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文學家估計土衛六最大海洋最深處達300米 足以讓機器人潛艇探索
據外媒New Atlas報道,土星衛星土衛六是太陽系中最迷人的天體之一,尤其是因為它擁有巨大的海洋、湖泊和液態甲烷河流。現在,科學家們利用
2021-01-22 15:10:10 -
銷量表現與預期相差甚遠 iPhone 12 mini的產量削減200萬臺
去年10月,蘋果正式發布了iPhone 12系列手機,其中包括iPhone 12 mini、iPhone 12、iPhone 12 Pro和iPhone 12 Pro MAX四款機型。
2021-01-22 14:17:44 -
廣東累計建成5G基站超12.4萬座 基本實現5G網絡深圳全覆蓋
記者從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獲悉,截至目前,廣東累計建成5G基站超12 4萬座,基本實現5G網絡深圳全覆蓋、廣州主要城區連續覆蓋、珠三角中心
2021-01-22 12:48:22 -
廣州多地宣布試水“線上花市” 助農直播耕好“智慧花田”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情況下,為了讓消費者足不出戶就能采購年花,目前廣州多個區宣布試水線上花市。近日,廣州又開展助農直播活動,為廣大花卉
2021-01-22 12:46:07 -
“中國天眼”運行穩定可靠 “慧眼”能刺穿“光年之外”?
經歷了調試、試運行和正式開放運行后近6000個機時的觀測服務積累,目前中國天眼運行穩定可靠,靈敏度穩居世界射電望遠鏡之首,可有效探索的
2021-01-22 10:49:58 -
玉兔二號完成第26月晝工作 進入月夜休眠
據中國探月工程消息,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于1月20日21時10分、14時06分完成第26月晝工作,按地面指令完成設置,進入月夜休
2021-01-22 10:40:01 -
天王星將出現在月球和火星之間 天王星觀測迎來好時機
據外媒報道,當你仰望夜空時你會看到很多星星,但當你看到行星時你能認出它們嗎?有時候不用望遠鏡也能看到木星和火星,但大多數情況下,普
2021-01-22 10:04:31 -
銀發族數字圍墻如何破解?銀發經濟考驗的是科技企業的“共情能力”
科技的價值,本該是拉近我們與彼此、與真實世界的距離。移動支付、網約車出行、在線購物……數字社會在改變人們傳統生活方式的同時,也為銀
2021-01-22 09:53:11 -
央行發布征信業務管理辦法 個人信息采集將更規范
中國人民銀行近日發布《征信業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規范針對個人和企業、事業單位等組織開展征信業務及其相關活動,并向社會公開征求
2021-01-22 09:47:34 -
智能化成制造業發展方向 促進工業互聯網加速發展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會推動產業發展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智能化成為制造業的發展方向,而工業互聯網就是制造業智能化轉型
2021-01-22 09:34:07 -
實現“浮起來”和“動起來” 高溫超導磁懸浮列車有“獨門絕技”
西南交大副校長何川:如國家支持建設長距離試驗線,短則兩三年,長則五六年,我是有充分信心的如果把火車的輪子去掉,讓它沿著軌道上方十多
2021-01-22 09:32:39 -
兩院院士評出2020年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嫦娥五號表現搶眼
20日,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投票評選的2020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在京揭
2021-01-22 09:18:52 -
以快制勝離不開科技創新 科技讓空投重型裝備效率倍增
深冬時節,鄂北某訓練場,空降兵某旅空降空投專業集訓現場,數臺大型吊車整齊排列,官兵們合力協作,很快完成多個空投貨臺重心的測量和調整
2021-01-22 09:09:19 -
高速智能中國高鐵創新路上持續奔跑 “十四五”中國高鐵將有哪些創新?
1月22日,中國高鐵里程數又將延長。全長1198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的京哈高鐵全線將開通運營,北京至沈陽、哈爾濱最快2小時44分、4小時52分
2021-01-22 09:06:40 -
信息技術助力問題法規“體檢糾錯” 維護國家法制統一
對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司法解釋等開展備案審查,是全國人大常委會的一項重要職權,其目的在于撤銷、糾正與憲法、法律和上位法規定相抵觸
2021-01-22 08:43:53 -
我國知識產權質量效益快速提升 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5.8件
記者從21日召開的全國知識產權局局長會議獲悉,十三五以來,我國知識產權質量效益快速提升。截至2020年底,國內(不含港澳臺)每萬人口發明專
2021-01-22 08:30:24 -
“十三五”中國海油生產油當量4.76億噸 攻克多項海上油氣勘探核心技術
中國海油1月21日公布其十三五成績單顯示,5年來,其累計生產原油3 83億噸、天然氣1166億方,較十二五分別增長了24%和13%,合計油當量4 76億
2021-01-22 08:28:27 -
銀河系低頻背景信號能“聽”到 引力波海洋或將被揭示
人類已經探測到的引力波就好比時空海洋中的海嘯,但現在科學家們發現,更為柔和的漣漪應該遍及或者說貫穿了全宇宙。據物理學家組織網、每日
2021-01-22 08:18:37 -
長江禁捕后 80尾長江鱘“回家”產卵 長江鱘自然種群重建有望加快
由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組織,2021年長江鱘拯救行動暨放流活動21日在四川宜賓開展,80尾性成熟的長江鱘親體被放流至有著長
2021-01-22 08:00:02 -
糧食“十七連豐”背后的育種科技 小麥生產品種全部為國產自育
113億斤,這是2020年我國糧食生產比上一年增加的產量,實現十七連豐。這樣的成果并不容易,中國農業科學院近日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我國小
2021-01-21 17:04:34 -
非洲大象被列為“易危”物種 科學家利用衛星圖像監測非洲大象數量
由于偷獵、報復性殺害及棲息地破壞,非洲大象的數量在上個世紀直線下降,引起人們重視。據估計,目前野生的非洲大象還剩下4萬到5萬頭,已在
2021-01-21 16:28:48 -
中國科學家在量子網絡領域取得新進展 兩個地面站之間實現糾纏光子分發
記者近日從南京大學獲悉,該校中科院院士祝世寧團隊將兩架無人機編組,通過光學中繼,在相距1千米的兩個地面站之間實現了糾纏光子分發,顯
2021-01-21 15:51:32 -
2020年人類首次觀測到銀河系內快速射電暴 “中國天眼”有功勞
作為2020年《自然》十大科學發現之一,人類首次觀測到銀河系內快速射電暴。這其中,就有中國天眼的功勞。快速射電暴,被科學家形象地稱為宇
2021-01-21 15:50:20 -
天通一號03星發射 天通一號將與5G融合發展
2021年1月20日0時25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天通一號03星發射升空。在為中國航天發射帶來2021年開門紅的同
2021-01-21 15:11:28 -
研究顯示2020年是海洋最暖一年 海水垂向層化持續加強
記者19日從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獲悉,該所聯合國內外13家單位的研究人員發布了《全球海洋變暖2020年度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
2021-01-21 14: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