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追蹤研究 植物到動物的功能基因轉移首獲證實
被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認定的迄今唯一“超級害蟲”煙粉虱,具有一種類似“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本領:其從寄生植物那里獲得了防御性基因。這是現代生物學誕生100多年來,首次研究證實植物和動物之間存在功能性基因水平轉移現象。國際頂級科學期刊《細胞》25日在線發表了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張友軍團隊歷經20年追蹤研究所得的這一驚人發現。
“大自然真是太精妙、神奇了。”團隊首席、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所所長張友軍研究員表示,精妙在于,動物和動物之間、植物和植物之間存在一些為人所知或不為人知的互動關系,而現在知道,這樣神奇的互動關系在動物和植物之間同樣存在。
從2001年起,張友軍就對煙粉虱產生興趣,關注重點為,它為何具有如此異乎尋常的“極度多食性”(已知其食物“菜單”包括600種以上植物),同時又是病毒的超級載體(已報道它能夠傳播300余種病毒)?而這正是它極易暴發成災的主因。現代生物信息學和分子生物學以及生物化學、轉基因、生物學測定等方法為研究突破帶來可能。
初次轉機出現在2013年7月,張友軍團隊在對煙粉虱作基因組測序時發現其體內的植物源基因。“剛發現時我們也很吃驚。”論文共同第一作者、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所已出站博士后楊澤眾表示。此后,團隊運用同源基因進化分析和異源蛋白表達技術等手段,證實了它是一種來源于植物的名為PMaT的基因。
張友軍解釋,在植物和昆蟲的共進化過程中,植物能夠產生有毒的次級代謝產物(比如最常見的酚糖)來防御昆蟲侵害;但是酚糖在充當植物“鎧甲”的同時,其過量表達又對植物本身生長發育不利,于是植物就利用PMaT基因代謝酚糖來降毒。
煙粉虱“盜用”了植物源PMaT解毒基因變成自己的BtPMaT1基因(這一基因水平轉移事件發生在距今3500萬年—8600萬年間),這些基因由原子構成的若干組堿基表達,在被煙粉虱“偷盜”之后,其結構基本不變,功能大致相當。煙粉虱由此獲得了對大多數植物“免疫”的本領,這正是巧妙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生物防御策略。
該論文將是我國農業害蟲研究領域首篇《細胞》論文,將以封面文章于4月1日正式出版。在評審階段,3位《細胞》專業審稿人幾乎是以一種“歡呼”的姿態,對該論文作出了積極評價。(瞿劍)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
受不利氣象條件和煙花爆竹燃放影響 我國北方及中部區域出現空氣重度污染
生態環境部數據顯示,2021年春節期間(除夕19時至正月初一6時),受不利氣象條件和煙花爆竹燃放影響,我國...
2021-02-14 -
星際飛船高空試飛或違規 SpaceX被FAA正式調查
2月1日消息,據外媒報道,SpaceX日前因為發射其Starship SN8違反了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簡稱FAA)的測試...
202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