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IT資訊 > 正文

環球微資訊!“共享經濟”的下半場難道是靠漲價?

2022-08-12 09:48:15來源:金陵晚報  

五顏六色的共享單車停在街頭。視覺中國(000681)供圖


(資料圖)

□金陵晚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王國俊 曹麗珍

8月11日中午,南京市民王先生在瑞金路掃了一輛共享單車,騎行到王府大街,15分鐘的車程花費1.5元,“跟以前比,共享單車現在真的太貴了。”

作為共享經濟的重要產品,8月10日,一家共享單車平臺開始漲價。作為共享經濟的另一重要產品,共享充電寶也經歷過多次漲價。不斷漲價的共享經濟產品引發多方關注,一些共享經濟產品在經歷前幾年快速發展后,它們的下半場是不是就靠漲價來持續發展了?

共享單車漲價事件頻現

共享單車的最近一次漲價就發生在眼前。

此前的8月5日,某知名共享單車平臺宣布,自8月10日23時起,單車騎行暢騎卡無折扣價將進行如下調整:7天卡無折扣價調整為15元;30天卡無折扣價調整為35元;90天卡無折扣價調整為90元。而漲價前,這三檔騎行卡價格分別為10元、25元、60元。對于此次價格的大幅上調,單車方面給出的原因是硬件和運維等相關成本的增加。

對共享單車行業來說,這已經不是第一次調價了。從公開信息來看,今年1月份,另一家共享單車運營平臺也曾調價,將騎行套餐7天卡漲至15元,30天卡漲至35元。當時該公司給出的漲價原因同樣是硬件和運維成本的增加。

11日,記者打開一款共享單車App發現,平臺已經采用了新的計價方式,但給出了明顯的優惠。30天卡原價35元優惠價為16.8元,90天騎行卡無折扣價為90元優惠購卡價為46元。記者掃碼一輛車體驗后發現,1.8公里約13分鐘的騎行距離,平臺收費為1.5元。而打開該單車計費規則,起步價為30分鐘1.5元,后面的時長費為1.5元/30分鐘,簡單的計算下,如果騎一小時的共享單車需要花費3元。

在記者隨機采訪的市民中,多數市民覺得目前的共享單車價格已經不低了,“在城市里,紅綠燈多,路況復雜,一個小時騎車能騎多遠?3元的騎行收費已經相當高了,感覺比公交車還要貴。”但也有不少市民覺得,盡管漲價了,但考慮到共享單車的便利性,還是會選擇騎行共享單車的。

共享充電寶使用價格有點貴

作為共享經濟和懶人經濟的產品,共享充電寶近年來也得到了快速發展。根據專業報告的預測,共享充電寶服務的市場規模有望在2020年至2028年以36.9%的年復合增長率進一步增長,并于2028年達到1061億元的總市場規模。

千億生意賽道,競爭者多。但一些市民卻發現,共享充電寶的使用價格不但顯高還讓人看不懂。

11日,記者在新街口調查了6處共享供電寶點位,其中5處的計費規則是2元/半小時,一處為2.5元/小時,定價標準并不一致。簡單地說,如果你的手機需要充電一小時,需要支付4元錢到5元錢。從新街口周邊來看,充電寶的設置點位非常密集,在石鼓路不到200米左右的距離,就有5處共享充電寶點位。

采訪過程中,不少市民告訴記者,目前共享充電寶的充電價格已經比較高。有市民回憶說,“在共享充電寶剛開始那會,曾經有過前半小時使用免費,后面一小時一元錢,但現在半小時就要2塊錢,確實有點貴。”

盡管如此,考慮到消費共享充電寶的群體相對具備較好的消費能力,而且對于時間價值的要求比較高,一旦踩準了這個痛點,對他們來說,對共享充電寶的價格并沒有那么敏感,共享供電寶的使用價格可能還會繼續上漲。有機構甚至預測,2021年共享充電寶時均價為3.8元,預計2022年到2025年時均價可能會分別達到4.1元、4.4元、4.8元、5.2元。

共享經濟的下半場是漲價?

毫無疑問,共享經濟在多個行業也曾帶來美好回憶,沙發客、順風車、共享單車、共享民宿、共享雨傘、共享充電寶、共享酒店等共享經濟產品也曾是一種生活潮流。在經過市場激烈競爭后,共享充電寶和共享單車成為了其中代表。盡管這樣,不斷上漲的價格還是引發了對這種共享經濟模式如何持續下去的關注。

以共享單車為例,曾經非常便宜甚至免費的模式雖然方便了眾多消費者,但共享單車平臺不可能讓這種燒錢不盈利的模式一直持續下去,提高收費似乎成為必然且可行的發展方式;對消費者來說,已經養成了最后一公里使用共享單車的習慣,盡管漲價了,但沖出辦公室看看眼前的酷暑高溫,依然會習慣性拿出手機快速沖向路邊的共享單車。

立志于提高社會效能的一些共享經濟產品最后可能會被成本壓垮,求生求變尋找新的機會可能是當下共享經濟產品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問題。

“一開始燒錢是為了把市場占領住,一旦市場穩定,越來越多的用戶形成了路徑依賴,平臺就具備了一定程度的議價空間。”南京財經大學投資學系主任王慧認為,早期通過燒錢補貼搶占市場,到如今不斷漲價的過程中,享受到共享經濟幸福感的剛需用戶們只會越來越依賴。王慧認為,平臺對漲價幅度應該是做過前期周密的市場調研,從而確保用戶使用成本在一定范圍內增長的同時,不會嚇跑剛需用戶。

在她看來,實際漲幅并不明顯的調價,更像是平臺與用戶之間在互相試探。在這過程中,平臺能篩選出已經形成路徑依賴的剛需用戶,也能識別出一部分對價格敏感且使用頻率不高的非剛需用戶,從而相應收縮投放規模,最終帶來廣泛性的成本下降。“與此同時,平臺在服務上也在提升,而服務的優化往往意味著更高的成本支出,從而進一步擴大了平臺的議價空間。”王慧說。

至于未來,還有專家認為,不同共享經濟產品有不同的發展和運營邏輯,價格是重要的,但漲價不能成為唯一的“救命稻草”,更好的產品、更優的服務才能撐起新的增長。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