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IT資訊 > 正文

每日頭條!先進電池技術是全面電動化的基礎支撐

2022-08-31 06:27:24來源:新京報  

曾毓群(寧德時代(300750)創始人、董事長、總經理)

乘聯會預測,今年我國新能源車總銷量有望達到650萬輛。被譽為新能源“心臟”的動力電池備受關注。業內預測,2021年全球動力電池需求同比增長超過100%,達到340GWh,預計2025年增長到1TWh以上,動力電池將進入TWh時代。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總經理曾毓群在2022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現場,接受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好用的、消費者喜歡認可的產品是全面電動化的關鍵,先進電池技術是全面電動化的基礎支撐,好產品來自不斷研發和不斷迭代進步。


(資料圖)

全面電動化實現以后,動力電池自身減碳尤其重要

新京報貝殼財經:如何讓電動汽車進入尋常百姓家?

曾毓群:價格實惠、皮實、無后顧之憂是王道。

新京報貝殼財經:全面電動化的基礎是什么?

曾毓群:好用的、消費者喜歡認可的產品是關鍵,先進電池技術是全面電動化的基礎支撐;而好的產品來自不斷研發和迭代進步。另外,在高端電動車領域,寧德時代推出麒麟電池,系統能量密度可以達到255Wh/kg,續航能力超過1000公里,并且采用最新的NP2.0高安全防護技術。

新京報貝殼財經:進入全面電動化時代,對動力電池有什么要求?

曾毓群:進入全面電動化時代,動力電池不僅要先進,還要綠色。根據中汽研報告,純電動車在燃料周期減碳貢獻非常明顯,同時動力電池在電動汽車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占比高達40%,所以在全面電動化實現以后,動力電池自身減碳也尤其重要。

國外針對動力電池碳足跡的標準、政策、法規研究已經率先啟動,并在加快推動。正在立法的歐洲電池法明確指出,2024年要求企業公開聲明其電池產品碳足跡,2026年實施分級管理,2027年實施強制性管理。美國剛剛立法通過了通脹削減法案,在加速推進動力電池產業鏈的發展,同時美國參議院也提出要制定清潔競爭法案,電池產品的碳屬性已成為歐美下一步監控的重點。

大規模使用回收材料是實現電池低碳化的重要手段

新京報貝殼財經:中國電池碳足跡研究情況如何?

曾毓群:中國雖然是電池生產大國,但對電池碳足跡的研究尚有差距。應對氣候變化是全人類的共同責任,電池碳足跡的監管也應該形成全球統一標準,要國際賦能。標準的制定要基于科學的方法論,充分的數據庫做支撐,而這些方法論和數據庫的建立,需要全產業鏈大量實際數據。

中日韓是全球最大的電池產業聚集區,尤其是中國,在電池產業鏈方面具有絕對優勢,四大主材和電池產品供給全球。因此,全球碳足跡標準法規制定中,中國和亞洲應該更積極主動,應該做出更大的貢獻。目前,由于亞洲缺席國際碳足跡標準,許多關鍵基礎數據未能及時更新,造成中日韓生產的同類電池產品,碳足跡明顯偏高,這與實際情況嚴重不符。

新京報貝殼財經:在你看來,應該如何實現低碳電池?

曾毓群:要實現低碳電池,我們有許多工作需要開展。2019年寧德時代成立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全面研究梳理產品碳足跡,研究發現電池企業自身的排放僅占碳足跡的15%左右,電池產品碳足跡的構成主要來自上游的碳排放。

從降碳措施來看,大規模使用回收材料是實現電池低碳化的重要手段;此外,基于動力電池碳足跡的構成,通過綠色電力和大規模回收利用、節能降耗、技術工藝升級等措施,可實現絕大部分碳足跡的減少。

推動綠色電池發展,除了企業自身努力,也需要政府出臺各種鼓勵政策,讓消費者、車企在使用綠色電池中能夠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比如說雙積分或者免購置稅中,應該設置電池碳足跡的條件,只有使用低碳足跡的電動車,才能拿到積分,或者才可以享受免購置稅的政策;建議研究動力電池碳積分的政策,鼓勵綠色低碳電池的發展。

另外,應進一步完善電池回收利用政策,為電池企業大規模使用再生材料生產新電池提供政策保障。

采寫/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王琳琳

關鍵詞: 動力電池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