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金融 > 正文

微導納米擬募資1.5億元 財務數據鉤稽關系不成立

2022-06-29 09:29:59來源:江蘇經濟報  

撤回IPO申請一年之后,江蘇微導納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微導納米”)整裝再出發,以全新股東陣容沖刺科創板,25名股東中不僅包含11家私募基金股東,其中更不乏君聯資本、高瓴投資等明星機構的身影。擬募資規模也提高了1倍,由前次的5億元調至10億元,主要用于基于原子層沉積技術的光伏及柔性電子設備擴產升級、集成電路高端裝備產業化應用中心等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其中,補充流動資金預計金額為1.5億元。

資料顯示,微導納米成立于2015年12月25日,主要從事先進微、納米級薄膜沉積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向下游客戶提供先進薄膜沉積設備與相關改造服務及備品備件。

此次IPO,多家知名機構的入股為微導納米增色不少,不過此類投資機構向來逐利特征明顯,通常會在企業上市之后迅速獲利抽離,所以很難對企業的長遠發展起到助力作用。更值得關注的是,該公司財務數據鉤稽關系不成立,企業存在為扮靚業績調整數據的可能性。

營收增長趨勢與銷售產生的運輸費不匹配

招股書數據顯示,2018-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以下簡稱報告期)微導納米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191.06萬元、2.16億元、3.13億元和2.31億元,創造的凈利潤分別為-2827.47萬元、5455.11萬元、5701.44萬元和2055.48萬元。與上一年度相比,該公司2019年和2020年營業收入增長率分別為414.94%、44.82%;凈利潤增長率分別為292.93%和4.52%。雖然營業收入增速突飛猛進,凈利潤增幅卻遠遠不及前者。

此外,通常情況下,企業產生的銷售費用增長趨勢會與營業收入趨同,但是微導納米報告期內產生的銷售費用分別為435.91萬元、1009.73萬元 、2892.89萬元 、2305.66萬元,2019年和2020年增長率分別為131.64%和186.50%,與其營收增幅存在較大差異。

具體來看,由于微導納米的銷售費用包括職工薪酬、差旅費、質量保證金、業務招待費、市場拓展費和運輸費等多項組成部分,因此記者剔除其他因素影響,僅以銷售中產生的運輸費來進行對比,發現報告期內該公司產生的運輸費分別為89.69萬元、37.06萬元、43.76萬元和11.90萬元,2019年和2020年增長率分別為-58.68%、18.08%,在營業收入增長414.94%的前提下,為何運輸費用卻出現了負增長?這其中的邏輯關系顯然難以令人信服,這難免令人懷疑,其中是否存在財務數據造假。

3600萬元營業收入無數據支撐

招股書數據顯示,微導納米2019年和2020年在營業收入分別為2.16億元和3.13億元的前提下,當年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僅為1.76億元和2.30億元;兩者差距比較大,因此記者試圖通過其營業收入的財務鉤稽關系,來驗證企業所披露數據的真實性。

一般情況下,企業實現的營業收入要么以現金方式流入企業,要么形成應收賬款、應收票據等經營性債權,因此記者對微導納米報告期內的相關數據進行了核算。

以2020年度為例,其國內營業收入適用于13%的增值稅稅率,算上增值稅后,其2020年的含稅營業收入為3.53億元,當年預收及合同負債新增金額為-6852.7萬元,因此可知當期經營性現金流入為2.98億元,則理論上來講該公司當期經營性債權新增金額應為5485.35萬元。

下面再來看企業實際經營性債權情況。該年度微導納米的賬面應收賬款金額為3659.19萬元,應收票據金額為8513.91萬元,應收款項融資金額為2618.89萬元,由此可以推算出,微導納米當年的經營性債權新增金額為1870.43萬元,與理論上應該增加的債權金額相比少了3614.92萬元 。

那么,如此巨額的營業收入既沒有通過現金形式實現,也沒有通過債權形式實現,究竟體現在什么地方了呢?恐怕還需要微導納米方面給予合理解釋。

招股書數據顯示,報告期各期末微導納米的其他流動負債分別為0.00萬元、 206.53萬元、1157.85萬元和2504.87萬元。2020 年末和2021 年9月末其他流動負債為期末已背書未終止確認的應收票據及預收款項相關的增值稅銷項稅額。即使將上述金額全部視為背書采購,不體現在現金流量表中,扣除上述金額后,則2020年度仍有2457.07萬元營業收入無法找到數據支撐。很顯然,企業為了扮靚業績而虛增收入的可能性較高。

采購數據鉤稽關系不成立

同樣以2020年為例,招股書數據顯示,該年度微導納米面向前五大供應商的采購金額為8139.28萬元,占總采購額的比例為33.63%,因此可知當年的采購總額為2.42億元。

該年度企業產生的電費為102.78萬元,然后同樣按照13%的增值稅率對企業的采購金額進行核算,則報告期內微導納米實際產生的含稅采購總額約為2.74億元 。

企業的對外采購金額或以現金方式支付,又或者形成應付賬款及票據等經營性負債。那么先來看企業的現金支出情況。2020年度微導納米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為1.04億元,新增預付款項為2.31億元,剔除這部分的影響后,企業當年實際經營性現金支出為1.02億元。

再來看當年的企業負債情況,2020年期末微導納米賬面上的應付賬款金額為1.61億元,應付票據金額為6177.11萬元,由此可以核算出2020年度企業新增應付賬款和應付票據金額分別為1.18億元和1507.82萬元。通過核算出的實際現金支出金額及新增的經營性負債可以得知,2020年微導納米理論上的采購總額約為2.35億元。而通過上文的核算結果可知,微導納米2020年度實際的采購總額約為2.74億元,兩者相差-3979.38 萬元。

對此,專業人士表示,微導納米2020年度不僅虛增了營業收入,還虛減了采購金額,以此來達到調高當期利潤水平的目的。但如此通過數據調整得來的“利潤”,一旦企業達到上市的目的后便可能很快被打回原形,出現業績變臉的情況。

實際上,國家證券主管機關對企業的財務造假行為實施嚴格監管措施,不僅形成了財務類、交易類、規范類和重大違法類四類退市情形,且對造假上市行為加大了處罰力度,根據造假的嚴重程度和實際情況,將綜合采取包括紀律處分、行政處罰、移送刑事、集體訴訟、退市等多種措施。

在此前提下,如果微導納米被證實通過數據造假登陸資本市場,恐怕未來面臨的將是更為嚴厲的處罰。此外,根據其招股書披露的信息,該公司還存在大客戶集中、海外采購及綜合競爭力不及同行業等諸多問題,對此本報也將繼續關注。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