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銀行再添資本渠道 地方專項債可“補血”
中小銀行再添補充資本金新渠道——允許以地方政府專項債“補血”。國務院總理李克強7月1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今年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限額中安排一定額度,允許地方政府依法依規通過認購可轉換債券等方式,探索合理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的新途徑。
“專項債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是對當前銀行資本金補充方式的創新和有益補充。近兩年以農商行為代表的中小銀行在服務實體經濟的過程中,面臨資本金不足,發放貸款能力受限等問題。”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陶金對《證券日報》記者說,此次將專項債作為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的方式,是通過深入結合財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為中小銀行輸送更多“彈藥”,更好地支持中小銀行繼續服務當地中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發展。
有關部門數據顯示,目前全國中小銀行共4005家,資產規模近80萬億元,占整個銀行業體量約25%。銀保監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末,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為14.53%,較上季末下降0.12個百分點。其中,城商行和農商行的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2.65%和12.81%,較2019年末分別下滑0.05個百分點、0.32個百分點。
近日,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積極推動增強銀行內源性資本補充能力,提升資本使用效率。支持銀行通過發行普通股、優先股、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二級資本債等方式,拓寬資本補充渠道。鼓勵地方政府通過多種方式籌集資金幫助中小銀行補充資本。
中商智庫首席研究員李建軍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中小銀行因為大多是城商行,對于支持地方經濟能發揮更大的作用,而且他們的客戶主要以中小微企業為主。通過專項債資金來補充中小銀行的資本金,將會壓實地方政府屬地責任、銀行及股東主體責任、金融管理部門監管責任。
對于專項債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會議同時明確,一是優先支持具備可持續市場化經營能力的中小銀行補充資本金,增強其服務中小微企業、支持保就業能力;二是以支持補充資本金促改革、換機制,將中小銀行完善治理、健全內控機制等作為支持補充資本金的重要條件;三是壓實地方政府屬地責任、銀行及股東主體責任、金融管理部門監管責任,在全面清產核資、排查風險并依法依規嚴肅問責的前提下,一行一策穩妥推進補充資本金,地方也要充分挖掘其他資源潛力給予支持;四是加強監管和全過程審計監督。對專項債合理補充資本金建立市場化的到期及時退出機制,嚴防道德風險。
“通過專項債相當于注資銀行,利用銀行支持實體經濟,是對專項債使用途徑的擴充,對于直接支持當地政府經濟發展可能還能起到杠桿作用,撬動更多的社會資金來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相比而言,中西部的中小銀行補充資本金可能會更加迫切。”李建軍說。
陶金表示,因為專項債有預期收益要求和退出機制的要求,首先是資產質量較好、同時存在資本補充空間的銀行更有可能獲得機會。除此之外,對補充資本金的需求比較迫切的銀行業可能獲得優先安排。
責任編輯: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