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正文

討武氏檄的詩人是誰?起草了討武氏檄的詩人介紹?

2023-03-27 14:58:26來源:環球傳媒網  

隨著社會越來越發達,大家都選擇在網絡上汲取相關知識內容,比如討武氏檄的詩人(起草了討武氏檄的詩人是),為了更好的解答大家的問題,小編也是翻閱整理了相應內容,下面就一起來看一下吧!

討武氏檄的詩人(起草了討武氏檄的詩人是)

駱賓王7歲能詩,一首《詠鵝》成就神童之名。一篇戰斗檄文,嚇得風流女皇花容失色。本是宰相之才,卻被逼得舉旗造反。如此人物為何下落成謎,成為一樁歷史疑案?


【資料圖】

名列初唐四杰

初唐詩壇,承六朝余緒,以締章繪句為工,“綺錯婉媚為本”。首先奮起掃蕩這股形式主義詩風的當推陳子昂和初唐四杰。他們實在是啟有唐三百年風雅之盛的先導。所謂“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四人,而駱賓王則是“四杰”中年輩最長、閱歷最多、遺聞佚事流傳最廣的最富有傳奇色彩的不平凡人物。

身負宰相之才屈為蕞爾小吏

駱賓王,浙江義烏人,7歲能詩,有神童之名。但這位神童的命運并不佳,一生書劍飄零,沉淪下僚,為人作幕,當過主簿一類小官。

唐高宗儀鳳四年(679年),擢遷侍御史,這是他一生中得到的最高官職,但為時不長,終因好向武則天上書言事,而被誣下獄。在獄中,他憂心如焚,憤而作《螢火賦》、《在獄詠蟬》以明志。獲釋后任臨海(今屬浙江省)丞,故后人亦稱之為駱臨海。

一篇檄文名傳天下

684年,駱賓王在揚州遇“皇唐舊臣”徐敬業。其時唐高宗已死,政權全歸武則天。這位女皇帝大肆斥逐李唐舊臣,起用武氏集團中人,兩個統治集團之間矛盾尖銳。

徐敬業是唐朝開國功臣徐績(后賜姓李,稱李績)之孫,他聯絡朝臣,在揚州舉兵,以恢復大唐王朝為號召,應者云集。駱賓王一生仕途頭意,郁郁不得志,又蒙讒下獄,自然對武氏政權不滿,于是毅然參加了徐敬業的幕府。他曾以慷慨淋漓的筆致,為徐敬業草寫《討武氏檄》。檄文歷數武則天的穢行劣跡,陰謀禍心,申明大義,備述起兵目的,以“試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作結,寫得氣勢不凡,極富煽動性。相傳武則天看到此處時,赫然變色,連忙打聽檄文是誰所作,左右答說是駱賓王。她聽了后,十分惋惜地說:“宰相之過也,人有如是才,而使之流落不偶乎?”

下落不明成千古之謎

縱然駱賓王才高八斗,無奈徐敬業武略不濟,起義僅經歷了三個月就失敗了。嗣后,關于駱賓王的下落就成了一樁疑案,傳說紛紜。歸納起來,大致上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駱賓王因徐敬業兵敗牽連被殺。《舊唐書》本傳載:“敬業敗,(賓王)伏誅?!薄缎绿茣?李績傳》載:“徐敬業與敬猷、賓王率輕騎遁江都……其將王那相斬之,凡二十首,傳東都,皆滅其家?!?/p>

第二種說法,駱賓王投水自殺。唐人《朝野僉載》記載說,駱賓王《帝京篇》曰:“倏忽摶風生羽翼,須臾失浪委泥沙。”后與徐敬業興兵揚州,大敗,投江水而死,此其讖也。駱賓王早就選好了自己的死法——投水自盡。

第三種說法,駱賓王逃遁隱居,或云出家為僧。

以上三種說法中,因第二種說法類似于讖語,也別無旁證資料,所以不大有人相信。引起爭論的是第一、第三兩種說法,前者主死,后者主生,生死存亡,勢不兩立,歷來爭論不休。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