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科技 > 正文

2022年大商所化工期貨交割量達121萬噸創歷史新高 當前資訊

2023-04-10 15:16:12來源:證券日報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4月7日,在“2023中國化工產業(衍生品)大會”上,大商所黨委書記、理事長冉華表示,化工產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具有產業鏈條長、覆蓋面廣等特點,其中處于產業鏈關鍵環節的中間產品,在大宗商品價格的形成和傳導中起到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冉華介紹說,自2007年上市首個工業品種——線型低密度聚乙烯期貨以來,大商所不斷深入挖掘石化產業鏈,相繼上市以聚氯乙烯、聚丙烯、乙二醇、苯乙烯、液化石油氣等品種為代表的化工類中間產品期貨5個、期權4個,為化工產業構建起較為完整的風險管理工具體系。目前,我國化工期貨已發展成為全球交易最活躍、最有特色的化工衍生品市場,大商所長期保持著全球最大的塑料期貨市場地位。

冉華表示,2022年,大商所圍繞化工板塊進一步優產品、拓市場、強服務,推動國內化工衍生品市場發展實現質的有效提升,逐步成為產業鏈企業穩定經營的“好幫手”、大宗商品保供穩價的“壓艙石”,為促進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了“期貨力量”,主要體現在幾方面:

一是適應現貨格局調整優化期貨產品設計,市場運行質效實現了新提升。近年來,大商所以提升產業客戶參與度、充分發揮市場功能為導向,實行“一品一策”,對不同品種采取不同維度和不同組合的優化措施。2022年大商所化工期貨交割量達到了創歷史新高的121萬噸,企業參與交割的積極性大幅提升。

二是聚焦產業需求著力發展好場外市場,服務實體經濟拓展了新空間。除標準化的場內期貨、期權工具外,近年來大商所還推出了基差交易、標準倉單等場外產品,多維度服務企業個性化需求。目前,大商所場外平臺初步形成了農產品、鋼鐵原燃料、能源化工三大板塊生態圈,聚集了超過330家產業交易商以及1000余家產業鏈相關企業,其中化工板塊場外業務交易活躍,2022年場外成交近330億元,同比增長57%,有力支持化工企業利用期現結合業務管理風險、穩定供銷。

三是緊盯市場功能發揮做深做實產業服務,市場生態取得了新改善。2022年,大商所聚焦337家重點企業開展“一對一”精準服務,在全國23個省區舉辦1800余場“DCE·產業行”等市場活動,充分發揮100余家產融培育基地“大手拉小手”“企業培育企業”示范帶動作用,培訓企業近萬家。持續開展“企業風險管理計劃”,支持300余家企業探索期貨和衍生品應用,從認識到實踐兩個維度推動產業參與度穩步較快提升。2022年,參與大商所化工期貨市場的產業企業日均持倉量120萬手、同比增長41%。

據了解,在2022年境外能化板塊波動加劇的時期,大商所化工板塊保持平穩理性運行,各品種期現價格相關性均在0.9以上,套期保值效率在96%以上,在服務保供穩價、增強產業鏈韌性等方面的作用凸顯。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