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科技 > 正文

不負眾望!祝融號火星車登陸火星第一組照片已發布

2021-05-20 09:41:35來源:大河報  

“祝融號”:這幾天,我在火星上都忙了啥?

5月19日消息,大家好,我是“祝融號”火星車。自從15日我著陸火星,地球上的小伙伴們就搬了小板凳,一直翹首期盼著看圖。還著急地問,我到底在忙啥?

這不,我先奉上著陸后拍的2張圖,還超值加贈了兩器(環繞器和著陸巡視器)分離時的視頻,讓大家一飽眼福。

新華社北京5月19日電5月19日,國家航天局發布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著陸過程兩器分離和著陸后火星車拍攝的影像。圖像中,著陸平臺駛離坡道以及祝融號火星車太陽翼、天線等機構展開正常到位。

由火星車前避障相機正對火星車前進方向拍攝的圖片顯示,著陸平臺駛離坡道機構展開正常,前進方向地形清晰。為獲知火星車前進方向更大范圍的地形信息,避障相機采用大廣角鏡頭,在廣角鏡頭畸變的影響下,遠處地平線形成一條弧線。

由火星車導航相機鏡頭指向火星車尾部拍攝的圖片顯示,火星車太陽翼、天線展開正常到位,火星表面紋理清晰,地貌信息豐富。

5月15日,天問一號任務著陸巡視器成功軟著陸于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預選著陸區后,火星車建立了對地通信。5月17日,環繞器實施第四次近火制動,進入中繼通信軌道,為火星車建立穩定的中繼通信鏈路,陸續傳回圖像數據。

目前,火星車正在開展駛離著陸平臺的準備工作,將擇機駛上火星表面,開始巡視探測。

為什么讓大家等了這么久呢?

大家知道,火星與地球的最遠距離約4億公里,而無線電波是以光速傳播,信號能量的衰減與傳播距離的平方是成正比的。

我配置了兩種通信方式,一是直接與地球通信,二是通過天問一號環繞器中繼,與地球通信。為什么能直接通信還需要中繼呢?那是因為我現在距離地球約3.2億公里,實在太遠了,即使我扯著嗓子一直喊,地球也只能收到很少的數據,慢得不行,只能把最重要的信息傳回來。15日當天一著陸,我就直接向家人報告“我已著陸,感覺良好”,小伙伴們就開始為我歡呼了!

著陸后,我用隨身攜帶的相機拍了一些照片,也迫不及待地想和你們分享。不過要是直接發回地球,即使是AⅠ·01這樣的照片,理論上也需要八個多小時。而且由于火星的自轉,每天我能和地球直接通信的時間不到半個小時,所以就舍棄了直接向地球傳輸圖像的功能。因此,我得等著環繞器的中繼,他塊頭大,嗓門也大,向地球傳輸數據比我要快得多。

17日,環繞器進入中繼軌道,我們倆先建立了通信聯系。因為他環繞火星一圈是8.2小時,我們倆很多時候都是被火星這個大家伙擋著,所以我得抓緊在有中繼的寶貴時間,先把一些自身狀態的重要數據傳回來,之后再傳圖像。目前,我正在開展駛離著陸平臺的準備工作。后續,我和環繞器將密切配合,不僅要拍下火星的風景,還要用我攜帶的6臺科學載荷,對火星進行深入探測,把更多的科學數據傳回來給科學家們研究,這可是比拍照更重要的事呀!

是否“曾經滄海”去烏托邦平原看了才知道

中國航天科工二院研究員、國際宇航聯空間運輸委員會副主席楊宇光表示,“出于工程安全的需要,著陸區一般選擇在赤道附近的低緯度區域,以保證火星車的太陽能電池板能獲得足夠的太陽光照,而且那里夏季白天溫度為20多攝氏度,利于設備正常工作;第二是著陸點附近區域要平坦,盡量避免存在大塊巖石,確保探測器著陸時不會傾覆;第三是著陸點海拔要低,探測器著陸的過程十分兇險,地勢越低,越能為探測器著陸爭取緩沖時間。”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預先科學研究團隊成員,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月球與行星科學中心、中國科學院比較行星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趙宇鴳和她的合作者們曾圍繞天問一號備選著陸區開展過地質環境的背景調查,“烏托邦平原是國際天文聯合會于1973年命名的,它是太陽系中最大的撞擊盆地,直徑約3300千米。它地處的火星北半球,在距今約40億年前就形成了。有一些科學假說認為,烏托邦平原曾經有海洋,并存在著與水有關的地貌特征,如嚴重退化或掩埋的撞擊坑,這可能是由于沉積物被壓實導致;分布于中緯度地區的指紋地貌,可能是冰川或火山作用形成;巨型多邊形地貌,可能是由熱收縮作用導致永久凍土開裂形成。但烏托邦平原的古海洋還有待進一步探測,畢竟現在人類對火星北半球的研究程度還很低”。

火星“旅游”必打卡景點指南

景點一:奧林帕斯山

它高約2.6萬米,大致相當于珠穆朗瑪峰高度的3倍,是太陽系中已知最高的火山。

它的形成極有可能是因為火星重力小,火山爆發率高,因此火星上的造山熔巖流動持續時間比在地球上長得多。此外,火星殼至今還沒有發現板塊運動痕跡,這使得上涌的巖漿會在一個區域上不斷堆積,逐漸形成單一巨大的火山。

景點二:水手峽谷

它靠近火星赤道,長約4000千米,最深處7千米,是太陽系中最深的峽谷。

由于奧林帕斯山所在的薩希思火山省不斷隆升,造成鄰近區域火星殼的拉張陷落,水手峽谷由此形成。

景點三:北極

這里雖然日照短、寒冷,但地貌豐富,人類可以通過冰蓋的活動,判斷火星氣候變化,分析其演化歷史。

此外,這里還有地球自然界鮮見的高氯酸鹽,它在地球上往往被人工合成用于火箭燃料等。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