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金融 > 正文

前5個月集合信托數量規模雙升 金融類信托成第一大配置領域

2020-06-10 13:58:09來源:證券日報  

疫情影響下,金融理財市場普遍低迷,不過一些信托產品卻呈現不降反升的特點。用益信托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集合信托成立規模高達1萬億元,同比上漲16%;成立數量遠超去年同期,漲幅接近50%。

總體上看,集合信托的火熱主要受監管政策引導的影響。在“三去一補”的大背景下,去通道、補足主動管理能力成為行業共識。在這種形勢下,以單一信托為主的通道業務受限,而體現主動管理能力的集合信托得到了大發展。

另外,隨著社會融資環境持續改善,高收益理財產品難尋,但對于信托產品而言,8%以上的年化收益率卻并不少見。由此,近期甚至出現部分信托產品被“秒殺”的現象。

集合信托數量規模雙升

用益信托在線數據顯示,2020年1月份至5月份,集合信托市場共成立12167款產品,同比增長47.44%;成立規模達10598.72億元,同比增長16.24%。可以看出,無論是成立數量還是規模,今年集合信托市場的發展情況均要好于去年同期。

同時,從上個月數據來看,集合信托的好日子仍在延續。用益信托數據顯示,5月份共有60家信托公司成立了2112個集合信托產品,成立規模為1891.72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數量及規模增幅分別為11.67%和1.53%。

今年集合信托市場的火熱主要受政策與環境的雙重影響。用益信托研究員帥國讓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其一,在資管新規及相關監管政策約束下,以單一信托為主的通道業務受限,近年來信托公司普遍加強財富渠道建設,注重主動管理能力培養,使得集合資金信托占比不斷提升;其二,在經濟增速下滑的大環境下,行業“資產荒”問題顯現,優質資產顯著減少,信托產品依舊是較為理想的資產配置標的。

“前5個月,雖然國內外經濟增長受疫情沖擊表現較為疲軟,但是實體經濟和金融行業對于流動性的需求大幅提高。”百瑞信托博士后工作站研究員張坤對記者表示,由此,宏觀財政貨幣政策積極協調配合,大力支持“新基建”產業領域,社會平均融資成本持續走低,實體經濟的高流動性需求疊加金融市場的低融資成本,促使信托行業前5個月成立的集合信托出現較大程度的增幅。

金融類信托扛鼎

從集合信托市場上看,今年前5個月金融類信托的募資規模已超越房地產信托,成為第一大配置領域。

具體看,今年前5個月,金融類信托成立4411款產品,募集資金3247.64億元,年化平均收益率為6.69%;房地產信托成立2684款產品,募集資金2852.87億元,年化平均收益率為8.10%;基礎產業信托成立3458款產品,募集資金2691.24億元,年化平均收益率為8.12%;工商企業信托成立1463款產品,募集資金1552.44億元,年化平均收益率為8.18%;其他投向類信托成立151款產品,募集資金254.50億元,年化平均收益率為8.09%。

從收益率上來看,除了金融類信托,其他投向的信托產品年化平均收益率均處于8%以上。目前來看,信托產品收益率雖然在下行,5月份已下探到7.5%左右,但仍在理財市場具有相當高的競爭力。

今年以來金融類信托募資規模同比增幅明顯。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至5月份金融類信托成立規模3247.64億元,去年同期這一數據為2461.65億元,同比大幅增加31.93%。

作為信托公司重要的收入來源,房地產信托歷來是很多信托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然而,嚴監管下信托公司開展傳統房地產融資業務受限,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傳統房地產信托業務的轉型,這給金融類信托帶來了機會。

張坤認為,信托公司加快推動房地產信托業務模式的轉型創新,加強主動管理能力,探索債券投資、股權投資、房地產供應鏈融資、房地產投資信托(REITS)等金融投資手段滿足企業融資需求,由此產生的信托項目尤其是標品信托項目均歸于金融類信托。

“此外,雖然受疫情沖擊,但是我國金融市場在政策調控下,無論是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都表現出較強的穩健性和抗沖擊性。隨著信托公司近年來不斷加強信托產品的主動管理能力、投資能力以及風險管控能力,金融類信托的快速發展已經具備較為扎實的基礎。”張坤表示。

“在新的市場環境下,信托行業未來發展目標是服務于實體經濟,服務于現代金融體系的建設。金融類信托作為私募資管產品的重要構成部分,信托公司著力提高其在信托項目中的占比,既能夠滿足監管政策導向,又能夠實現回歸本源的迫切需求。可以預見,金融類信托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都將保持快速增長。”張坤說。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