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員工不斷被調出 以蝦米為代表的音樂業務正在逐步走向末路
自從去年 6 月蝦米從阿里的文娛業務里剝離出去,轉到創新業務事業群,它的命運似乎就已經開始了倒計時。
11 月 29 日,微博認證用戶相征(前華納音樂/環球音樂中國區市場總監)發帖稱蝦米將于明年 1 月關閉。與此同時,另有網友爆料稱,蝦米音樂主編和運營總監目前在北京開會,回去要執行一些人員變動——蝦米音樂很可能將要解散。
對此,阿里巴巴和蝦米音樂方面對媒體的回應,均是 “不予置評”。雖然官方還未確認,但外界早已感知到,以蝦米為代表的音樂業務正在逐步走向末路。
兩次轉折點 : 賣身、新掌?人
盡管蝦米音樂在規模上不敵騰訊音樂集團旗下的幾款產品以及網易云,但像眾多小而美的社區產品一樣,蝦米擁有自己的一批忠實擁躉。
一位蝦米的十年用戶向搜狐科技表示,蝦米“對小眾音樂十分友好”,早期的小眾音樂基本都能在蝦米上搜到,并且她認為蝦米的推薦算法也比網易云出色。據過往媒體報道,蝦米音樂的推薦機制會有意向小眾音樂傾斜,有意識地打破信息繭房。在用戶側,獲取的音樂類型范圍得到擴大,在音樂人側,不少新人得到曝光,諸如燕池、方拾貳、程璧等音樂人都是在蝦米平臺被挖掘。此外,很多音樂分類、歌單的產品細節設計,也讓用戶感知到蝦米的專業和嚴謹程度。
蝦米的產品?格無疑有著創始人印記。
公開資料顯示,蝦米音樂前身蝦米網成立于 2006 年,主創團隊大多來自阿里,創始人王皓曾任阿里系統分析師。王皓從小熱愛音樂,大學期間曾組建樂隊,并創辦了“聲音網”論壇——一個杭州演出信息發布、音樂愛好者及樂隊樂手們交流的平臺。
在阿里工作四年后,王皓再次在音樂領域創業,推出蝦米音樂。當時,作為一款獨立音樂產品,蝦米成?迅速,在資本端,2008 年蝦米音樂上線,同年獲深創投的投資,2010 年拿到盛大的投資,更重要的是在用戶端,蝦米音樂是眾多音樂 App 中,最早培養起社區氛圍的平臺,一度擁有先發優勢,吸引了眾多小眾音樂愛好者。
“蝦米最開始的崛起,也跟當時版權意識薄弱有關系,蝦米的歌全,小眾音樂多,因為都是愛好者們自行上傳的生僻曲庫。”一位在線音樂業內人士小赫告訴搜狐科技,蝦米最開始相當于一個共享聽歌的網站。基于愛好者們生產、分享的音樂內容土壤,蝦米自然衍生出良好的社區氛圍,相應的,用戶粘性也很高。
只不過,最初幾年的自然增?后,在行業大環境和自身發展的雙重壓力下,蝦米音樂開始經歷幾個關鍵的命運轉折點。
由于音樂行業高度依賴版權購買,需要充足資本支撐。2013 年,阿里向其拋出橄欖枝,正式收購蝦米音樂,王皓也因此重返阿里工作。而在同一年,阿里還投資了另外一款音樂產品天天動聽,隨后第二年將其收購。2015 年,阿里將手下的蝦米和天天動聽合并為阿里音樂。
當時,根據阿里的官方聲明,蝦米音樂定位于專業音樂人,而天天動聽主打大眾用戶,兩者有所區別,但會共存。
“蝦米音樂早期的社區氛圍,就是那種專業、共享的社區氛圍,這也注定了想下沉和擴大范圍,就要和原有的品牌認知有沖突,所以阿里音樂選擇天天動聽作為突圍的品牌,與此同時,其實蝦米在戰術上是被邊緣化的。”小赫表示,蝦米的困境在于,當時的時間點,音樂行業版權規則正在逐步建立起來,高昂的版權費讓蝦米入不敷出,幾度瀕危,如果當時不賣給阿里,也很難活下去。
2015 年 7 月,國家版權局發布了《關于責令網絡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授權傳播音樂作品的通知》,盜版歌曲遭到大規模下線。政策變動使得 2015 年成為在線音樂平臺陷入明顯分水嶺的年份。在通知發布后的一個月,6 家直接提供內容的網絡音樂服務商主動下線未經授權音樂作品 220 余萬首,其中就包括阿里音樂的兩款產品。
在行業加強管制的同時,那一年阿里音樂也迎來了幾位新高管,高曉松任董事?、宋柯任 CEO,何炅任首席內容官。在 2015 年這個版權意識被強調、版權大戰一觸即發的關鍵節點,高曉松等人組成的領導班子顯然出現判斷失誤,阿里音樂開始急轉直下。
徹底掉隊
2016 年,天天動聽被改名“阿里星球”,團隊直接將原產品的樣貌、功能全部拋棄,按照高曉松的構思改成了囊括音樂播放、粉絲社區、演出等音樂產業上下游功能的 App。當時,阿里音樂幾乎將全部重心都放在了阿里星球上,“蝦米被收購之后,應該從來沒有被重視過。從頭到尾,就沒覺得他們有在蝦米音樂上投入應有的資源。蝦米就只能靠那幾個編輯做內容,然后產品有幾次改版,也都是比較試驗性,不是市場性的。”小赫說道。
然而,阿里星球的改頭換面并沒有達到高曉松的預期效果,只換來了用戶的憤怒和流失,僅上線不到一年就以關停告終,阿里音樂只剩下了蝦米音樂一款產品。“早期就是高曉松折騰的,折騰得半死不活,還耽誤了蝦米,直接掉隊。”前阿里大文娛員工向搜狐科技表示,“也沒感覺他(高曉松)在阿里多受重視,更多像名譽員工的狀態。”
時間不等人,在團隊傾注所有資源在阿里星球時,幾個對家早就開始在版權領域跑?圈地,而蝦米音樂在這場戰爭中直接繳械投降。
早在版權政策出臺之前,2014 年,QQ 音樂就已經開始接觸“三大”(索尼、環球、華納),此前國內唱片公司從未與國際唱片公司達成過合作。2014 年 11 月,QQ 音樂敲定了與華納音樂集團的戰略合作,此后一個月,QQ 音樂又拿下索尼音樂在中國大陸地區的數字音樂版權推廣、管理及分銷業務。2017 年 5 月,騰訊音樂與環球音樂集團達成戰略合作,拿到中國大陸的獨家版權。至此,騰訊音樂將三大悉數收入囊中,樹起了行業內難以撼動的版權壁壘。
但騰訊音樂仍舊沒有停步,而是試圖突破獨家版權協議的時間限制。在 2018 年底赴美上市之前,騰訊音樂向華納和索尼音樂定向發行了 2.2 億美元股票,這項交易直接幫助騰訊和華納、索尼綁定了更穩固的合作關系。
網易云音樂雖然沒有像 QQ 音樂一樣財力雄厚、出手闊綽,但也曾在 2018 年 2 月底,趁阿里音樂與華研音樂版權合作到期之際,出手接盤。
阿里音樂在版權爭奪上節節敗退,一方面,過少的用戶基礎無法吸引版權方,另一方面,“阿里音樂不會花那么大成本的版權采購,給一個只有一兩百萬 MAU 的產品”,小赫說道。可以看到的是,2018 年后,蝦米音樂在各類音樂榜單幾乎全部墊底。
蝦米音樂再無翻身之力,公司內部也開始重新審視這款產品,還有沒有必要繼續運營下去?如果沒有,該如何結束? 小赫告訴搜狐科技,“去年的時候,蝦米的人就一直在被調到其他項目,一直被邊緣,優先級甚至還不如一個 10 萬 DAU 的創業項目“鯨鳴”(今年已停止運營),是一個在線 K 歌產品。”而上述阿里大文娛前員工則表示,優酷一些熱劇的 OST 原聲,蝦米都經常拿不到版權,卻在 TME(騰訊音樂)首發。
內部的?吹草動直接反應在了公司層面動作。去年 6 月,蝦米音樂被從阿里大文娛板塊移出,劃歸到了阿里創新事業群下,同年 9 月,阿里全資收購網易考拉的同時,還以阿里巴巴、云峰基金等投資網易云音樂 7 億美元,獲得了后者約 10% 的股份。向網易云的這筆投資直接引起外界對“阿里是否放棄蝦米音樂”的猜測。
去年拿到阿里的投資后,網易云音樂明顯變得闊綽起來,有了大展拳腳的機會,開始加速擴張。
開年以來,網易云已經接連買下《歌手》、《聲臨其境》、《朋友請聽好》及《我們的樂隊》等流 量綜藝的獨家音樂版權。3 月 13 日,網易云音樂還與日本吉卜力工作室達成合作,獲得《?貓》和《千與千尋》等宮崎駿作品音樂的全面授權,兩周后,又和滾石唱片達成合作。大手筆買版權的同時,網易云還推出了 k 歌業務,上線“音街”App。
起初,同樣以專業獨立音樂人為定位的網易云音樂,頭部版權方面也曾一度是短板,補足頭部,是擴張的前提,“大眾聽音樂,是非常中心化的,頭部效應非常強,一個周杰倫可能比過所有獨立音樂人。”小赫感到唏噓,“體量大的產品,肯定越通俗,小而美的東?,在大公司的生存空間又很有限。”
如今,網易云在阿里的輸血中加速成?,而蝦米音樂則不可避免地被拋棄。”蝦米的工作人員是真的懂音樂、愛音樂的。大家都知道蝦米發展不好,現在還留在那里的,都是真愛。”上述前員工感嘆。看起來,蝦米從未走到過舞臺中心,但需要它的那幫人也從未離開。蝦米之后,小赫已經打算不再深度使用任何音樂播放器了,“看到一些人推薦什么音樂,就去搜來聽聽看,覺得好的,就把音樂人收藏下,然后再搜搜相關廠牌還發行了其他什么。”
責任編輯: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