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IT資訊 > 正文

全球熱點!儲能繼續火熱,電池供不應求?(附賽道投資機會)

2022-10-20 15:45:28來源:財華社  

10月19日,儲能板塊繼續爆發,華自科技(300490)(300490.SZ)大漲12.89%,達志科技(300530)(300530.SZ)大漲11.02%,保力新(300116.SZ)大漲10.29%,蔚藍鋰芯(002245.SZ)漲停10.03%,實現首板,而德賽電池(000049)(000049.SZ)繼續漲停10%,已錄得二連板,中熔電氣(301031.SZ)漲7.06%,億緯鋰能(300014)(300014.SZ)漲5.14%。

行業景氣度高,電池產能告急

消息面,10月18日,鋰電龍頭寧德時代(300750)宣布與美國分布式光伏、儲能開發運營商Primergy達成協議,為Gemini光伏+儲能項目獨家供應電池。


(資料圖)

據悉,Gemini項目位于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附近,總投資達12億美元。項目完成后,將成為美國最大的光伏儲能項目之一。此外,今年9月21日,寧德時代宣布與美國儲能技術平臺和解決方案供應商FlexGen達成合作協議,將在三年時間內為后者供應10GWh的先進儲能產品。

因為新能源電力固有的不穩定性,儲能作為必要的環節,近年來景氣度持續攀升,成為資本市場關注的焦點,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國內儲能的在建項目已達18.1GWh,預計這些項目年底完成并網。國內目前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滲透率較低,空間足夠大。東吳證券(601555)預期儲能行業總體有望持續80%以上增長,長期增長潛力樂觀,屬于長坡厚雪的賽道之一。

雖然過往儲能以抽水蓄能為主,但隨著技術進步,電化學儲能快速崛起,相關儲能項目的不斷推進,這也導致其中的核心環節——儲能電池的產能緊缺,《中國能源報》近期報道稱,受電池供不應求的影響,部分儲能企業已暫停接單,多家鋰電產商亦承認上述情形。

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儲能鋰電池出貨量達到44.5 GWh,整體規模已接近2021年全年水平。其中,用于發電側、電網側等領域的電力儲能占比達到六成。機構預計,2022年全年,便攜式、戶用家儲和電力儲能鋰電池出貨規模均有望實現1-3倍增長。

需求旺盛下,為應對產能不足,2022年以來,寧德時代、中創新航、德賽電池、欣旺達(300207)等加速擴張儲能電池產能,此外,黑芝麻(000716)、龍凈環保(600388)等公司也跨界儲能,欲分得一杯羹。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年內與儲能電池及動力電池制造有關的擴產項目已達26個,投資額合計將超2900億元。

投資機遇一覽

儲能產業鏈包括上游的儲能電池(以后可能有鈉離子電池等),中游是儲能核心設備,下游包括儲能系統的安裝運營。其中,中上游占比儲能價值鏈的主要部分,不過,越來越多的公司切入下游渠道和運營,業內人士預計,縱向一體化延伸布局有望成為國內儲能市場的一大趨勢。

財華社梳理券商研報,關于儲能市場,投資機遇主要包括五類——

1.中上游價值量占比高、技術壁壘較高的儲能電池公司,如寧德時代、億緯鋰能、比亞迪(002594)、鵬輝能源(300438)、派能科技等;

2.具備技術優勢的PCS廠商,如陽光電源(300274)、錦浪科技(300763)、固德威、盛弘股份(300693)、星云股份(300648)、德業股份、禾望電氣(603063)等;

3.具備資金或渠道優勢的系統集成商,比如天能股份、南網科技、文山電力(600995)、南都電源(300068)、永福股份(300712)、萬里揚(002434)等;

4.布局下一代儲能技術的公司,比如布局鈉電池的傳藝科技(002866)、鼎勝新材(603876)等;

5.溫控設備:主要用于儲能系統的安全運行,產業鏈公司包括英維克(002837)、同飛股份等等。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