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財經 > 正文

人大代表建議禁止給學生辦理信用卡和分期 加大校園貸監管整治力度

2021-03-05 15:19:50來源:藍鯨銀行  

近日,有全國人大代表在全國兩會期間建議,加大網絡貸款監管整治力度,特別是呼吁禁止給在校學生辦理信用卡和提供分期等金融服務。此建議一出便引起廣泛熱議,甚至一度沖上了微博熱搜。

有網友認為此舉有助于減少在校大學生被“套路貸”的惡性事件,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消費觀,但也有網友認為此建議過于“一刀切”。

據南方都市報,基于近年來 “套路貸”“校園貸”“裸貸”等網貸事件頻發,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蒼溪縣白驛鎮岫云村黨支部書記李君在全國兩會期間帶來了一份建議,呼吁加大網絡貸款監管整治力度。

李君認為,網絡借貸存在申請門檻低、準入條件簡單、計息方式不規范以及非法催款等問題,特別是近年來發生的“套路貸”“校園貸”“裸貸”等一系列網貸事件,導致了很多家庭悲劇和社會矛盾。對此,李君建議健全網絡貸款法律法規,強化監管力度,建立正規的金融服務體系。他特別指出“應禁止給在校學生辦理信用卡和提供分期等相關超前消費的金融服務。”

網友對此看法不一。多數網友在網絡投票中支持此項建議,認為“應該禁止,絕大部分學生沒有獨立經濟來源”;也有部分網友認為應該視具體情況而定,可以推出小額學生信用卡之類的產品;還有的網友擔心一味禁止或將適得其反。

經濟學家管清友也在微博發表觀點,認為此事的要害是加大網絡貸款的監管、分類、清理力度,分類分級管理,不能搞一刀切禁止所有的信用卡及分期。

其補充道“首先是監管,明確網絡貸款辦理主體及資格;其次是分類,對于中小學生,屬于未成年人,應當禁止一切信用卡及分期。對于已經成年的大學生,符合監管要求的網絡貸款機構可以辦理;再次是清理,應對涉及學校的網絡貸款進行一次徹底清理整頓,引導理性消費。”其認為,網絡貸款是典型的金融業務,應當被嚴格納入監管。對于以往的漏洞,要堅決堵住。

此次關于禁止在校學生辦理信用卡的建議又一次將“校園貸”推向風口浪尖。近年來,不少在校學生身陷 “套路貸”“校園貸”“裸貸”等惡性事件中。

《中國消費者》雜志曾報道,2016年,河南一大學生在欠下60多萬元的校園網貸之后,在青島跳樓自殺身亡,“校園貸”成為社會關注焦點,各種名目的校園貸也由此浮出水面。2018年,中國之聲報道,天津千余名大學生因參與“刷課兼職”,身陷校園貸。去年10月,《現代快報》報道南京警方破獲一起“校園貸”詐騙案件,抓獲嫌疑人11名,帶破相關詐騙案件20起,涉案資金達63萬余元。 該案中,有的在校學生以為自己做的是兼職,殊不知已經涉嫌洗錢犯罪。

中消協曾指出,“校園貸”是主要面向大學生群體的一項借貸業務,其初衷主要是為家境貧寒的學生提供貸款完成學業,或是為解決在校生創新創業解決資金短缺問題。

然而,由于當前“校園貸”市場存在辦理貸款業務門檻低、經營者資質參差不齊、身份審核形同虛設、合同信息不透明、風險提示不充分等一系列問題,導致廣大學生身陷不良“校園貸”。不法機構通過“注銷校園貸”“套路貸”“培訓貸”等多種形式侵害學生合法權益。

為規范校園貸業務,相關部門曾多次出手。銀監會、教育部等六部委曾于2016年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校園網貸整治工作的通知》,加大對網貸機構校園網貸業務的清理整頓。2017年,又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校園貸規范管理工作的通知》進一步加大校園貸監管整治力度。(張怡清)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