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債券市場吸引力增強 境外機構連續24個月增持中國債券
隨著我國債券市場吸引力增強,境外機構進入中國債市的熱情增加。12月2日,中央結算公司公布數據顯示,11月份境外機構增持中國債券836.6億元,為連續第24個月增持。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境外機構之所以持續增持中國債券,是因為中國債券利率較高,我國是少有的維持正利率的國家,而美元、歐元、日元、英鎊所對應國家的央行基本上都奉行零利率甚至負利率,利差吸引境外資金進入我國債市。同時,在對疫情進行防控的同時,我國經濟恢復較快,經濟穩健性好,也吸引了大量外資尋求買入中國債券避險。
中央結算公司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1月末,境外機構投資者的債券托管量大幅增長,境外機構債券托管規模為27663.36億元,同比上漲47.88%,相較上年末上漲47.38%。
據記者梳理,今年前11個月,境外機構累計增持中國債券8893.63億元。其中,5月份、7月份、8月份、9月份增持規模均超過1100億元。
境外機構買賣現券方面,數據顯示,11月份,境外機構投資者買入債券4239.17億元,賣出債券3370.63億元,凈買入債券約868.5億元;本年累計買入債券41028.94億元,累計賣出債券29785.63億元,累計凈買入債券約11243.3億元。
“外資機構連續增持中國債券,可以看作是外資看好人民幣升值,看好人民幣資產的一種投資行為。”巨豐投顧高級投資顧問丁臻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全球逐漸進入低通脹、低利率、低增長的時代,中國債券市場、利率水平變得非常有吸引力,2020年是外資進入中國資本市場的“大年”。
近年來,我國債券市場改革開放不斷深化,一系列便利境外機構入市的舉措陸續落地,逐漸得到國際市場投資者的認可。繼彭博和摩根大通將中國國債納入其主要指數后,今年9月,富時羅素公司宣布中國國債將于2021年10月被納入富時世界國債指數(WGBI)。
丁臻宇表示,隨著大力推動對外開放,我國資本市場正穩步構建更高水平、更高層次的制度型開放格局。中國債券市場國際吸引力增強,全球三大債券指數提供商都已經或計劃將中國債券納入相關指數。同時,債券通的開放也顯著吸引了境外投資者特別是非央行類機構進入中國債券市場。
近日,央行發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提出,積極穩妥推動債券市場對外開放,整合入市渠道、優化入市流程,為境外投資者提供更加友好、便利的投資環境。
盤和林認為,債券市場開放有利于中國經濟發展,可以“借雞下蛋”,利用全球資本的力量來做大做強,但是也要防范風險輸入。開放帶來了流動性,也帶來了較高的市場波動性,資金流向的不確定性需要中國穩定投資環境,以穩預期的方式來穩定資本流入和流出。(包興安)
責任編輯: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