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能源互聯網頂層設計完成 2035年前清潔能源發電將成為亞洲主導電源
記者從2日在京召開的2020全球能源互聯網(亞洲)大會獲悉,目前,涵蓋全球、各大洲及重點地區的能源互聯網頂層設計已經完成;由中國發起成立的
2020-11-03 11:11:42 -
土衛六大氣層發現獨特環狀碳氫分子 有望進一步揭示生命誕生的奧秘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近日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科學家在土衛六(泰坦)上發現了一種獨特的環狀碳氫分子,而此前從未在其他行星或衛星
2020-11-03 11:07:03 -
美國成塑料垃圾頭號生產國 造成海洋塑料污染方面,美國排名全球第三
10月30日發表在《科學進展》雜志上的一篇最新研究論文表明,美國是塑料垃圾的頭號生產國,同時,在造成海洋塑料污染方面,美國排名全球第三
2020-11-03 11:04:07 -
實驗室造出黑洞吸積盤微小物質 并對其進行研究
由俄羅斯國立核能研究大學莫斯科工程物理學院(MEPhI)、日本大阪大學和法國波爾多大學專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小組,在激光實驗室條件下創建出黑
2020-11-03 10:56:09 -
“基因魔剪”再升級 能“吃掉”大片段DNA
隨著CRISPR-Cas技術的問世,人類改造、編輯生物基因密碼的腳步大大加快。有了這把趁手的基因魔剪,人類可以對基因進行高效地定點編輯。然而
2020-11-03 10:54:57 -
第三代雜交水稻早晚兩季實現畝產超1500公斤 再創歷史新高
11月2日,湖南衡南雙季晚稻試驗示范基地傳來消息:由袁隆平院士團隊培育的第三代雜交水稻叁優一號測產結果公布,晚稻平均畝產達到911 7公斤
2020-11-03 10:43:21 -
推廣5G服務不能違背消費者意愿 相關監管部門應出面制止營銷行為
近日有媒體報道,通過登錄三大電信運營商的手機App發現,在一些地區,各大電信運營商都推出了5G套餐,但同時取消了4G套餐的辦理服務。媒體
2020-11-03 10:24:49 -
以研發便攜式食品安全快速檢測儀 改善全球食品安全狀況
以色列英斯佩克圖公司首席執行官阿夫納·阿維丹日前表示,該公司提出的創新方法能夠減少受污染食品的生產并減少全球范圍內人們因食品引起的
2020-11-02 11:24:43 -
新工藝或取代煙氣脫硫技術 發表在著名期刊《ACS催化》和最新一期的《催化》雜志上
在單個催化步驟中二氧化硫到元素硫的低溫轉化仍然難以實現。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0月28日最新消息,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研究人員研究出一步
2020-11-02 11:23:35 -
新“限塑令”實施倒計時,環境風險大的品種成禁限重點
塑料對健康的危害又添實錘。據英國《自然·食品》雜志最近公開的一項人類健康報告稱,研究人員最新發現在使用含有聚丙烯的嬰兒奶瓶沖泡標準
2020-11-02 11:19:46 -
發展地球觀測技術 積累豐富科技成果
當前,數字經濟給地球觀測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該如何加大地球觀測應用合作,協同應對區域共性問題?10月28日,在江蘇省常州市召開的第三
2020-11-02 11:18:16 -
5G基站建設快速推進 缺少針對個人用戶的超級應用
5G基站超69萬個、終端連接數超1 6億……一年前的10月31日,以三大運營商推出5G套餐為標志,我國5G正式商用。一年的時間里,我國信息通信業
2020-11-02 09:54:45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協同“中試線”結碩果 開展電力系統用高壓大功率電力電子器件研究
29日,記者從全球能源互聯網研究院獲悉,基于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柔性直流輸電裝備壓接型定制化超大功率IGBT關鍵技術及應用該院自主研制的4500
2020-10-30 14:19:24 -
我國已成健康醫療人工智能科研最主要貢獻者之一 但在學術影響力和技術轉化方面仍有待提升
29日,北京大學健康醫療大數據國家研究院與愛思唯爾等機構在中國醫院協會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管理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專題學術會上聯合發布
2020-10-30 14:17:47 -
織物電子:“穿”在身上的“計算機” 從“被動醫療”走向“主動健康”
把一臺計算機做成智能衣服舒適地穿在身上將成為現實。不過,這還取決于織物電子領域的未來發展。近日,香山科學會議在北京召開織物電子、傳
2020-10-30 14:06:23 -
旋轉方向揭開黑洞“配對”秘密 物理學家第一次發現引力波
4年前,在幾十億光年外,兩個巨大黑洞在旋轉中彼此融合,空間和時間產生了短暫的漣漪,物理學家因此第一次發現了引力波。從那以后,科學家
2020-10-30 14:04:23 -
應對全球自然衰退急需“安全網” 各目標交織成網
我們需要一個由多元化、相互關聯、雄心勃勃的目標組成的‘安全保障網’,以應對令人震驚的自然退化問題。一個大型國際研究團隊在
2020-10-30 14:01:19 -
5000萬年前在南極飛行的巨鳥或為最大飛行鳥類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科學報告》上
29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來自該所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對發現于南極洲的5000萬年前的化石進行了鑒定,最終確定該
2020-10-30 13:59:47 -
最新研究顯示:中國陸地生態系統固碳能力被低估 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
我國陸地生態系統固碳能力巨大,但在以往研究中被嚴重低估。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獲悉,這一生態領域重要研究成果,北京時間29日
2020-10-30 13:56:34 -
美迄今最大暗物質直接搜索實驗設施竣工 研究人員目前正對其進行測試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7日報道,美國能源部近日正式確認,美國迄今旨在直接探測暗物質的最大實驗設施——LUX-ZEPLIN(LZ)竣工,研究人員目前正對
2020-10-29 10:41:53 -
彗星著陸器“菲萊”第二落點確認 發表在英國《自然》雜志
英國《自然》雜志28日發表的一項行星科學研究,歐洲空間局(ESA)科學家首次識別出了菲萊著陸器在彗星67P 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表面彈起時的第
2020-10-29 10:33:00 -
減緩消融,科學家給冰川蓋“被子” 蓋“被子”不適用于所有冰川
過去的50年,全球大多數冰川在快速消融。為了阻止冰川融化,除了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減緩溫室效應外,科學家們也開始從冰川本身入手。今年8月
2020-10-29 10:30:47 -
解析垃圾坍塌臨界值 新模型讓填埋場擴容30%,有效延長使用壽命
基于全球62項案例總結的這套理論模型,可讓垃圾填埋場擴容30%,有效延長其使用壽命。在中國科協近日主辦的科學填埋 綠色未來科技成果科普
2020-10-29 10:27:26 -
科學家證實腦區調控動機行為和覺醒機制 相關研究成果近日在線發表于《分子精神病學》
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藥理學系、腦科學研究院教授黃志力和曲衛敏課題組研究發現,對人類運動、情感、認知、藥物成癮及獎賞等起重要作用的腹側
2020-10-29 10:26:26 -
新技術使微波測量靈敏度提高千倍 相關成果日前發表于《自然—物理學》
山西大學激光光譜研究所教授賈鎖堂、肖連團帶領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實現里德堡原子微波超外差接收機樣機,極大提升了微波電場場強的探測靈敏度
2020-10-29 10:2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