重要,因為兒童發育可以說是“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

姜玉武舉例,人的語言發育黃金期是5歲以前,如果自幼患癲癇腦病,比如最常見的嬰兒痙攣癥,而且一直到5歲都不能控制,那么這個孩子就可能語言發育嚴重受損,甚至語言完全沒有發育。

“但是,如果我們能夠通過積極治療,比如對有明確局限病灶,可以手術切除治療的,我們可以在初始藥物治療無效后,盡快進行手術切除治療,爭取盡可能早在4-5歲前控制住癲癇腦病,這樣孩子就能贏得寶貴的語言發育窗口期,甚至語言追趕發育。我們的很多成功治療的患者都是這樣的,家長和我們看到這些快速進步都特別開心。”姜玉武說。

針對很多家長擔心的癲癇用藥對腦部的損害,姜玉武指出,實際上癲癇第一大問題不是癲癇發作本身導致的腦損傷,也不是抗癲癇藥導致的腦損傷,而是意外傷害。

“意外傷害其實才是癲癇發作的對患者的最大傷害,腦損傷只是很少一部分長時間或者頻繁發作的孩子才會有的,大多數良性癲癇沒有這些問題。如果沒有早診早治,反復或者長時間的癲癇發作會帶來一些腦損傷,甚至對其他健康的損害都有可能。正確選擇、合理服用抗癲癇藥物以后,可以控制癲癇發作,能大幅度降低意外傷害的概率,能使他回歸正常生活,這一點非常重要。”姜玉武強調。

可選藥物少,呼吁研發出來更多、更好創新藥物

“兒童癲癇的治療方面,目前總體來說分成幾大類:第一大類最常見的就是藥物治療,它的優點是方便,而且大多數患者療效確切,大約50%的患兒用一種藥就管用,加上聯合治療的有效者,總體。第二種方法是手術,經過近10年來不斷的科普,家長對于手術的優劣勢已經有比較清楚的認識。還有一些藥物不管用,手術也做不了的病人怎么辦?這就是第三種,非藥物、非切除性手術的姑息治療。比如,生酮飲食治療。”姜玉武說。

“針對兒童癲癇,在藥物治療方面,可選擇的藥物以及適合的劑型都相對不足。”姜玉武呼吁,更多地開展兒童癲癇的臨床藥物研究,研發出來更多、更好的創新藥物以及適合孩子的特殊劑型。

“為保護孩子良好成長,用藥時要選擇對孩子認知、生長發育、精神情緒影響更小的藥物。而且,兒童服藥吞咽困難,尤其是嬰幼兒服用片劑、膠囊等藥物。所以,臨床更需要適用于兒童的劑型,便于兒童服用;同時還需要根據兒童不同發育時期特點及公斤體重折算更加精準用藥。”姜玉武指出。

除藥物治療外,消除公眾對癲癇患者的歧視也尤為重要。

“癲癇患兒對周圍人完全沒有危害。癲癇的孩子為什么會被歧視?我覺得其實還是大家不了解,就像中世紀一樣,覺得癲癇中了魔了,一定是有不好的東西才會得癲癇,甚至荒唐地認為癲癇會傳染。這是因為不了解才會害怕、才會恐懼。癲癇肯定不是傳染病,不會危害其他人。相反癲癇病人需要社會大眾更多的關愛,因為他們很容易受到傷害,比如會因為發病導致意外傷害等,會因為害怕歧視而遠離社會。” 姜玉武特別強調。

“大多數兒童癲癇的患者通過治療可以控制甚至治愈,是可以和我們一樣正常生活的。但是要達到這個目標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能取得好的療效。”姜玉武說。(馬愛平)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