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正文

歌唱祖國合唱譜?歌唱祖國二聲部合唱譜正譜?

2022-11-01 16:35:50來源:環球傳媒網  

提起歌唱祖國合唱譜(歌唱祖國二聲部合唱譜正譜)大家在熟悉不過了,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那你知道歌唱祖國合唱譜(歌唱祖國二聲部合唱譜正譜)嗎?快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歌唱祖國合唱譜(歌唱祖國二聲部合唱譜正譜)


(資料圖片)

引導語:五四青年節以來,《理想照耀中國》一劇開始熱播,劇中強大的代入感還有樸實的劇情一時間吸粉無數。一幕幕蘊含深意的鏡頭、一幀幀精心的制作,整個劇組的用心可見一斑。

從“開天辟地”的覺醒,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發展,再到“改天換地”的革命成功,新中國的成立與建設以來,有許許多多的人物,用自己的行為照耀了我們這個時代。

一路支撐他們的走來的,是紅色光輝照耀下的信念,平凡又偉大的貢獻,如星火一般、微弱但卻堅不可摧,也必將薪火永傳。

《理想照耀中國》開播以來,每一集都給大家帶來了不同的收獲,其中第五集講述了王莘先生創作《歌唱祖國》的故事。

王莘先生前往北京購買樂器,在天安廣場上看到飄揚的五星紅旗,耳邊傳來一陣旋律,于是懷著激動的心情,用洗星海先生送他的自動鉛筆寫下了《歌唱祖國》的前半段,劇中王莘先生的飾演者熱淚盈眶情緒十分到位。

我仿佛感受到了王莘先生在那一刻寫出來自己夢寐以求的歌曲的喜悅,如同新生了一個屬于自己的孩子。從淚花中我也仿佛看到了先生寄托的對國家對人民的情感。

之后倉促地趕到了火車站,一直心心念念著煙盒上的譜子,險些錯過回天津的火車,那種欣喜是多少從藝者內心的寫照。上車的時候列車員親切地問道:“這手都蹭破皮了”,可王莘先生顯然自己都沒有察覺到這些,因為此刻他已然忘乎自我,心中心心念念的譜子,那首一直想創作出來的歌曲。

從劇中的一些細節的表現上,我們可以察覺得到整個制作的用心,用一幕幕的細節向我們展示了人物的所思所想,劇中忘乎自我的狀態,當真是無數從藝者在創作過程中的真實經歷,一些有關相同經歷的人,想必看到這里已經眼角泛起了淚花,不少觀眾看完之后都說:“我覺得這部劇,有一種打動人心的力量”。

上車后,在一陣恍惚間先生在火車上睡了過去,在“如夢如幻、心之所感”中于是有了和妻子的那一段對話。

與妻子簡短的話語中有幾句這樣說道:“它雖然是一首進行曲,但是歌詞寫得越過高山越過平原,這句是一個起勢,就像在爬山跨過奔騰的黃河長江,蜿蜒曲折。就真的像黃河、長江一樣。

就像我們民族的古詩詞就常用這種寫法。古曲最講究,就是詞和曲的意境結合,我覺得這西方的音樂和我們民族的東西是完全可以結合在一起的,老百姓一定會非常喜歡的”。

當時32歲的王莘靈感噴涌,醒來后在返津的火車上寫完了曲子都前面部分,劇中在一個識譜的小朋友的幫助下,不由自主地在火車上唱了起來,聯想去之間列車員說的“這是一個文瘋子,不是武瘋子不傷人”不由地笑了起來。

車廂里的眾人也在此刻打著拍子,一起哼唱了起來,導演用這種鏡頭從側面烘托出了這首歌曲自身強大的感染力。

雅俗共賞、通俗易懂也正是這首《歌唱祖國》的特色,同樣在歌詞里的還有每一個國人吶喊出的愛國心聲。在1951年9月12日,周總理親自簽發了中央人民政府令,在全國范圍廣泛傳唱。成為了中國各種重大活動的禮儀曲、開場曲或結束曲,代表了一種澎湃不息的國人精神。

劇中的《歌唱祖國》不僅入選了2008年奧運會歌曲之列,而且還在2019年6月,入選中宣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優秀歌曲100首”。收獲的各種贊譽一直不絕于耳,即使是今天依然經典中的經典。

這樣一首如此雄渾極富感情的歌曲,作者又豈是一個普通人,透過劇組我們再來了解一下“王莘”的一生。王莘自幼受民間音樂的熏陶,酷愛音樂,但卻家貧無以為繼。

1932年,14歲的王莘來到上海,在一家百貨公司當一名見習店員,少年時便對當時的社會有了一定的認識,時間來到了1935年、因為受到了上海民眾掀起的抗日救亡運動的影響,王莘懷著強烈的愛國意識,向洗星海、呂驥、孫慎等先生在紅色根據地的延安魯迅藝術學院學習音樂。爭取為民族的抗戰解放奉獻出自己的一點力量。

透過劇中極短的篇幅,我們還是能夠感受得到王莘對洗星海先生的尊重,可以想象得到他們之間發生的一些故事。

魯迅藝術學院是一個偉大的地方,有許許多多的藝術家在這里為革命做出過貢獻,例如古元先生就為當時的延安版畫,宣傳紅色精神做出過極大的貢獻,參加“全國木刻展”時,引發了各界和國際輿論的關注。可見王莘先生的精神也是有一部分來自于革命藝術家搖籃里的傳統。

王莘先生曾經這樣說道:“我雖然寫了很多作品,但我認為我一生只寫了兩首歌曲,一首是用音符譜寫的《歌唱祖國》,另一首是我至今仍然在用心靈譜寫著的“歌唱祖國”。愛國是一種情懷,更是一種堅守,至死不渝。

這不禁的,讓我想起當初冼星海先生創作《義勇軍進行曲》的故事,“九一八事變”后,上海電影通業公司籌備電影《風云兒女》,冼星海先生受邀為《風云兒女》譜寫主題曲。

當時正值時局動蕩不安,先生自身也難保全的情況下,也依然為鼓舞華夏兒女之精神而創作,1935年先生被國民黨逮捕入獄,初聞先生之事跡時真是感動不已。

萬幸的是,他之前給《風云兒女》寫作的譜子,被保存在了入獄前便以保存好,這真是不幸中的萬幸。《義勇軍進行曲》的誕生真是多災多難,后來田漢先生要求為其填詞,至此雙劍合璧造就了中國這第一偉大的歌曲。

眼前浮現出了許多藝界革命先烈的身影,一個王莘先生,一部《理想照耀中國》的后勁真是很大,許多形形色色的藝界前輩中,不得不提的便是王王式廓先生,一個中國英雄中成長起來的人民藝術家。

一件謳歌人民大眾的《血衣》,贏得了多少贊譽,生前堅持為國家創作,為人民吶喊的精神,當永遠被人民大眾所銘記。后來終因積勞成疾,倒在了畫室里。

生命的最后時刻仍不忘人民大眾的先生,是累死的,是為人民大眾創作而累死的,幾十年的時光過去了,如此作風的先生,我們不能忘卻,也不能敢忘。

《理想照耀中國》像一個導火索,點燃了我們對一個時代的緬懷。

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強起來到富起來,歷經的近一個世紀的奮斗歷程,多少英雄人物、多少革命前輩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多少能人志士把理想寄托給了我們的國家。

時代在不斷的發展,紅色文化應該繼承傳統還是融入流行,一直是一個無法直接下結論的論題,《理想照耀中國》一劇的開播倒是為我們提供了一些視角,讓我們去合理的認識這個問題。

紅色文化、優秀的奮斗精神像一種烙印一般,深深地印在我們的心里,就如同高中政治書中講到文化的影響一樣,是“深遠持久、源遠流長”的,探究這個問題花費精力也許意義并非是很大,我們更應該把精力放在對這種精神的發揚上。

一般國產劇在表現手法、鏡頭的剪切方面的創新并不十分常見,畢竟電視劇通常是以情節推動。所謂電視劇是編劇的藝術,電影是導演的藝術,絕非虛言。近年國產劇雖然在類型成熟、制作精良等方面頗多進步,但先鋒嘗試上其實是更趨謹慎的。

也正因如此,無論如何我們也沒想到,再次看到電視劇中詩意的鏡頭、詩化的語言、類似藝術電影的手法,會是在《理想照耀中國》——一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策劃組織創作的主題重點作品。

現如今,太多的劇在上演著各種愛情故事,各種頂流小鮮肉在吸引著流量,靜下來想想,我們的生活、我們的民族需要這樣的一種精神,歷久彌新地感染著我們。從正劇的立意上就不愧為一部良心巨作,必將同《覺醒年代》一般具有熱度,在社會各界上掀起一股熱潮,掀起精神世界的風暴。

精彩的劇總有演完的時候,但是這些前輩留給我們的思考卻極其的深遠,四十集的劇情展現的只是“理想照耀中國”的冰山一角,更多的精神更多的故事,需要我們持續的探尋。更多的精神繼承、需要年輕一輩的奉獻,想必這也正是導演組的真正含義,當真是“獻禮式”的巨作。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