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科技 > 正文

全球增長看中國:環球聚焦

2023-04-18 14:25:24來源:天天在線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IMF上周發布了《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后,據外媒根據這份報告數據計算,IMF預計全球未來五年75%的經濟增長將集中來自20個國家,超過50%的全球經濟增量將來自四個國家:中國、印度、美國和印度尼西亞。未來5年,中國將成為全球增長的最大推動力,其增長貢獻率將是美國的兩倍。

據該報告稱,中國將貢獻世界總增長的 22.6%,而美國僅貢獻 11.3%。中國、美國、印度和印度尼西亞將集中貢獻全球增長的一半。這意味著,中國將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為全球提供更多的增長和機遇。

今年3月,硅谷銀行和Signature銀行相繼倒閉,Silvergate關門,瑞士信貸也被快速并購。IMF的報告強調,最近的銀行動蕩和高通脹加劇了全球衰退風險。IMF表示:“經濟前景面臨的風險明顯偏向下行。隨著全球經濟經歷了2020-22年的沖擊和最近的金融業動蕩,許多不確定性給中短期前景蒙上了陰影。對經濟衰退的擔憂日益突出,而對頑固高通脹的擔憂依然存在。”

今年年初,全球經濟曾一度出現“軟著陸”,即通脹下行、增長企穩的初步跡象,但在通脹居高不下、近期金融業動蕩的環境下,這些跡象已經消退。隨著各國央行實施加息以及糧食和能源價格下跌,通脹雖已有所下降,但潛在的價格壓力呈現出黏性,且一些經濟體的勞動力市場吃緊。此外,快速加息的副作用正日益明顯,銀行業的脆弱性已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人們對風險在更廣泛金融業(包括非銀行金融機構)蔓延的擔憂也有所加劇。與此同時,影響2022年全球經濟的其他主要因素或將持續到今年。許多經濟體仍在承受烏克蘭危機等因素帶來的沖擊,多國央行大幅加息以抑制通脹,加劇金融領域的壓力,而全球金融環境收緊也將阻礙復蘇。當前全球經濟增長面臨極大不確定性,經濟增長的下行風險大幅增加。如何在降低通脹的同時保持增長和金融穩定,成為各經濟體政策制定者面臨的難題。

總體而言,IMF預計未來五年在高利率環境下,全球經濟增長將增長3%左右,這是30多年來最疲弱的前景。

(本文綜合新華社、財聯社等信源)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