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科技 > 正文

數字化轉型有何要求 十萬億公募擁抱科技

2020-06-01 10:29:00來源:國際金融報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數字化轉型”成為焦點話題之一。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大資管時代,包括公募在內的整個資管行業都將加快數字化轉型,積極擁抱金融科技創新。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國正不斷引導和推進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為線下實體經濟發展貢獻科技力量。

隨著大眾理財意識的加強,公募基金逐漸成為眾多個人投資者的首選理財工具。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4月底,公募基金資產凈值合計17.78萬億元。其中,債券基金和貨幣基金依舊是規模貢獻的主力軍,權益類基金規模環比也有較大增長。

如此龐大的規模,讓公募基金在整個資管行業舉足輕重,投資者對基金公司的要求和期望也日益提升,如何更好地利用互聯網提升投資者體驗、提高自身投研水平、增強運營能力、做好風控成為整個公募行業的首要目標。

2013年天弘余額寶貨幣基金的誕生,開啟了公募行業互聯網營銷的篇章。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更是推進公募基金將營銷主戰場從線下搬到線上,依托互聯網上的眾多平臺,在基金銷售、基金投顧和投資者教育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加快數字化轉型,成為公募基金順應金融科技創新的主流。

數字化轉型有何利好

華夏基金首席數據官、董事總經理陳一昕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募基金作為資本市場對外開放重要的先行者和受益者,在對外開放中實現了自身快速健康的發展,為推動資本市場建設、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和滿足居民理財需求做出重要貢獻。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國際政治經濟形勢復雜嚴峻,全球化產業、貿易與金融體系經受巨大考驗。在此背景下,公募基金行業更加需要堅持數字化轉型,引導資金流向更有投資價值的上市企業,滿足優質企業的直接融資需求,更為高效地為實體經濟服務。”

陳一昕認為,公募數字化轉型主要有兩方面利好:一是通過科技賦能與數字化轉型,強化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的機構行為;二是通過數字化轉型提升投研能力,滿足投資者日益增長的財富需求,支持提振居民消費和企業投融資能力。

疫情之下,越來越多公募基金公司開始利用互聯網平臺加大營銷力度。平安證券基金研究團隊執行總經理賈志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看好基金公司的數字化轉型。過去,基金公司過多依賴線下代銷渠道,與持有人距離太遠,數字化營銷可以更高效地實現一對多,同時,數字化營銷提供的資訊是立體的,超越過去的圖文營銷。未來,會強化這種交互方式,會有更多的公司加入。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影響公募基金數字化轉型成功的因素主要有市場認可度、基金規模、基金持有人投資體驗等。所以,不同的基金公司在推進數字化轉型方面出現分化,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

數字化轉型有何要求

對于有著20余年歷史的公募行業而言,數字化轉型是機遇也是挑戰。近日,深圳證監局對公募基金等機構線上宣傳提出了加強合規管控等要求。如何加強數字化轉型建設,成為公募基金面臨的重要課題。

陳一昕認為,數字化轉型是龐大且復雜的系統性工程,涉及到組織架構、工作方式、人才戰略、考核機制、決策流程、財務預算等諸多方面,在任何行業都沒有普適的最佳實踐。

關于公募做好數字化轉型,陳一昕表示,積極擁抱金融科技是大家的普遍選擇,這需要重點加強三個方面:“一是要加強基礎能力及機制建設,持續投入、一以貫之,完善相關制度保障,加大專業化數字化人才儲備;二是要強化科技系統及中臺能力建設,實現客戶服務、產品、風控、投研、運營、管理的全流程數字化支持;三是要形成技術生態建設,通過合作來拓寬能力邊界,明確自身核心優勢,找到最適合的合作伙伴,實現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某頭部券商資產托管部基金分析經理李杰(化名)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公募數字化轉型可大致分為三方面:運營、投研、營銷。運營主要是通過上線各類中后臺的系統優化內部運作,比如基金估值、資金劃款、合同審核;投研主要是各類投資類信息的挖掘、處理和信用評價等;營銷主要是利用各類互聯網平臺進行獲客。運營和投研方面需要公司投入更多,長遠看,這兩處的優化對于解放人力有著極大助力。

在公募推進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劉俊海認為,除了互聯網技術手段,還應注重公司人文精神,包括基金公司的商業廣告宣傳能否做到實事求是、公平公正,能否根據包容普惠的核心價值觀予以流程再造,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銷售和投顧是轉型關鍵

互聯網營銷渠道是公募數字化轉型的必經之路。過去,基金銷售行業主要依靠線下渠道,銷售模式存在一些弊端,無論是用戶體驗還是行業盈利都不太理想。近幾年,逐漸崛起的第三方互聯網代銷機構,依靠線上平臺流量等優勢,在科技驅動下,實現基金銷售數字化。

盈米基金相關人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在“數字化”變革時代,基金銷售出路是構建數字化能力基礎之上的買方投顧服務體系,需要從改善客戶結構、調整渠道結構、改變銷售模式、鼓勵產業鏈協作四個方面,圍繞數字化和買方投顧,重構公募行業銷售服務體系。

根據中國基金業協會對公募基金渠道銷售保有量的統計,基金公司直銷比例逐年上升,2018年以來,直銷渠道占比已達約70%,獨立基金銷售機構占比也逐年上升,投資者的投資習慣正在改變。

雖然銀行和券商的代銷占比有所下降,但仍然是公募基金不可或缺的銷售渠道,尤其是對銷售渠道依賴性較強的貨幣型基金。從長遠來看,陳一昕認為,互聯網渠道對于公募基金未來銷售的重要性日益提升,主要原因包括:一是新冠肺炎疫情推動基金公司互聯網轉型提速;二是長期來看,投顧服務將改變傳統的線下基金銷售生態;三是互聯網銷售平臺成為投資者的首選。

應對數字化轉型,公募基金投顧業務與基金銷售形成了較為重要的協同效應。2019年10月以來,5家公募、3家獨立基金銷售機構、3家銀行和7家券商共18家金融機構先后獲得公募基金投顧試點資格。盈米基金表示,一方面希望用買方投顧的方式幫助更多的基民實現可持續回報;另一方面,也希望推動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協同上游的產品供應商(資管公司)和下游的合作伙伴,一起為客戶提供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銷售服務體系。

嘉實基金相關人士告訴本報記者,基金投顧的解決方案基本覆蓋了投資者在不同情況下的主要投資需求場景,它們通過提升組合風險收益性價比、實現特定理財目標、行為引導等不同方面來實現投顧的價值。

有效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事實上,數字化轉型不僅是公募基金的大膽創新,自資管新規頒布以來,大資管時代已經到來,整個資管行業都將加快數字化轉型,積極擁抱金融科技創新。

陳一昕分析稱,數字化轉型將推動整個資管行業呈現兩大特點:一是頭部效應更為顯著。二是產業鏈更加專業化。各類新興技術對于資管機構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但“人工智能+大數據”的巨大價值尤為需要重視。作為最活躍的機構投資者,公募基金在推進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為推動資本市場有效服務實體經濟起到示范作用。

公募行業如何更好地服務于實體經濟發展?劉俊海表示,公募基金要按照提高經濟質量、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的思路,來配置基金投資方向和領域,要和改善民生、經濟復蘇同頻共振,不要自娛自樂,為了炒股而炒股。

劉俊海認為,公募基金應當展示應有的溫度和擔當,不要唯利是圖,見利忘義,忽悠消費者,更不能容忍過去發生的“老鼠倉”現象。作為專業機構投資者,公募基金要尊重廣大基金持有人的知情權、選擇權、公平投資權和隱私權,不要追漲殺跌,應當在穩定資本市場方面作出表率,展示專業精神和社會責任擔當,來促進經濟的發展。

李杰認為,公募數字化轉型應更好地利用信息技術,關注真正的價值股和成長股,盡可能規避題材股、概念股、垃圾股,真正代表投資者將資金投放到優質的企業中進行價值發現,引導社會資金投入一級市場,助力初創企業的發展。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