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財經 > 正文

打破重疾險“行規” “帶病可投保”的重疾險來了

2022-07-27 08:43:01來源:城市金融報  

帶病可投保的重疾險首次落地。

一直以來,健康告知是保險公司對重大疾病保險業務核保和風控的重要環節,這一環節客觀上也擋住了不少非健康人群,使其難以獲得重疾保障。近日有新上市的一年期重疾險,免除了健康告知環節,60歲以下人群都可以投保,投保門檻大大降低。對于這一創新產品,保險業界出現了不同聲音。

那么,在打破重疾險“行規”下有何創新之處?又存在哪些隱患和風險?

打破重疾險“行規”

隨著亞健康人群數量不斷增多,以及健康險市場走入發展深水區,覆蓋帶病人群的重疾險成為消費者和保險公司共同向往的方向。但由于經驗短缺、非標體人群數據缺乏、長期可持續經營困難等難題,一直讓潛在規模龐大的非標體健康險市場發展緩慢。另外,針對非標體客戶復雜的體檢與人工核保手續,也將一些消費者拒之門外。

2021年10月,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進一步豐富人身保險產品供給的指導意見》,鼓勵支持保險機構適當放寬投保條件,對有既往癥和慢性病的老年人群給予合理保障。但市場上常見的健康險主要承保健康體人群,帶病體人群可投的產品,多聚焦于特定的幾個病種人群,或放寬部分投保條件。但是,健康體人群通常購買保險的意愿較低,而帶病體人群對于保險保障的需求卻更加迫切,一直處于未被有效覆蓋的狀態。

7月20日,水滴保險經紀有限公司與中華財險、永安保險聯合推出一款一年期重疾險——水滴藍海系列重疾險。與市面上在售的重疾險產品相比,水滴藍海系列重疾險投保時免除“健康告知”,同時不僅可保障健康體人群,帶病體人群也可投保。

據介紹,該重疾險投保年齡從30天至60周歲,最高續保至80周歲,保障期間為1年,保障責任覆蓋了輕癥、中癥、重癥合計193種疾病,其中重癥首年最多賠兩次,擴展責任還包括“ICU住院津貼、特定器官移植手術、ECMO治療”及異地轉診等多項保障責任。理賠方面,該重疾險賠付標準與需要健康告知的重疾險產品一致,均為賠付等待期后新罹患的、符合保險條款約定的疾病。

費用方面,以40歲男性為例,重疾保額15萬元,首年最多賠付兩次,年交保費679元;以40歲女性為例,重疾保額30萬元,首年最多賠付兩次,年交保費1452元。同樣以30萬保額計算,首年最多賠付兩次,一位58歲女性則需要年交保費5655元。與長期重疾險采取均衡費率不同,短期重疾險采取自然費率,保費隨年齡增長。

重疾險領域發展任重道遠

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上升和疾病預防意識的增強,重疾險也逐漸普及。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金融管理學院教授、保險系主任郭振華指出,在重疾險越來越普及的今天,市場競爭促進了重疾險百花齊放、責任豐富多樣、價格親民,消費者受益的市場現狀。而這樣激烈的市場競爭也要求重疾險產品不斷創新、不斷精進,從而擁有更大的市場。

目前,各險企都在努力簡化健康險的投保流程,藍海系列重疾險則跨出更大一步。水滴公司總精算師滕輝表示,既然是針對帶病人群的一個保險,何不把健康告知放開,讓所有的人都能投保,讓更多的人群進入到池子之后形成一個良性循環。把健康告知取消,用戶的投保流程會非常順暢,從而也會吸引更多用戶來加入到這個群體。

與惠民保的存續邏輯相似,更多的群體加入可以起到分散風險的作用。

免除健康告知與放寬投保人群,該產品的風險如何把控?水滴公司總精算師滕輝表示,要打造更普惠的保險產品,服務到更多人包括帶病體人群,就要突破一些固有認知。帶病體人群的承保風險確實會相對高一些,但這是一個基數龐大的人群,我們可以通過擴大承保人群,來分散和降低相關風險,同時加強理賠端的科學核賠,將風險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圍內。

水滴公司合伙人冉偉表示,基于他們之前的數據經驗,新發疾病的風險與既往癥之間的關聯程度也并非想象中的深不可測,可以通過擴大承保人群來分散和淡化相關風險,同時再加強理賠端的科學核賠風險。

但重疾險的理賠風險依舊是全行業面臨的難題,新華保險公司原董事長萬峰在《后重疾時代》中曾指出,我國重疾險市場發展很快,但經歷的時間卻很短。盡管保險行業已經在逐步加強重疾險數據的積累,但要對未來趨勢進行合理預測和判斷,通常還需要結合其它數據,特別是與社會醫療保險相關的數據。這些公共衛生數據,不僅保險公司缺乏,整個行業也缺乏。

專家:是業內首創也有隱患

中華財險副總裁兼北京分公司總經理聶尚君表示,水滴藍海重疾險是業內首創,突破了以往僅健康體人群能投保重疾險的“鐵門檻”,這是行業內一次帶有開創性的嘗試,對互聯網健康險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據了解,理賠方面,水滴藍海系列重疾險賠付標準與需要健康告知的重疾險產品一致,均為賠付等待期后新罹患的、符合保險條款約定的疾病,不會因免除健康告知在理賠端更嚴苛。

對于免除健康告知的重疾險,保險業界產品精算人士既有積極評價,也有保守態度。其中,如何管控風險,是一個共同關注點。業界也有不同的聲音。

業內人士分析,該產品的設計是將“理賠核保化”,接近于一種理論模型,實操上有難度。如何界定新發疾病,如何證明并發癥之間的關聯?醫學上很難證明或者不會追根溯源病因,而保險必須追根溯源,否則就要應賠盡賠。

也有精算人士提出,既往癥免責一般是用在醫療險中,重疾險一般不用這種免責,水滴藍海系列重疾產品責免第10條為“被保險人投保前已罹患的既往癥”,超過了保險行業協會下發的新重疾定義使用規范。

另一中型壽險公司精算負責人認為,這個重疾險的設計有新意,對客戶“友好”。但相比于一般重疾險產品,對保險公司風險更大,不過該重疾險對保額有限制、費率有考慮風險(價格相對更高),希望雙贏。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