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科技 > 正文

全國放魚日:增殖放流 恢復漁業資源保護生物多樣性

2021-06-07 09:23:41來源:科技日報   

今年6月6日,是第7個“全國放魚日”。

當天上午,在武漢市漢口江灘三期,“拯救瀕危魚類 共建生命長江”科學放流活動放流中華鱘、長江鱘、胭脂魚、長吻鮠等長江珍稀瀕危魚類。在九江市潯陽江畔36號閘口,九江開展“全國放魚日”增殖放流活動,1600余萬尾魚苗“游入”長江。在濱州市北海經濟開發區岔尖漁港,山東海洋發展和漁業部門放流半滑舌鰨苗種60萬尾……

增殖放流是恢復漁業資源、保護生物多樣性、增加漁民收入的重要舉措。記者從農業農村部獲悉,每年6月6日,各地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放魚日活動。“十三五”期間,全國累計增殖各類水產苗種1559億尾,舉辦各類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達1萬多次,促進水域生態環境修復和漁業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同時,我國不斷強化增殖放流規范管理,先后印發《農業部關于做好“十三五”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的指導意見》《農業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規范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的通知》等,不斷提高增殖放流的科學化、規范化水平。

今年,各地不斷創新放魚日活動的形式和內容。山東省開展的云上線上增殖放流活動,在煙臺、東營、濱州同步開啟放魚渠道,網友只需掃碼進入小程序,認領屬于自己的魚苗“養護包”,即可成為“碧海衛士”,帶小魚苗回家。

“在今年活動期間,個人、團體(企事業單位、組織)和學校(年級班級)均可通過‘云放魚’平臺線上認領養護包。較于往年,今年的‘養護包’內容更加豐富,包括‘揚帆遠航’‘闔家幸福’‘年年有余’‘國泰民安’4種專屬養護包。養護包可體現個人/單位名稱,放流時還可以通過直播進行全程觀看, 見證認領魚兒游入江河湖海的時刻。”濱州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李國義說。

此外,線上參與的網友或企業還將獲得“碧水衛士”電子愛心證書,放流前將收到放流啟動提醒短信,感受到云上放魚、保衛生態的別樣樂趣。

“當前,我國漁業正處在由傳統向現代轉變時期,漁業大而不強,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例如,漁業法律政策保障體系尚不健全,漁業水域生態環境脆弱、保護難度大,漁業基礎設施薄弱,裝備落后,水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尚未建立,漁業產業效益亟需提升,漁政執法滿足不了監管需求等。”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說。

上述負責人表示,“十四五”期間,我國將推動漁業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能變革,持續推進漁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斷提高發展質量效益,持續推動漁業增效、漁民增收,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漁業發展新格局,加快建設現代化漁業強國。(馬愛平)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