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重疾產品異化為理財受罰 三峽人壽年內扭虧或無望
該公司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三峽人壽今年一季度凈利潤虧損5170萬元,虧損幅度同比擴大近6倍,償付能力充足率也從上一季度的501.36%驟降七成至150.45%。
2020年,是三峽人壽戰略布局的奮進之年,也是多事之秋。
6月5日,時代周報記者從業內獲得銀保監會通報顯示,三峽人壽因違規銷售產品組合,高調宣傳保證收益率高達6%,且主附險保障嚴重失調,被監管點名通報,并叫停新產品備案6個月。
通報顯示,截至2020年4月20日,已售產品組合中主附險的件均保額比例為1∶46,嚴重背離附加險從屬于主險的基本設計原則。所有有效業務保險金額為13.55億元,但主險保險金額僅有1.4億元,“重疾+兩全”的產品組合嚴重異化為理財產品。
6月5日,時代周報記者致函三峽人壽,該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三峽惠民保系列產品已停售。公司已暫停與華康保險代理公司的新業務合作,雙方均在針對相關問題進行積極自查和整改,全面強化經營管控,提升風險管控力度,堅決杜絕此類問題的發生,確保公司經營行穩致遠。
但該負責人指出,“此次問題出在產品組合銷售規則不合理,并不是產品本身有問題,因此對已售出的保單,公司按原保險合同執行,保障客戶權益。”
此次三峽人壽遭銀保監會通報批評,究竟是產品問題還是銷售問題?產品組合銷售是違規的嗎?叫停新產品備案6個月,又會對三峽人壽產生怎樣的影響?
6月6日,滬上一位保險業內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禁止申報新備案產品6個月不僅會影響到保險業務銷售業績,也會導致公司償付能力下滑。
該公司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三峽人壽今年一季度凈利潤虧損5170萬元,虧損幅度同比擴大近6倍,償付能力充足率也從上一季度的501.36%驟降七成至150.45%。
產品設計背離保障初衷
上述通報內容顯示,今年4月19日有市場消息反映,三峽人壽旗下“三峽惠民保”產品組合宣傳保證收益率高達6%,且存在可能誘發被保險人罹患重疾,但不申請理賠行為的設計模式,背離重疾險保障初衷。
經監管核查,三峽人壽產品組合銷售規則不合理,且在銷售過程中發現相關風險后,未及時采取有效管理措施。另外,針對相關保險代理機構在銷售中存在的主副險搭配比例嚴重失調問題,該公司未有實質性整改舉措。
針對華康保險代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康代理”)在銷售中存在的主附險搭配比例嚴重失調問題,三峽人壽向華康代理發出風險提示,但在發現主附險種搭配嚴重偏離重疾保障本源的情況沒有明顯改善后,未有實質性整改舉措,直到相關問題被曝光,才停止與華康代理的合作。
對此,銀保監會決定對三峽人壽采取禁止新產品備案六個月的監管措施,并要求其立即開展中介渠道業務清理整頓工作,強化銷售行為和銷售渠道管控,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全面自查整改,嚴肅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對于上述問題,6月5日,時代周報記者致函三峽人壽,其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接到監管通報后,公司第一時間召開專門會議,立即在全轄開展中介渠道業務清理整頓工作,強化銷售行為和銷售渠道管控,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全面自查整改,嚴肅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在今后半年的發展方面,三峽人壽表示,將堅守合規底線,在加強市場研判、優化資產配置、提升科技賦能,探索“輕重資產”平衡發展新模式。在現有經營能力范圍內,以“穩健經營”為原則,做好互聯網、中介等輕資產銷售渠道;同時逐步培育當期投入較高,但能為公司創造長期價值增長的精致化個險渠道。
產品問題or銷售問題?
公開數據顯示,三峽人壽2019年全年保險業務收入9.17億元,較2018年增長83倍。2020年一季度,三峽人壽的保險業務收入達7.37億元,已超過2019年的五成。
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影響,保險行業正常生產與線下活動的開展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難,三峽人壽保費收入緣何逆勢上漲?
據年報披露,2019 年,保費收入排名前五的產品中,兩全保險占據了兩席。
6月5日,三峽人壽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此次問題出在產品組合銷售規則不合理,并不是產品本身有問題。針對停售的三峽惠民保產品組合,我司將繼續做好停售后的保全、理賠等后續服務工作,保障已承保客戶的利益不受影響。目前,我司所有在售產品的銷售運營等工作正常開展。
對于組合銷售,6月7日,上海資深保險經紀人王乃群向時代周報記者直言不諱,“組合銷售屢見不鮮,有諸多利好,比如能夠助保險公司增加件均保費、實現風險對沖、整體業務風險分散等。同時對消費者而言,通過產品組合,也能最大程度幫助客戶實現利益訴求,但絕對不能強制消費者購買。”
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在通報中也指出,人身險公司在產品組合銷售時,應充分體現主險的保障特點和保險價值,不得本末倒置,過度強調附加險的保險功能;應根據消費者需求合理搭配產品,給予消費者充分的選擇權,不得以附加險為誘餌捆綁銷售或變相捆綁銷售。
同時,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也強調,“產品設計應符合一般的保險原理和精算原理,不得通過組合銷售直接或變相突破預定利率、保險期間等方面的監管規定;應明確主險與附加險的銷售規則,強化銷售行為和銷售渠道管控,不得有引導、默許、縱容銷售人員夸大保險責任、產品收益等銷售誤導行為。”
虧損擴大趨勢
2016年4月,三峽人壽獲批籌建,2017年12月21日正式開業,成為重慶第一家保險法人機構。
事實上,成立短短兩年多時間內,三峽人壽就因對保險銷售人員的執業登記管理不到位、保險產品現金價值計算不合理等典型產品備案等問題遭到監管多次點名通報。
在經營上,三峽人壽也陷入“連年虧損”困局,開業兩年多,三峽人壽累積凈虧3.12億元。
公開數據顯示,從營業執照簽發日(2017年12月20日)至2017年年底,三峽人壽即凈虧8363萬元;2018年三峽人壽再次虧損5796萬元;2019年三峽人壽凈虧損同比擴大105%至1.19億元;2020年一季度,三峽人壽再虧5170萬元。
6月5日,三峽人壽相關負責人向時代周報記者坦言,從數據上來看,隨著價值業務的發展,由于費用攤銷原則上絕大部分費用在業務發展當期處理,因此三峽人壽當期的經營虧損有所擴大。
從償付能力來看,三峽人壽2019年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515.99%、1983.03%、730.75%、501.36%,
三峽人壽表示主要是業務快速增長導致的償付能力充足率下降。
經營虧損加大的背后,是頻繁變動的人事結構,
據天眼查顯示,僅在2019年,三峽人壽包括非執行董事、副總經理、總經理助理、首席風險官、監事等多個重要核心高管職位即發生更換。
自2018年5月起,擔任三峽人壽總經理的安逸民于當年辭職后,由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長黎已銘于2018年12 月起擔任臨時負責人。直到現在,三峽人壽的總經理一職仍處于缺位狀態。
6月5日,三峽人壽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目前,于致華同志作為三峽人壽主持工作的副總經理,全面代行總經理職權,主持公司日常經營管理工作。公司各項經營管理工作有序開展,履職符合監管要求。
責任編輯: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