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技 > 正文

破解噬菌體特殊DNA有望對抗超級耐藥菌感染 成果在《科學》刊發(fā)

2021-04-30 09:07:47來源:科技日報  

日,天津大學張雁教授聯(lián)合上海科技大學趙素文教授、美國伊利諾伊大學Huimin Zhao教授等研究團隊,解析了一種特殊DNA的合成機制,并發(fā)現(xiàn)遍布全球的大量能感染細菌的病毒(這種病毒也稱為噬菌體)都含有這種DNA。這項重大發(fā)現(xiàn)對生命起源、物種進化、系統(tǒng)生物學的研究具有重要理論意義。該成果潛在應用價值廣闊,包括治療超級耐藥菌感染、新型納米材料制備、DNA信息存貯等。論文4月30日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刊發(fā)。

據(jù)介紹,A、G、C、T四種堿基互補作用的DNA雙螺旋結構構成生命中心法則的基礎。目前唯一例外是1977年,科學家在感染藍細菌的一株噬菌體中發(fā)現(xiàn)由Z、G、C、T組成的DNA。這類特殊DNA用二氨基嘌呤(Z)完全取代正常的腺嘌呤(A),與胸腺嘧啶(T)配對,形成更穩(wěn)定的三個氫鍵,極大改變了DNA的物理化學特征,然而這類特殊DNA的合成機制及普遍一直未解。

此次中國科學家找到催化這一特殊DNA合成的多個酶,不僅涉及Z的合成,還包括A的消除。該團隊利用酶水解DNA再進行組分分析的傳統(tǒng)方法,證實了地球上廣泛存在含這類特殊DNA的噬菌體,并用最新一代的納米孔DNA測序技術,對結果進行了進一步驗證。

“我們發(fā)現(xiàn)了這種特殊DNA合成機制,從而能夠實現(xiàn)低成本量產,拓展了DNA在新材料、信息存儲等多方面的可應用。“張雁教授介紹,通過設計DNA序列,使其在納米甚至更小的尺度折疊成各種形狀。新型DNA的Z堿基可以使DNA信息存儲獲得加密、分類等功能。

此外,抗生素濫用引起的超級耐藥菌是人類醫(yī)學面臨的重大問題,抗生素在動物飼料以及食品防腐中的濫用也亟需替代。噬菌體是細菌的天敵,此次研究團隊發(fā)現(xiàn)的這種特殊DNA不被細菌的防御機制識別,裝備了這類DNA的噬菌體對細菌更具殺傷力,作為廣譜殺菌生物制劑在醫(yī)藥、畜牧養(yǎng)殖、食品防腐等領域的應用也具有廣闊前景。(陳曦 趙暉)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