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宏觀 > 正文

“軟”實力撐起 萬億級“硬”產業 江蘇改革創新持續深化

2022-08-22 08:13:30來源:江蘇經濟報  

寫在前面

2020年——“十三五”末,江蘇省現代服務業增加值53955.8億元,占全國的9.7%,位居各省份第二,僅次于廣東。2018年現代服務業占GDP比重首次突破50%,2020年增至52.5%。2021年——“十四五”第一年,規模以上產值同比增長24.8%,增速高于全國4.1個百分點。

傳統與現代,時間與空間,線下與線上。在不同的維度,江蘇服務業的姿態迥異,但又相互融合,百川歸海。站在2022年的時間窗口看去,“現代服務業”貫穿其間,蘊藏并滋長著一種無形的巨大力量。

國民經濟統計中的“第三產業”,卻是江蘇毫無疑問的“第一大產業”。如果說制造業是江蘇經濟的優勢,服務業就是江蘇經濟的支柱。即使在近三年來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復沖擊之下,服務業依然保持了這一地位,強大的韌性可見一斑。

作為全省服務業發展的牽頭部門,省發改委分析認為,“十三五”至“十四五”初期,技術創新對全省服務業的貢獻率日益提升,新業態新模式加快發展、對外開放水平明顯提升、改革創新持續深化。同時,生產性服務業得到優先發展,與先進制造業日益深度融合。然而,當前江蘇現代服務業發展仍存在諸多問題。主要為:現代服務業市場主體有待進一步培大育強,服務業標準化建設和品牌培育需再提速,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融合發展有待進一步深入,服務業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涌現速度需再加快,服務業改革開放力度需再加大等。

專家指出,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是江蘇三大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也是江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標志。江蘇現代服務業發展現狀如何?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優勢與不足何在?如何在“十四五”時期初步實現“高質量”的目標,支撐江蘇工業與農業可持續發展,滿足江蘇人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本報記者自2021年11月至今,深入采訪調查,采寫系列報道,按現代服務業主要細分產業分篇,以饗讀者。

8月7日,南京資深攝影愛好者陸先生在“美篇”上發表了自己的第237篇文章。像陸先生一樣的“美篇”用戶已有1.3億,累計創作文章3.8億篇,上傳圖片62億張,每日文章訪問量3600萬次。“美篇”的投資方是南京藍鯨人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創立7年來,這個注冊并成長于南京的圖文內容原創平臺,已成為中國網絡長圖文發布領域的“龍頭老大”。

夏日清晨六點,幾輛大卡車依次進入山東濰坊市青州大孫村村頭大院內,數百箱精品胡蘿卜被裝上了車?;乩习鍎⑹闲值苷f,2015年以來,基本都是通過“運滿滿”平臺發運胡蘿卜,一年超過15000噸。在“運滿滿”上,類似這樣的貨主逾140萬家,活躍司機350萬人。“運滿滿”成立發展均在南京,2017年與“貨車幫”整合成立了滿幫集團,目前是華東最知名的數字貨運平臺。

在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不僅有“美篇”和“運滿滿”這樣極具競爭力的江蘇名牌,還有不斷落地的“江蘇增量”。

8月16日前,南京電子設計自動化(EDA)創新中心已向科技部申報,這是國內第一個申報科技部的EDA創新中心。

8月11日,揚州市廣陵新城省級軟件名園揭牌,中科創達、中科軟、奇安信科技等眾多軟件名企簽約入駐。

……

江蘇是制造業強省,也是現代服務業強省。軟件與信息服務業是江蘇現代服務業最具優勢的細分產業,其產值、競爭力長期位居全國最前列。同時,這一產業也是江蘇生產性服務業的最關鍵、最活躍領域。據統計,截至2020年,江蘇全省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收入已逾萬億元。2021年,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同比增長27.8%,增速居全省規模以上服務業細分行業之首;兩年平均增長17%,拉動全省規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4.3個百分點。截至2020年年底,全省數字經濟規模已突破4萬億元,僅次于廣東,軟件服務業無疑為此奠定了基礎。

時光之輪行駛到2022年8月下旬,在新冠疫情的反復、此起彼伏的國際政治經濟沖突中,江蘇軟件與信息服務業并未停下奔騰的腳步。據省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江蘇省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收入同比增長12.2%,增速繼續居全省所有服務業細分門類之首。即使在新一輪新冠疫情沖擊的背景下,這一產業所受影響不僅遠小于制造業,也小于其他服務業,而且獲得了全新的發展空間與機遇。

“逆疫飄紅”的寂靜產業園

國內兩大軟件與信息服務業新晉名牌——美篇和運滿滿,都從中國(南京)軟件谷(下簡稱“軟件谷”)崛起。

今年上半年,這一位于南京市雨花臺區的全國TOP3軟件產業園區總收入為113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1.2%。榮耀軟件、華控創為等具備較強競爭力的企業和項目先后落戶。上半年該園區吸引投資總額272.5億元,全年目標任務已完成逾三分之二。相比2020年年底,新增軟件產業建筑面積106萬平方米,新增涉軟企業530家,新增涉軟從業人員3萬人。能夠在近兩年長三角疫情散發的不確定市場形勢下贏得如此“成績單”,軟件谷可謂“逆疫飄紅”。

軟件谷地處南京主城西南,牛首山、將軍山和秦淮河環抱,山水相映,少有工業痕跡,無煙無塵,卻蘊蓄著蓬勃的力量。

早在2015年,這里便是中國最大的通訊軟件產業研發基地、國家重要軟件產業和信息產業中心、中國首個千億級軟件產業基地。到2020年,全年軟件業務收入已達2170億元,較2019年增長20.56%,增速高于全國7.3個百分點;軟件與信息服務產業規模約占江蘇全省的五分之一。截至今年6月末,該園區涉軟企業3672家,涉軟從業人員33萬人,軟件產業建筑面積達1106萬平方米。其間集聚了世界500強及世界軟件百強企業16家,華為、中興等軟件業務年收入超億元的骨干企業117家,獨角獸、培育獨角獸和瞪羚企業45家,高新技術企業600余家,構成了實力強勁的軟件服務業“南京雨花軍團”。

疫情沖擊,正值“十三五”末、“十四五”初。在這一關鍵時間節點,“逆疫飄紅”的江蘇軟件與信息服務產業園區遠不止軟件谷一家。從南京到蘇錫常揚,這些“寂靜的產業園”已成為江蘇現代服務業集聚示范區的標志和最具價值的“金土地”。

地處南京市玄武區的徐莊軟件園,軟件服務業2021年營業收入達到990億元,集聚了鴻信、賽特斯、矽志微等骨干軟件服務企業。2021年,新增培育獨角獸企業3家、瞪羚企業4家。

今年上半年,以軟件和信息技術產業為主導方向的常州創意產業園區,營收131.39億元,同比增長34%。去年營收235.58億元,比上年增長70%。

截至2020年年末,無錫(國家)軟件園iPark園區每萬人擁有雙軟企業19家、著作權數141件、專利數667件。

迄今,江蘇信息服務產業(揚州)基地已有易圖地信、萬得資訊、沈陽飛機研究所揚州院等數百家涉軟企業,涉軟從業人員近3萬。

大批江蘇本土企業在這些“寂靜的產業園”孕育成長,一些已是行業領跑者。江蘇永中軟件在無錫深耕二十余年,自主研發了中國第一套真正意義上的Office集成辦公軟件,應用最新永中軟件的文檔已能夠跨系統、跨屏、跨端、跨設備,輕松實現互聯互通。南京朗坤面向能源業智能化管理需求,長期為國電、華能、大唐、華電等龍頭央企服務,已成為工業軟件市場的名牌。蘇州瀚碼智能技術有限公司創立不過兩年,自主研發的工業軟件產品已應用于新能源鋰電、汽車零部件、3C電子等先進制造領域,獲得了寧德時代、冠宇、欣旺達、海爾等數十家行業標桿企業的認可。

這些江蘇園區和江蘇企業何以如此抗跌?江蘇軟件與信息服務業究竟蘊藏著怎樣的一種蓬勃之力?

無形的力量從何而來

力量首先來自江蘇強大的軟件開發、信息技術服務產業基礎,來自江蘇在這一領域雄厚的科技教育資源,更源于從企業到政府對這個產業的長期投入和扶持。早在二三十年前就已布局,積淀已久,起點較高。截至2021年,在全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江蘇是重點企業分布最多的省份;南京重點企業數量達4020家,在全國所有城市中排名居前。據統計,南京市數字經濟技術型人才有45萬人,獲得此領域國家科學技術獎24項,位列全國第二。集成光量子芯片、人工智能算法等技術實現基礎突破;網絡技術、芯片設計、人機交互、先進制造等技術取得重大原創成果。紫金山實驗室正努力打造網絡信息技術領域國內最高水平研發機構,可謂江蘇在軟件服務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最新標志。

據省統計局服務業統計處提供的數字,截至去年12月末,全省擁有軟件企業6633家,全年實現軟件業務收入12066.64億元,同比增長11.5%,增速比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其中,信息技術服務收入和嵌入式系統軟件收入增長較快。去年年末,全省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企業家信心指數為141,同比上升4.9點,企業預期持續向好。

南京是江蘇這一產業的引領性城市,即使在全國范圍,首位度也很高。2010年9月,南京即被國家工信部授予首座“中國軟件名城”稱號,至今已12年。2020年南京市軟件業務收入達到6000億元,2021年為6250億元,占全省比重已逾50%。今年上半年,該市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了10.8%,帶動上半年全市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達到2.2%,居省內設區市首位。南京軟件和信息服務集群成為全國首個國家級軟件和信息服務集群,是當之無愧的南京第一大產業,遙遙領先于其他服務業和所有制造業。

具有產業基礎與優勢的江蘇城市不只南京。今年上半年,無錫市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收入近78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7.4%;常州市同一產業收入增速為4.9%。雖然疫情因素導致半年增速普遍下滑,但各地軟件服務業均保持增長。

(王峻峰 王紹強)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