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IT資訊 > 正文

環球快報:解碼李澤湘“科創夢工廠”:裂變孵化60余家硬科技企業 探路灣區協同科創新模式

2022-08-04 06:51:37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編者按: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高成長企業論——粵港澳大灣區瞪羚企業走訪大型系列專題報道”推出第三季。我們將深入粵港澳大灣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一線,通過深入采訪和實地調研,走訪高成長企業,剖析產業生態,呈現灣區創新發展新趨勢、新格局。我們將在高成長企業論第三季中全新打造“灣區智造在線”產業直播欄目,以直播探廠、現場調研、高層對話等生動形式,與政府、產業、資本、市場深度互動,助力粵港澳大灣區邁向全球科技產業創新高地。作為開篇,我們推出在東莞松山湖對香港科技大學李澤湘教授的獨家專訪,探討如何構建大灣區科創新生態,加速誕生下一個“硅谷”。

在位于東莞市的XbotPark松山湖機器人基地,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李澤湘帶著微笑迎面走來。


(資料圖片)

除XbotPark松山湖機器人基地外,國內似乎很難發掘出第二個在硬科技領域擁有極高成功率的平臺:自2014年創立至今,該基地一直專注于培育世界級硬科技企業。目前,從基地已走出了超60家具有“硬核”科技的高成長企業,其中有15%的企業已成長為獨角獸或準獨角獸企業。

可以說,XbotPark松山湖機器人基地已成為大灣區高成長企業的“夢工廠”,而其領路人,正是李澤湘。

不到10年的時間,小小的XbotPark松山湖機器人基地便涌現出眾多高成長企業,可以說創造了灣區科技創新和企業孵化的新高度。“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入推進的新時期,科創已不再是一地一城單打獨斗,而是要協同發展,共同培育起科創生態新環境,在生態支持下,助力這些高成長企業更好發展。”李澤湘說。

“科創夢工廠”

2014年,李澤湘從香港科技大學來到松山湖,發起創立XbotPark松山湖機器人基地,引進來自香港等地數十個創業團隊,開啟批量“造星”之旅。時至今日,已實現80%的孵化成功率,日前,已有諸多企業經過多輪融資。

張峻彬是李澤湘從外部引入的第一位年輕人。2015年,大學剛畢業的張峻彬向李澤湘投了簡歷。“那時年輕氣盛,特別想干一番事業,沒錢也沒團隊,只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張峻彬回憶。第二年,他在李澤湘指導下,創辦云鯨智能,用3年研發出全球首款可自清潔的掃拖一體機器人。日前,云鯨已完成E輪融資,估值約100億元。

在XbotPark松山湖機器人基地里,與云鯨有相似成長路徑的企業不在少數。經過多年探索和實踐,基地在創業成長孵化和科技成果轉換中,已顯現出一套新模式——從三五成群、抱團取暖走向平臺化、生態化,提供從0到1再到N的創業生態系統支撐。

來松山湖后,李澤湘思考更多的,是如何將年輕人、消費市場、科技三者完美結合。在李澤湘看來,C端市場領域蘊含無限機遇。而只有年輕人,既能讀懂新一代消費者,又具備科技知識,能順應消費升級,實現產品迭代,打造出一批有影響力的品牌。

值得留意的是,基地里的年輕創業團隊,大部分擁有深厚的科技背景、極大的創業熱情,卻無工作經驗。他們挖掘的C端細分領域新賽道,許多都來源于課題或畢業設計。背靠基地人才孵化以及香港、深圳的科研優勢,進行科技攻關。再依托基地產業配套,進行科技成果轉換,將創業團隊孵化為中小企業,而后幫助其解決融資問題。

李澤湘總結這一創新性產業化運作模式,得益于三個優勢。

“首先,基地能夠提供早期硬科技創業者所需的方法、資源、資金。其次,將一個概念性東西做成產品推向市場,這其中優質穩定的供應鏈是關鍵。我們為創業團隊提供類似于Maker Space、中試車間、電子實驗室等空間設備資源,以及背靠東莞完備工業體系的供應鏈資源。此外,創業團隊大多來自香港科技大學等知名學府,具有國際思維和全球視野,能快速將科技成果轉為可推向全球市場的產品。”李澤湘說。

而如何挖掘到有潛質的創業團隊并為其賦能,李澤湘自然將其30年以來探索實踐的“新工科教育”思想應用其中。

談起新工科教育,李澤湘表示,國內過去40余年的經濟產業發展,很大程度上是“拿來主義”,當下必須轉向走自主創新之路,自己定義新產品,做出顛覆性創新,打造全新科創生態環境。

來到松山湖后,李澤湘繼續推進新工科教育,著力培養“能用科技創造新東西的人”,探索“新工科”教育的東莞樣本。云鯨智能、逸動科技、松山智能以及基地的諸多項目,都是新工科教育的延伸。如今,海柔創新、臥安科技、EcoFlow正浩創新、霍曼科技等一批相關領域頭部企業,逐步成為這一實踐的后繼者。

科技成果轉化的灣區協同模式

在創新孵化過程中,李澤湘也在不斷思考,如何把粵港澳各個層次所具備的獨特資源整合起來,實現融合發展。在發起成立XbotPark松山湖機器人基地后,他又創立深圳科創學院,還將松山湖模式復制到香港,鏈接起三地資源,著力探索大灣區的科創及產業協同新方向。每周在香港、深圳、松山湖來回奔波,便成了李澤湘的日常。

多年前,香港科技大學“3126”室機械聲不斷,作為李澤湘在港科大的實驗室,幾年后,這里走出了大疆創始人汪滔、李群自動化創始人之一石金博、逸動科技創始人之一陶師正等不少硬件領域的領軍者,以及諸多XbotPark松山湖機器人基地的孵化團隊。

“如果要打造全新的科創生態,待在一個地方是遠遠不夠的。”李澤湘談到大灣區科創局面,香港擁有人才和國際化平臺優勢,但缺乏產業鏈。深圳較為綜合,東莞以制造業為主,產業鏈優勢最明顯。“所以要將三者協同起來,讓創業者能夠有效整合大灣區甚至全球的資源。”

作為莞港合作的經典樣本,近年來,XbotPark松山湖機器人基地正推動莞港科創合作走向更大空間。2018年后,XbotPark松山湖機器人基地陸續在香港、深圳建立基地和科創學院,一定程度上預示著,大灣區科創及產業協同發展的新閘門正在徐徐打開。

而今,以云鯨智能、逸動科技等為代表的基地高成長企業,在莞深港三地均有布局,充分利用三地差異化優勢,加快壯大企業在大灣區影響力。以逸動科技為例,除在深圳有研發團隊外,去年在香港也建立全新研發中心。

“逸動科技成熟的研發流程、生產體系,將助力香港的研發團隊專注開發自動船艇技術和船聯網技術,通過與內地團隊深入合作,充分互補,提升逸動研發實力。”逸動科技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陶師正表示。

李澤湘還將新型企業培養模式復制到香港,他聯合沈南鵬、馬化騰共同成立了香港X科技創業平臺,力求在大灣區進行機器人產業的全面項目和人才孵化。

“在莞深港,首先有大量供應商,其次他們響應速度非常快,速度快,成本就低,這就是能夠勝出的關鍵要素。同時,我們還能在這里找到各種人才,這便是協同發展帶來的最大優勢,這里將是硬件或者是極客的天堂。”李澤湘說。

李澤湘認為,對比而言,目前人才資源還是最緊缺的。“香港的人才推薦機制有些方面是欠缺的,以后如何與深圳、東莞的創業團隊做好對接協同,如何利用香港這個平臺,進一步優化人才服務,是大灣區科創及產業協同的首要問題。”

新一批瞪羚企業從何而來?

進入XbotPark松山湖機器人基地大門,腳下是世界機器人知識體系的地圖,抬眼看去, “For a Better Life!機器人,讓生活更美好”這行醒目的標語格外引人關注。

基地入口處是甲骨文、漢字、羅馬文、僧侶文和阿拉伯數字。路線一直延伸,陸續迎來的是李澤湘與國外教授合著的《機器控制論》。路線最后是基地展廳,這是李澤湘團隊構建機器人夢工廠的思想縮影,大疆、云鯨智能等企業的創業故事在這里呈現出來。

在展廳內,李澤湘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詳細介紹了目前基地正在孵化的企業項目。“你們看這張照片上的四個人,他們是云鯨智能最核心的創始團隊,現在云鯨已經有兩千多人了,在掃地機器人這個細分領域,云鯨在全球已經名列前茅。”

憑借新工科教育這一創新模式,XbotPark松山湖機器人基地成為大灣區高成長企業“夢工廠”。在李澤湘看來,無論是瞪羚企業還是獨角獸企業,在成長過程中,都會面臨階段性挑戰和困難。“如何利用優勢資源去跨越發展過程中的一道又一道鴻溝,是當下瞪羚企業培育需要思考的問題。”

以深圳為例,李澤湘表示,深圳作為一個從制造業起步,擁有強大供應鏈的創新型城市,盡管與北京、上海相比,獨角獸企業并不多,但很多企業都是在制造基礎上進行產品創新,并非依賴商業模式創新。而后者在國內外政策發生變化時,不確定性就會非常大。

因此,李澤湘認為,在高成長企業孵化方面,核心路徑便是要基于大灣區背景,發揮大灣區強大的產業鏈和制造優勢,同時,在市場細分領域做大量調研,朝著極為細分的“專精特新”方向發展,破解成長煩惱。

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已正式啟動“2022粵港澳大灣區瞪羚企業走訪大型全媒體專題報道”,將在灣區重點城市同步推開深度采訪調研。對此,李澤湘表示,站在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以新工科教育為起點的人才培育,和大灣區科創生態培育,是未來推動瞪羚企業成長的必要前提。

“XbotPark松山湖機器人基地希望構建一個健康的灣區科創生態,引導年輕人在他們感興趣的領域敢于嘗試、敢于創新,同時,這個生態要解決資金和人才服務問題。如此才能確保企業在它所在的行業領域里面,成為全國、全球具有話語權的高成長企業。”李澤湘說。

(作者:鄭康喜 編輯:于長洹)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