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技 > 正文

從冷干到暖濕再到涼干 長江源區近13000年古氣候變化記錄重建

2021-06-09 11:45:14來源:科技日報   

8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利用青藏高原中部唐古拉山區赤布張錯湖泊巖芯沉積物的多指標數據,該所研究人員重建了長江源區過去近13000年的古氣候變化記錄。研究表明,該區域經歷了從冷干到暖濕再到涼干的過程,目前呈現暖濕化趨勢。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國際地學《古地理、古氣候、古生態》雜志。

以青藏高原為主體的第三極是目前全球變暖最強烈的地區,也是未來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最敏感的地區之一。西風與南亞季風是控制青藏高原氣候與環境變化的決定性因素。長江源區處于現代南亞季風北緣,是受西風與季風協同影響的過渡地帶和內外流區的分界地帶。“該區域一直缺乏覆蓋萬年以上的連續環境變化記錄。”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研究員朱立平說。

為此,研究人員對取自該區域赤布張錯的湖泊巖芯進行粒度與元素等多指標分析,評估了南亞季風與中緯度西風之間過渡帶自晚冰期以來的古氣候變化特點以及環流效應。結果顯示,長江源區晚冰期末期以來的氣候變化分為四個階段:距今12700-10600年的晚冰期相對寒冷;距今10600-6600年的早全新世比較暖濕;距今6600-1900年的中晚全新世溫涼偏冷和干燥;最近2000年,氣候出現變暖變濕的趨勢,又以最近500年最為顯著。

“長江源區過去一萬多年的有效濕度,整體遵循南亞季風區的變化模式,即早全新世有效濕度最大,中全新世濕度逐漸降低,晚全新世干燥,目前該區域氣候水文條件處于溫和偏濕的狀態,可能接近早全新世的晚期。”朱立平說,這項研究有助于評估長江源區水資源變化的未來發展趨勢,為三江源區生態環境評估及相關研究提供科學參考。(劉曉倩 陸成寬)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