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正文

世界消息!王世貞登太白樓 王世貞歷史資料介紹

2023-01-09 11:26:53來源:環球傳媒網  

關于王世貞登太白樓?(王世貞登太白樓有感而發)的知識大家了解嗎?以下就是小編整理的關于王世貞登太白樓?(王世貞登太白樓有感而發)的介紹,希望可以給到大家一些參考,一起來了解下吧!


(相關資料圖)

王世貞登太白樓(王世貞登太白樓有感而發)

登太白樓

昔聞李供奉,長嘯獨登樓。此地一垂顧,高名百代留。2白云海色曙,明月天門秋。回欲覓重來者,潺湲濟水流。

太白樓

王世貞(1526-1590),字元美,號鳳洲、舜州山人,太倉(今江蘇省太倉縣)人。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進士,授刑部主事。與李攀龍、謝榛、宗臣等相唱和,史稱后七子。歷官按察使、布政使等職,因得罪嚴嵩去職。嚴嵩敗,復起用,官為南京刑部尚書,后病歸,卒贈太子少保。他與李攀龍共主文壇,李攀龍死后,他獨扛鼎,名重一時。詩論主張“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倡導復古。由于他才性高,條件好,所以文學和學術都有卓越成就,理論上常有創見。其詩各體皆呈面目,高華秀逸,兼而有之。有《藝苑卮言》、《鼻州山人四部稿》等。《明史》卷二八七有傳。

詩人故鄉江蘇省太倉縣

太白樓,國內有幾處遺址。湖北省武漢市的漢陽縣、安徽省的當涂縣都有太白樓。王世貞所詠的太白樓,當為山東省濟寧市的太白樓,因有“濟水”為證。據《嘉慶一統志)載:“李白酒樓在濟寧州南城上,唐李白客任城縣,縣令賀知章觴之于此。今樓與當時碑刻俱在。”王世貞曾在青州任兵備副使,本詩當作于此時。首聯寫人:“昔聞李供奉,長嘯獨登樓。”王世貞主張“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對李白尤為景慕,所以作者開篇伊始便用“昔聞”領起,以表示對這位“李供奉”的欽仰由來已久。作者的筆法和心態,與杜甫《登岳陽樓》“昔聞洞庭水”一句相似。

太白樓

次句用“長嘯”表現李白的瀟灑形象和傲岸性格。李白在京供奉翰林不久,因得罪權貴,便被唐玄宗“賜金放還”,但他卻滿不在乎,一路上放浪山水,狂飲高吟,表現得十分曠達。這里的“長嘯”、“獨登”即是最好的例證。二聯寫樓:“此地一垂顧,高名百代留。”一座小小的濟寧酒樓,一旦經李白身臨暢飲,便立刻聲價倍漲,名傳百代。晚唐的沈光,過任城(濟寧),作《李白酒樓記》云:“至于齊魯,結構凌云者無限。獨斯樓也,廣不逾數席,瓦缺椽蠢,雖樵兒牧豎,過亦指之曰:‘李白嘗醉于此矣!’”這段生動形象的記載,足見樓小名高,因人而顯。

李白雕像

八百年后,王世貞來此登臨,并留詩記勝,其對李白的崇敬,對斯樓的向往,時見一斑,這也正是起筆“昔聞”所包含的豐富感情。三聯寫景,氣象開闊:“白云海色曙,明月天門秋。”這兩句既有眼前的實景,又有豐富的想象,頗具李白的風格。元人劉楚登《太白酒樓記》云:此樓“壯麗雄偉,四望夷曠。有汶泗二水經其前,開河、安山、山湖諸水匯其西,鳧、繹、龜、蒙、祖徠、岱宗諸山,復左顧聯絡于東北。皆紆青浮白,以舒斂出沒于云煙縹緲之際,而齊、魯方千里之勝,可指顧而見矣!”不過,濟寧城畢竟離海尚遠,詩人目光難及于此,可見這一聯想象多于實景。

濟寧城

詩句的大意是說,登上太白樓,向東方遠眺,白云飄浮,舒卷自如,大海漸吐曙光,云海相連,氣象十分壯觀;夜晚仰視長空,一輪皎潔明月懸于蒼穹,陣陣秋風吹來,令人心曠神怡。這里詩人采取虛實結合的手法,明里描寫眺望中所見之美景,暗中則贊揚李白之品格,像白云和明月那樣飄逸、高潔。尾聯抒情,以無限感嘆結束全詩:“欲覓重來者,潺漫濟水流。”作者是懷著無限向往的心情登臨太白樓的,憑欄遠眺所看到的景色也是壯觀開闊的,其心情愉悅可想而知。

白云飄浮

然而,“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李白離開人世已有八百余年,還會有像他那樣的偉大人物來此登臨,使這酒樓再現風采么?眼下所見是濟水東流,不舍晝夜,詩人頗有當年陳子昂登幽州臺“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之感嘆。這樣結束全詩,既深沉又凝重,表現了對李白一片敬仰之情。王世貞的這首登臨吊古之作,是他集中的名篇,沈德潛在《明詩別裁集》中給予很高的評價:“天空海闊,有此眼界筆力,才許作《登太白樓》詩!”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