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科技 > 正文

信息技術助力問題法規“體檢糾錯” 維護國家法制統一

2021-01-22 08:43:53來源:科技日報  

對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司法解釋等開展備案審查,是全國人大常委會的一項重要職權,其目的在于撤銷、糾正與憲法、法律和上位法規定相抵觸的規范性文件,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全國人常委會法工委備案審查室主任梁鷹20日在接受記者集體采訪時表示,近年來大力推進備案審查信息化建設,通過信息化手段提升備案審查能力,信息技術手段成助力備案審查工作的“利器”。

20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的2020年備案審查工作情況報告顯示,2020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共收到報送備案的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司法解釋等規范性文件1310件。收到公民、組織提出的審查建議5146件,再創新高。

梁鷹介紹,借助信息技術,實現了法規、司法解釋的電子備案,統一電子備案的格式標準。審查工作平臺上線運行后,審查研究工作全過程、各環節都可以做到電子化。國家法律法規數據庫已完成一期建設。公民、組織實現在線提交審查建議,審查機關通過備案審查信息平臺受理審查建議,自動轉入信息平臺的審查工作流程,在線向提出審查建議的公民進行反饋。

據了解,2020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首次將地方人大常委會通過的具有法規性質的決議、決定納入備案審查范圍,全面落實“有件必備、有備必審、有錯必糾”。“備案的目的就是讓所有的規范性文件都能夠接受監督,不允許有規范性文件不受監督的情況出現。所以我們要求百分之百及時有效的報送備案,這是為監督提供一個基本的保證。”梁鷹說。

穩步推進合憲性審查是2020年備案審查工作的一大亮點。梁鷹介紹,過去一年,合憲性審查取得重大突破。社會各界提出的合憲性審查建議達上百件之多,是以往沒有過的。

比如,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規定,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中,對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分別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標準計算賠償金額。有公民對此提出合憲性審查建議,認為與憲法有關精神不一致。

普通公民的一紙建議撬動了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審查。審查提出,建議適時修改完善人身損害賠償制度,統一城鄉居民人身損害賠償標準。

(陳瑜)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