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宏觀 > 正文

廣東自貿區建設邁上新臺階 584項制度創新成果全國首創

2022-05-07 17:10:07來源:羊城晚報  

近年來,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扎實推進,廣東自貿區已成為聯動大灣區、面向世界的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粵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建設邁上新臺階。

據統計,自2015年4月21日正式掛牌以來,廣東自貿區已累計形成584項制度創新成果,在全省相關范圍復制推廣146項改革創新經驗,各項經濟指標繼續保持全國自貿試驗區前列,成為粵港澳大灣區蓄勢崛起、活力迸發的生動寫照。

經驗輻射:41項制度創新成果全國首創

在粵港澳大灣區,制度規則的銜接提速不斷激發市場活力,推動要素加速流動;而作為大灣區的合作示范區,廣東自貿區的發展更離不開制度創新的驅動。

去年以來,廣東統籌謀劃自貿試驗區再次推進重大改革創新,積極爭取在湛江、茂名設立自貿試驗區粵西新片區,研究起草粵西新片區建設方案。制定《關于推進廣東自貿試驗區貿易投資便利化改革創新的若干措施》,在提升投資貿易航運和金融領域開放度便利度方面提出了27項改革創新舉措。

廣東強化改革創新經驗復制推廣,制定《廣東自貿試驗區2021年制度創新事項清單》,提出六大類56項具體舉措。在全省復制推廣第七批13項改革創新經驗,發布第四批43項制度創新案例。目前,已累計形成584項制度創新成果,在全省相關范圍復制推廣146項改革創新經驗,發布245個制度創新案例,其中41項全國首創、7個列入全國最佳實踐案例。

金融開放:高標準建設廣州期貨交易所

廣東自貿區是粵港澳大灣區貿易、金融的重要承載區。今年2月發布的《關于推進廣東自貿試驗區貿易投資便利化改革創新的若干措施》提出,高標準建設廣州期貨交易所。強化廣州期貨交易所與香港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的聯動合作,吸引國際投資者參與,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和“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平臺。4月19日,在廣州期貨交易所揭牌成立一周年之際,其官網正式上線運行,并首次完整披露中國證監會所批準上市的16個期貨品種。

在金融開放創新上,南沙獲批成為全國首批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試點,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獲準開展境內經營性租賃支付外幣租金業務。自由貿易(FT)賬戶業務獲準拓展試點銀行和服務范圍,截至2021年FT賬戶業務金額達7528億元。2021年全省以離岸轉手買賣為代表的新型離岸國際貿易收支總額達77.8億美元,同比增95.7%。

潛力釋放:各項經濟指標保持全國前列

過去七年,自貿區內現代化產業體系加速成型。在不斷深化粵港澳合作的背景下,支撐廣東自貿區經濟增長的潛力正逐步釋放。

數據顯示,廣東自貿區各項經濟指標繼續保持全國自貿試驗區前列。2021年實現固定資產投資1375.99億元,同比增長6.5%;稅收收入1048億元,同比增長2.8%;外貿進出口總值1.88萬億元(口岸統計數),同比增長29.9%;新設外商投資企業2925家,實際利用外資82.41億美元,同比增長3.8%,占全省實際外資總額的18%。

與此同時,自貿區的城市綜合功能不斷提升:南沙“一城四區”空間布局基本成型,地鐵18號線開通運營,“雙環九射”市政主骨架路網基本建成;前海重大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國際會議中心獲中國工程建設魯班獎,深圳機場衛星廳投入使用,穗莞深城際深圳機場至前海段開工建設;橫琴優質生活空間初步顯現,“澳門新街坊”綜合民生項目加快建設。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