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個人信息泄露時有發生 個人金融信息保護亟待加碼
個人信息安全直接關乎個人的財產及生命安全。對于金融行業而言,理應做好客戶的信息保護。
據報道,銀行出現個人信息泄露有兩種可能:一是用技術從后臺數據庫導出,另一種是業務人員從前臺導出。同時在提供流水查詢的黑市,2000元可查一個月的流水賬,5000元可查全部的流水賬。人為和技術的原因,均有可能導致用戶個人金融信息權益被侵害。加之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意識不強,也會導致個人信息泄密事件的不斷出現。
從行業自身來講,須強化自我管理。金融機構中,一些隱患值得警惕,比如為拉客戶、沖業績,違規泄露用戶信息成部分銀行的潛規則;銀行內控漏洞致用戶信息流進黑市;部分銀行APP涉嫌過度索權致泄露信息風險上升;甚至不排除銀行內鬼參與倒賣個人金融信息的情況等。于此,金融行業需要自己刮骨療毒。
對非法披露他人信息、故意侵害他人信息權利的行為,應該設定最低賠償金額,加大懲罰力度。金融監管部門須將保密義務作為金融監管的重點,對于發現的漏洞及時堵塞,對侵害金融消費者權益、損害客戶信息安全的行為,應強化依法打擊力度,不能僅局限于內部處理了事。
用戶自己也須引起注意,發現權益被侵害時,應及時通過法律途徑維權。尤其是對于需要用戶授權的協議,當慎之又慎,謹防“一次授權,長期有效”所帶來的個人信息泄密。(楊玉龍)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
生鮮B2B賽道迎來“七年之癢” 平臺化或成生鮮B2B平臺“輕資產”選擇
5月17日,2021年中國生鮮B2B高峰論壇在鄭州舉行,行業龍頭美菜網、觀麥科技與本土勢力蓮菜網、菜特批以...
2021-05-19 -
“葉飛概念股”全面崩盤 多家上市公司否認參與“市值管理”事件
5月17日,A股高開高走,盤中創業板指一度漲超3%;滬指重回3500點,為3月8日以來首次。汽車整車板塊領漲。...
2021-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