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宏觀 > 正文

十年磨一劍!通州灣新出海口建設按下“快進鍵”

2022-07-27 08:09:26來源:江蘇經濟報   

6月18日10時50分,位于南通市的通州灣江鐵海聯運南北“大動脈”洋呂鐵路建設現場,首片長32米、重達135余噸的T梁,在架橋機的控制下,穩穩地落在西港池特大橋第一跨橋墩處,標志著洋呂鐵路先行段呂四港站至東灶港站段正式進入架梁階段,為洋呂鐵路建設按下了“快進鍵”。

通州灣新出海口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實施的重要空間,早在2015年就被確立為中國唯一以江海聯動開發為特色的國家戰略平臺。洋呂鐵路建成后,將打通鐵路進港“最后一公里”,為長江經濟帶沿線地區以及蘇南、上海等長三角地區企業出海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南通市委書記、通州灣新出海口建設領導小組組長王暉表示,以江鐵海聯運為紐帶,將進一步提升資源集聚配置效率,放大通州灣戰略優勢,助力江蘇新出海口建設,這對打造“一帶一路”對外開放新門戶、長江經濟帶江海聯運新樞紐、長三角高質量發展新樣板具有重要意義。

十年磨一劍,勇擔國家新使命

擊楫揚帆、踏浪而歌。得益于江海交匯的孕育,有著近千年的歷史傳承,通州灣因海而生、向海而興,歷來懷抱著創業的基因,充滿著奮斗的激情。

“靠江靠海靠上海,通江通海通上海。”說起通州灣的諸多優勢,通州灣示范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施宏杰如數家珍。他告訴記者,通州灣區位優勢獨特,地處長三角核心區,行政代管控制范圍面積585平方公里,是長江下游直面太平洋的出海門戶,西通長江中上游城市群,南鄰上海國際大都市,北接廣袤的蘇北平原腹地,具有優質的經濟腹地依托和發展空間支撐。建港條件優越,灘槽格局長期穩定,具備系統性建設萬噸級以上直至30萬噸級各等級碼頭泊位的良好條件。江海聯運便捷,按照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部署,通州灣正在成為區域性交通樞紐的重要構成。產業發展基礎良好,初步形成以高端裝備、新材料、電子信息、現代紡織為主導的產業集群。綜合承載能力較強,土地資源豐富,開發適宜度高,具有較強的產業和人口承載能力。

據介紹,通州灣開發建設于2009年開始醞釀,2012年正式啟動。2014年9月,國務院正式發布的《關于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推進通州灣江海聯動開發”。2018年11月,李克強總理視察南通時要求“以國際一流水平規劃建設好通州灣港口,把通州灣建設成為長江經濟帶的戰略支點”。2019年12月,黨中央、國務院正式印發的《長江三角洲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規劃建設江蘇南通通州灣長江集裝箱運輸新出海口”。省委、省政府將通州灣新出海口作為建設重點,要求“建設創新的灣區、協調的灣區、綠色的灣區、開放的灣區、共享的灣區,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十年來,通州灣身上最獨特的印記就是國家戰略,先后獲批國家級示范區、成為長江經濟帶戰略支點、納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多重國家戰略疊加成為通州灣加速奔跑的最大底氣。

十年磨一劍!如今的通州灣路網縱橫、塔吊林立,基礎設施逐步建成、現代廠房拔地而起、公共配套日趨完善、城市綠量明顯增多、人氣商氣越來越旺,一座現代化濱海新城悄然矗立。這片江蘇沿海開放開發的黃金寶地,正迸發出強勁的發展活力,成為投資興業、安家樂業、干事創業的熱土。

三大重任一肩挑,齊頭并進港產城

6月中旬,一個總投資32億元的大型海工裝備制造基地項目落戶通州灣,投資方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廣東省“專精特新”企業,該項目主要從事大型海工裝備制造和海洋工程導管架、海上風力發電裝備等的研發制造,投產后預計產值38億元、年納稅1.4億元,將成為通州灣海工裝備領域的標桿企業。

“建設一座現代化濱海新城是通州灣人不懈的奮斗夢想。”通州灣示范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顧勇介紹,通州灣示范區全力推進港產城融合發展,產業始終是通州灣發展的基石。十年來,通州灣示范區共招引項目500余個、總投資2000多億元,規上企業從零起步已達125家,招引培育高新技術企業30余家,應稅銷售超億元企業42家。 “五園一城一基地”建設全面起勢,高端裝備臨港產業園、現代紡織產業園、高新綜合產業園、高新電子信息產業園累計落戶項目 153個、總投資超 1200億元,重點產業集聚集群態勢良好。高端裝備臨港產業園已落戶海工裝備等項目19個、總投資超400億元,其中西港池已落戶優質項目9個、總投資120億元,東港池已簽約落戶項目10個、總投資300億元,海工裝備上下游產業鏈條正加快形成。今年以來新簽約、新注冊億元以上項目25個(含2個外資項目)、總投資171.3億元,其中重大項目投資同比增幅107.05%。

為更好推動通州灣“長江集裝箱運輸新出海口”建設,2020年初,南通市全面強化了統籌謀劃和組織推進,按照“大通州灣”思維將沿海洋口港、通州灣、海門港、呂四港作業區整合規劃為一個通州灣港區,以呂四港作業區為起步港區、通州灣作業區為主體港區,推動規劃“一張圖”、布局“一盤棋”、資源“一本賬”,構建市級統籌、各板塊共同發力的格局。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組長的新出海口建設領導小組,統籌推進規劃編制、港口碼頭、集疏運體系和重大產業項目建設。2020年6月29日,通州灣新出海口正式開工,起步港區2021年年底建成投運,主體港區“十四五”期間開港運營,到2025年年末,集裝箱年吞吐能力達300萬至500萬標箱。

藍圖繪就添豪情,腳踏實地向未來

6月18日清晨,南通主城區至通州灣直達快線正式開通,兩地公共交通的通勤時間縮短為70分鐘。通州灣直達快線是南通市政府今年的一件重要民生實事,線路開通后,進一步拉近了通州灣與南通主城區的時空聯系,對方便群眾出行、加快要素流動、促進融合發展、助力通州灣新出海口建設有著重要意義。

圍繞“以港立區、以產興區、以商活區、以綠美區”發展戰略,全面優化產業空間布局,加快打造集聚集約、特色鮮明的精致園區,通州灣重點突出“五園一城一基地”建設,到2025年,基本建成“高質量發展新引擎、江海聯運新樞紐、工業智造新高地、美麗濱海新灣城”的高質量發展示范區。

“通州灣示范區是南通城市副中心、大通州灣核心城,產業突飛猛進,城市功能也不能落下。”通州灣示范區黨工委副書記石星愷表示,兩年來,通州灣核心區商業業態更全了、重點商圈更熱鬧了、城市的煙火氣更濃了,人氣商氣逐漸旺起來了,城市面貌煥然一新。為了更好地吸引留住外來職工,通州灣示范區加快公共服務設施完善,田家炳中學通州灣分校、紫瑯第一小學通州灣分校、市級機關第一幼兒園通州灣分園教學質量得到全社會好評,南通市第一人民醫院通州灣分院正加快改造裝修,與上海、南通及“大通州灣”公交銜接線路全面暢通,電子商務城職工生活中心可滿足近4000名職工入住,紡織產業園鄰里中心年底建成投用后可滿足3000人入住。

十年間,通州灣城市功能日趨完善,重要路網全面完工,平海公路快速化改造完工,金石會議中心實現運營,南都新城特色商圈人氣漸旺,政務中心、海事監管中心、社管中心、汽運中心、氣象中心、規劃展示館等功能設施投入使用,配套日益完善,納潮河景觀帶、團結河景觀帶及城市綠化全面建成,民生事業也同步發展,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奮斗是新時代的最亮底色,也是通州灣人向海而立的最美姿態。南通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陸衛東表示:建設江蘇新出海口,把通州灣建設成為長江經濟帶的戰略支點,是歷史的機遇,時代的使命。通州灣將聚力港產城,培育新動能,為打造沿海綠色生態高質量發展經濟帶不懈奮斗!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