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宏觀 > 正文

補鏈固鏈強鏈 江蘇“鏈”上發力加快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

2022-09-13 09:24:43來源:江蘇經濟報  

9月8日,作為2022全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大會的專題論壇之一,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承辦的江蘇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產業鏈供需對接論壇在南京舉辦。本次論壇充分發揮龍頭骨干企業在“補鏈固鏈強鏈”中的引領帶動作用,通過推動大企業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協同創新、配套合作促進我省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整體提升。

政策引導 產業發展動能加速

上半年江蘇省制造業總量達5.7萬億元,制造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7.4%,為全國最高。江蘇以占全國1.1%的國土面積、承載了6%的人口、創造了10.1%的經濟總量。實體經濟優勢突出,擁有超1300萬戶市場主體、67.5萬家中小工業企業,制造業規模占全國1/8以上,居全國首位。

江蘇省委、省政府制定了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系列政策,出臺“蘇政40條”“蘇政辦22條”幫助企業紓困解難,引導政策、資金、服務等要素向中小企業集聚,支持做精做強主業、強化配套協作、加快數字化轉型,持續提升創新能力和專業化水平,推動一大批中小企業走上專精特新之路,為穩住經濟和就業基本盤、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政策支持下,企業發展取得了重大成就。記者在論壇上獲悉,截至目前,全省已培育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138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709家和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998家,其中80%以上集中在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75%深耕細分領域10年以上,平均每家企業研發投入強度達7%,產業鏈“填空白”“補短板”企業數和上市企業數均居全國第一。

此外,我省新型電力裝備、軟件、物聯網、工程機械、先進碳材料、納米新材料等6個集群獲評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占全國近1/4,重點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力強;發展動能加快轉換,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10.3%,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分別為39.8%、47.5%。

近年來,江蘇省牢牢把握新發展格局下推動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提升的重大意義,圍繞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國際競爭力和現代化水平,制定《江蘇省“產業強鏈”三年行動計劃》,加速推進“531”產業鏈遞進培育工程,促進產業鏈上下游聯動發展;不斷優化產業配套半徑,鼓勵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圍繞大企業生產需求提升協作配套水平,強化優勢互補、緊密協作,共同推動產業鏈整體競爭力和產業創新策源能力進一步提升。

強鏈固鏈 產業合作優勢互補

記者了解到,此次論壇中新型電力裝備產業鏈、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高端紡織產業鏈、先進碳材料產業鏈和高技術船舶產業鏈5家產業鏈龍頭企業為推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聯動發展,分別與前期對接有初步合作意向的上下游配套專精特新企業簽署合作框架協議。

我省高新產業發展迅速,技術含量高,集成效果好,目前已初具規模。新型電力裝備產業總體規模和技術處于全球前列,部分技術產品位于全球領先地位。智能電網擁有國電南瑞、國電南自等一批龍頭企業,產值規模居全國第一。新能源汽車產業產品種類齊全,具備乘用車、商用車、專用車等完整的生產能力,發動機、傳動系、制動系等重點產品已進入國際跨國公司配套體系,產業規模位居全國前列。“理想汽車有全自研的旗艦級增程電動系統、以深度學習為基礎的多模態三維空間交互技術和全棧自研的理想AD Max智能駕駛系統等核心技術,以此來帶動上下游供應鏈在江蘇大力發展。”理想汽車供應鏈總監劉洋告訴記者。

先進碳材料是我省優勢產業,全省先進碳材料在關鍵技術環節取得一系列突破,目前整體水平位于全國前列。據記者了解,2021年全省先進碳材料產業規模突破230億元,其中碳纖維及復合材料產業規模約180億元,石墨烯產業規模約50億元。記者還了解到,截至目前,我省石墨烯產業規模、高端碳纖維制備規模以及碳纖維復合織物市場占有率均位居全國首位。中復神鷹碳纖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金亮表示,接下來中復神鷹將不斷拓寬在航空航天、壓力容器、風電葉片及新能源等領域應用,推進碳纖維及復合材料裝備國產化,實現碳纖維產業鏈生產過程的自主可控,并且積極與下游客戶共同推進新興應用領域的市場開發。

梯度培育 搭建產業交流平臺

為增強我省產業鏈穩定性和韌性搭建交流平臺,記者從論壇上獲悉,我省將協同創新、強鏈補鏈,增強產業鏈上下游掌控力,充分發揮省市兩級產業強鏈專班作用,牢牢抓住龍頭企業,以點帶鏈帶面,梳理摸排受疫情影響較大、供應緊張甚至面臨斷供風險的關鍵環節、產品以及核心零部件等,建立短板信息庫。

以高技術船舶產業鏈為例,揚子江船業集團何明暉告訴記者:“隨著造船業向脫碳轉型,揚子江船業已積極轉向清潔能源領域,并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下一步,揚子江將大力尋求有關清潔能源船所需低溫材料研發制造、LNG/LEG/LPG液貨系統設備配套企業,在相關技術、服務方面進行合作。”

同時,江蘇還將梯度培育、數智賦能,打造專精特新江蘇品牌。當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已日益成為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力量,接下來我省要把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擺上更為重要的位置,加快構建梯度培育體系,更大力度推進政策集成。同時全面推進數字化轉型,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促進中小企業管理變革、質效提升,催生更多具有江蘇特色、掌握獨門絕技的“單打冠軍”“配套專家”企業。(沈玉青 潘一嘉)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