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IT資訊 > 正文

應需而變,數字生產力落地大考進行時|甲子引力

2022-04-29 17:59:53來源:甲子光年微信號  

數字生產力“再進一公里”。

編輯 | 武靜靜

4月27日,中國科技產業智庫「甲子光年」在線上舉辦2022「甲子引力X」數字經濟高峰論壇。

在當天下午的“數字生產力”專場中,國科嘉和高級合伙人陸佳清、飛書行業解決方案高級總監梅杰、奇點云合伙人&戰略咨詢專家何夕、曦域資本創始合伙人黃曉黎、ClickPaaS創始人&CEO胡柏以及松禾資本董事總經理姜欣等嘉賓圍繞《數字生產力“再進一公里”》議題展開討論。

當前,產業數字化大潮中,手中揮動著生產工具的科技企業作為數字化轉型中的關鍵參與者,正在從過去的工具提供者開始“再進一公里”成為能力賦能者,掀動著數字化轉型的方方面面。

這個過程中,隨著競爭格局的演變以及需求側的變化,科技企業們面對的是截然不同的“下一公里”問題,這些問題的背后,究竟哪些是共性?從各家不同的實踐中又有哪些可借鑒的實踐和經驗?未來的機會又在何處?通過這幾位從業者的探討,或許能得到一些新的思考。

1.看問題:80%大數據項目都以失敗告終

在談論“數字經濟中生產力”這個宏大命題之前,首先需要更全面看一下當下的不同數字化工具的全貌。

來自曦域資本的創始合伙人黃曉黎分享了她的直觀實踐和感受:當下,提供數字生產工具的科技企業需要從實際價值創造的角度來探索“下一公里”的發展前路,“迫切的,用戶愿意為之付費的需求才是真需求”。

在她看來,由于to B領域在過去二三十年間國內處于低投入的狀態,科技公司盈利難也是現實困境,但隨著社會從粗放式經營轉向精細化經營,數字經濟時代的底層建設和組織管理都隨之發生巨大的變化,數字化工具賦能生產、管理、決策的方方面面日漸成為剛需,企業瞄準自己的著力點,去撬動新的生產模式是這個時代的價值和機遇。

這種全方位的數字機遇下,這些提供數字化服務系統及各種創新技術的生產力工具在當下究竟走到了什么位置?

目前來看,不同的科技公司們的進程不一。以數據中臺公司奇點云為例,他們面對的是零售、制造、金融、政府和公共服務組織等各個行業中成百上千個數字化需求。奇點云合伙人&戰略咨詢專家何夕在分享中提到,當前,數據是重要的生產要素,也構成了企業內部生產消費的全套價值鏈,這意味著不僅需要把數據進行生產、管理,還需要把數據最大化使用起來。

“如果數據沒有產生真實的業務價值,就像前兩年很多企業為上中臺而上中臺,但沒有解決最后一公里的數據使用問題一樣,這個項目就是失敗的。很可惜的是,大概有80%的大數據項目都是以失敗告終,所以達成數據反哺業務的閉環是當下數據中臺企業們必須要做的功課,也是重點的功課”,何夕稱。

他也強調,在這個實施過程中,最重要的是端到端,是清晰地去看到客戶有沒有自己解決最后一公里的能力,“客戶有了工具之后,到底有沒有運用工具的能力,比如有了CDP之后,有沒有消費者運營的能力,有沒有消費者運營的指標、方法,有沒有相對應的產品和應用,有沒有統一的指標、標簽、算法、接口等類似的數據服務,有沒有開展數據的治理和管理,這些都是數據可用的重要因素。”

區別于奇點云所在領域面對的是一百個客戶中可能存在一百種情況,飛書作為企業協同工具的發展看上去已經到了相對成熟標準的階段了,畢竟作為最前端的應用層工具,本身也需要通過“不變應萬變”的產品法則來提供服務。

常年沉浸在行業一線的飛書行業解決方案高級總監梅杰,分享了他們所在領域面對的當下一公里問題:“首先,移動辦公創造了一個隨時隨地的數字化場景,讓協同隨時隨刻發生;其次,協同也發生在項目執行的每一個鏈條和環節,推動了業務的高效運轉和執行;第三,協同最終的效用更好地達成結果,是把散的事匯聚成一個組織持續關注的目標,最終為決策賦能。

所以,當下包括飛書在內,應用層的協同企業們面對的問題是,如何通過不同類型的組合拳產品,讓碎片化的場景聚合在一起,將目標管理、項目管理、文檔管理等產品功能進行更好的創新,為組織的管理賦能。其中,面對不同的行業,如何讓工具提供差異性的可復用的服務也是需要重點發力的方向。

因此來看,不管是提供數據服務的奇點云還是提供協同工具服務的飛書,他們都需要著眼于自身所在業務系統環節中企業建設的現狀去“對癥下藥”,才能真正去理解“再進一公里”過程中面對的具體難題。

2.看落地:從需求中生長,在場景中迭代

隨著千行百業的數字化和數據智能化浪潮滾滾向前,每個行業的發展階段各不相同,細分場景和環節也迥異,企業又如何面對這種千差萬別的施力空間呢?

對于這個問題,不同類別的公司答案也是不同的,有的以客戶為中心,有的則主張以產品為中心。松禾資本董事總經理姜欣的觀點是,結合產業和投資邏輯來看,不同于硬件需要長年厚積薄發才能取得突破性進展,作為數字化核心利器的軟件是從場景客戶需求中長出,會始終面臨著需求端持續變化的不確定性,必須要在客戶的場景中做持續迭代和成長,借力場景去挖掘可持續的成長價值。

這種在不確定的需求環境下,不斷尋找作用點,最大化釋放數字生產工具的效能,是科技公司普遍面臨的現實情況。

奇點云合伙人&戰略咨詢專家何夕分享了當前公司的實踐經驗:“客戶沒有平臺就搭平臺,有了平臺就做治理和管理,沒有應用就搭應用,有了應用還不會用,我們就帶著運營咨詢團隊一起做,幫客戶搭體系”。在他看來,當前,持續變化的客戶需求是現實情況,所以企業需要隨客戶的能力不斷擴張自身的邊界。

但這并不意味著要采取完全被客戶牽著鼻子走的項目服務方式。何夕談道,目前,奇點云的策略是,先幫客戶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問題,然后從中抽取出可復用的產品化經驗,沉淀成標準化的產品。“在數據這件事情上,可復用性非常強。我們給宜家做了一套指標體系,到居然之家70%都是可復用的,最難、最核心的部分,是你有沒有踏踏實實坐下來把這70%的活給干了。”

另一家低代碼開發平臺ClickPaaS創始人&CEO胡柏也分享了他們面對不確定的客戶需求時采取的路徑——“以變應變”。胡柏稱,當下,企業端的需求是敏態的,而非穩態的,需要廠商根據他們敏捷化的、創新性的需求去實現場景落地。由于這個過程變化多端,很難固化,所以很難形成最佳業務實踐,從一家企業推廣到另外一家企業。“ClickPaaS作為技術平臺,我們的定位是面向復雜場景、模型驅動的低代碼PaaS平臺,更大限度滿足靈活性、定制化、個性化開發等方面的客戶需求,實現對SaaS軟件的賦能。幾年摸索,我們在深度切入關鍵性業務系統和核心業務系統場景,將復雜業務場景系統模板抽象化出來,形成深度場景的服務案例庫。”

所以,不管是面對什么樣的差異化場景和哪種變化的需求,走到業務的深水區,把自己的“半條命”交到用戶的場景中,持續地探索深耕,并總結可復用的經驗也是當前企業面對“下一公里”難題時共同給出的解題思路。

正如松禾資本董事總經理姜欣所言,縱然面對不確定性,但在不同的行業中,底層的平臺之外,中間層自研出一套服務化可治理的行業解決方案仍然是廠商間差異化的落點和關鍵,也是其區別于大廠的壁壘所在。

同時姜欣也提到,過程中廠商還需要把握一種平衡:如果大數據平臺不產生實際價值肯定難以為繼,但若會產生‘牽一發而動全身’價值,對組織架構、企業文化以及原有的利益結構沖擊過大,也會寸步難行。所以企業需要長短期利益相結合做考慮,短期做小閉環,慢慢通過小閉環把平臺做寬做厚,未來就會產生更大長期價值。”

3.看未來:朝一萬米高度,規劃一千米方向,做好一百米事情

接下來,隨著科技企業在數字化過程中不斷“再進一公里”,他們不僅提升生產力,也順勢重構了新時代背景下的生產關系,未來也將逐步打破了企業的傳統界限和作業邊界,產生新的作業模式和生產關系。

“在數據領域,算力就是新的生產力,算法就是新的生產關系,數據就是生產資料,”奇點云合伙人&戰略咨詢專家何夕談到,“當下面對新的生產關系,我們需要重新思考人和機器的關系,企業也需要考慮到底用人還是用機器,作為科技公司,機會就在腳下,要踏踏實實把每一個交付做好,把交付口碑做出來,耐心地參加這一場長跑。”

拉長周期去看,目前各行各業都正在發生業務服務重構。姜欣認為,未來隨著整個業務邏輯重構到一定階段,一定會驅動運營及商業模式的變化,驅動整個產業整合的大變化。在他看來,不管是偏商業化的金融、營銷,還是傳統的公安、交通、電力等行業,在這個過程中都會發生供應商格局的變化,“能夠利用新技術、新產品更深入結合客戶的應用場景為客戶帶來價值的企業會脫穎而出這是一波結構性的紅利,其中,捕捉到機會的有可能是原有的供貨商也有可能是新興的具備傳統的Know—how結合的能力供貨商。

曦域資本創始合伙人黃曉黎的觀點是,在這場大的機遇中,科技公司把產品做好是核心,“不管找到什么樣的需求,把產品做到極致是第一位,之后,再去延展,做深做厚,然后找到一個大的行業。”在她看來,隨著國家政策在投資、產業方面的多項扶持,公司們抓住這個大的時機,有長遠的戰略思維,腳踏實地地走好每一步,是當下要做的事情。

ClickPaaS 創始人&CEO 胡柏認為未來的機會在于兩個方面:一邊是軟件的模型化、可視化過程中技術的變遷,另外一邊是行業的知識跟行業算法。兩者結合之后,會出現重大的商業機會,新的大公司會由此誕生,“挑戰在于,做行業的人跟做底層技術的人本身是兩波人,基因不一樣,所以這也是我們在過去這一年多探索的一個方向。”

除了著眼于這些大的技術、產業趨勢之外,國科嘉和高級合伙人陸佳清最后也表達了他的祝愿和展望:“未來是一萬米的高度,十四五規劃中寫的很清楚,數字經濟占GDP40%,星辰大海就在前方;一千米的事就是管理好現金流,開源節流;一百米就是做好客戶落地的每一公里。”

企業要朝著一萬米的高度,規劃好一千米的方向,做好一百米的事情”,陸佳清總結稱。

END.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甲子光年。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