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平臺募集善款逐年增高 “數字化”成公益發展新引擎
互聯網年度募捐人次破百億,數字化時代該如何助力公益發展。5月20日,2021中國互聯網公益峰會在重慶開幕,圍繞“公益數字化”等一系列話題進行分享、對話,探討行業共建之路。
互聯網平臺募集善款逐年增高
“近年來,通過民政部指定的20家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慈善組織募集的善款每年增長率都在20%以上,2020年募集金額更是達到82億元,比2019年增長了52%。2019年和2020年,連續兩年有超過100億人次點擊、關注和參與了互聯網慈善。”民政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王愛文線上為峰會致辭,并首次披露了這組數據。
王愛文表示,互聯網和移動支付技術的應用,對人們生活方式與社會交往等各個方面產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響,人們的慈善觀念、慈善行為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探討數字化時代的公益事業如何創造可持續社會價值,意義非常重大。
通過互聯網公益平臺,捐助人可以直接找到關心的項目,第一時間獲取項目反饋,甚至與受助者在線上、線下進行互動,這種體驗、流程上的變化,正在深刻改變著大眾參與公益的習慣,幫助善意得到最大效率的收集和運用。
與民政部披露的數據相呼應,在 “騰訊公益”平臺上,2020年用戶捐贈38.49億,比2019年增長了37%,參與人次也突破了1.18億人次。截至2021年4月,騰訊公益平臺上累計籌得愛心網友的善款總額超過117億元,共計為9萬多個公益項目提供了助力。
根據騰訊公益平臺2020年全年數據顯示,全民參與度的提升,帶動不同省份、城市之間百花齊放:在月捐人省份“排行榜”上,來自廣東省的月捐籌款額最高,為613219.09元;在月捐人城市金額“Top10”上,北京市最高,為384787.21元。
在本次峰會的主辦地重慶,2020年99公益日期間共有1186萬人次參與捐贈,共募得3.28億元善款,募捐總額和捐贈人次均居全國第一位。
面向未來 “數字化”成公益發展新引擎
機遇與挑戰并存。
在行業看來,隨著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建立全國統一的慈善大數據平臺,促進慈善捐贈和救助數據共享,助力和推動全行業的數字化建設,已成為行業共識。而伴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敏捷、高效、線上化的數字化能力,基于數字化思維和能力原生的公益項目,正在不斷涌現。
“過往的嘗試令我們思考,數字化應為公益行業構建起融合共生的嶄新生態。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持續開放,促成更多連接。數據在未來不再僅由互聯網平臺存儲,公益組織也將具備自己的數據能力。”中國互聯網公益峰會組委會主席陳一丹表示,共建公益生態,要始終相信技術的力量、機制的力量、人的力量。
“公益的本質是向善,而數字化就是當今時代最重要的科技應用方向,公益數字化就是科技向善最典型的應用場景。”騰訊公司高級副總裁、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理事長郭凱天在解讀《2021公益數字化研究報告》中時建議,在公益數字化方面,中國的公益組織已經摸索了一些很有價值的嘗試,對數字化有著迫切的需求,但是起點還是很低,需要著重提高投入、能力、工具和技術的供給。同時在實踐方面提高信任感、提升專業度、加快敏捷性。
在科技公益方面,如何將前沿技術轉化成中性、穩定、市場化的能力?IBM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Alain Bénichou (包卓藍) 在主題演講中表示,AI將改變未來100%的工作,數字化不僅對傳統的職業技術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掌握多元數字知識和職場技能的“新領”人才更將成為未來需求的主體。IBM希望通過“全周期”教育幫助中國學生獲得公平的教育資源、縮小數字技能鴻溝。
鄧亞萍則看好數字化的公益平臺能夠通過行為公益等玩法,賦予體育運動更多意義,助力2035建設體育強國的大目標。
據了解,在為期兩天的時間里,與會人員還將圍繞鄉村振興、科技公益、可持續發展,三大話題展開討論。(雍黎)
責任編輯: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