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轉債遭市場炒作觸發“熔斷” 投資風險不容忽視
在10月23日證監會發布《可轉換公司債券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3天后,炒作熱情高漲的可轉債市場仍未熄火。10月26日,大批轉債開盤后漲幅直奔20%,觸發“熔斷”。10月19日至26日,中證轉債指數累計成交額6522.62億元,較10月12日至18日大幅增加4000多億元。
可轉換債券簡稱可轉債,是一種可以在特定時間、按特定條件轉換為普通股票的特殊企業債券。可轉債為何遭到炒作?海通證券分析師陳興認為,轉債市場出現部分個券脫離正股基本面過分炒作的情況,這些被過分炒作的個券大多余額相對較小,機構參與度較低,散戶炒作熱情較高,原因可能是目前A股震蕩行情下賺錢效應有所降低,導致部分游資流入轉債市場。
恒泰證券分析師閆豐表示,此輪可轉債炒作的導火索為藍盾股份可轉債被游資借量子科技概念瘋炒。由于可轉債實行T+0交易,且沒有漲跌幅限制,因而容易成為游資炒作的對象。一位券商投研人士告訴記者,在可轉債的T+0交易機制下,少量資金就可以實現當日“無限回轉”交易,當市場交投情緒活躍的時候,反復交易能產生較大成交額,助推市場做多熱情。
為規范可轉債市場平穩發展,征求意見稿強調:一是要求證券交易場所根據可轉債的風險和特點制定交易規則,防范和抑制過度投機。二是要求證券交易場所應當制定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制度,同時要求證券公司應當對客戶是否符合投資者適當性進行核查評估,引導投資者理性參與可轉債交易。三是明確規定對于預計可能滿足贖回條件的,發行人應當在贖回條件滿足前及時披露,向市場充分提示風險。四是要求證券交易場所加強風險監測,建立可轉債與正股之間跨證券品種的監測機制,并制定針對性的異常波動指標。
同時,滬、深證券交易所宣布自10月26日起實施《關于做好向不特定對象發行的可轉換公司債券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未簽署《風險揭示書》的投資者,不能申購或者買入可轉換債券,已持有相關可轉債的投資者可以選擇繼續持有、轉股、回售或者賣出。當天,多家券商APP軟件均設置了提示,引導投資者簽署《風險揭示書》。
今年以來,可轉債市場已不止一次出現非正常交易行為,導致部分可轉債溢價率過高,嚴重偏離其正股價值,投資風險極大。業內人士表示,高轉股溢價率、高換手率、高債券價格的可轉債大概率已經脫離了基本面,投資者應避免投資此類可轉債。
責任編輯: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