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科技 > 正文

一批985畢業生主動延遲畢業,有的人甚至故意掛科-每日熱文

2023-06-15 10:28:41來源:天天在線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多數人的印象里,延畢通常是被動行為,因考試掛科、畢業論文沒通過、學分沒修滿或家庭變故等不得已而為之。一旦延畢,學生很容易被人以有色眼鏡看待,背負的壓力倍增。

但當考研國家線、國考進面、調劑、春招在三月的熱搜上滾動,升學就業、考公考編、論文科研的迷茫在每個畢業季老調重彈,年輕人們被時間逼到墻角的焦灼也隨之翻涌,一些新的共識在角落里悄悄達成——保留應屆生身份,采取主動延畢的方式應對普遍的困境,像是為自己爭取了多一分機遇。

有的研究生為了以應屆生身份找到更好的工作選擇延畢;有的本科生因準備考研選擇延畢,甚至為此主動掛科。受訪者中,連同學就讀的學校采取的是學分制畢業,如果學分修夠就必須畢業。連同學在大四那年選擇故意掛掉了一門專業實踐課,他也最終“如愿以償”地以1分之差順利延畢。

連同學說,“我不在乎別人怎么看我,接受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只要不虛度光陰,多一年少一年,不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據中國青年報社調查顯示,73.1%的受訪大學生表示身邊有選擇延畢的同學。沒有修完學分或沒完成學位論文是大學生延畢的首因,其次是為了保留應屆生身份。42.8%的受訪大學生覺得選擇延畢是希望保留應屆生身份。因為:

1、就業太難,很難找到較為較好的工作或只能找到很差的工作。2、想保留應屆生身份,因為到處都有應屆生身份限制。3、給自己留一年相對光明正大身心負擔小的考研考公考研考編或求職就業的時間。4、想給自己留一年就業緩沖時間,等待經濟形勢和就業形勢變好,等待更好的就業機會。5、前途迷茫,工作、職業、發展方向都不確定,未來不確定性大,對離開校園、進入社會、進入職場充滿了恐懼,非常焦慮,不太愿意面對現實而選擇了暫時逃避,想要多一點時間和空間來過度和適應。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分析,無論主動還是被動,延期畢業目前還能引發關注,表明我國高校彈性學制、完全學分制的推進還不夠。“應當認識到學生成長發展的個性化需要,讓他們能夠依照個人情況、家庭條件自主選擇學習時間。”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