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到了“+AI”新階段 產業和AI的結合
中國的經濟發展已經進入到雙循環(國內、國際)發展的模式中,但是在新的歷史時期和國際環境下,中國必須要有更強的自主創新能力,補足短板,
2020-10-21 14:35:17 -
直播和短視頻大火 聲卡成為音質保真、音效優化等多功能的智能硬件設備
10月15日,第三方數據分析機構艾媒咨詢發布《2020—2021年中國短視頻 直播聲卡設備領域應用發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白皮書》
2020-10-21 14:33:08 -
數字化將給制造業形態 可模擬運行數百萬個場景
用數字孿生技術設計更完美的智能化工廠,工業軟件驅動制造設備代替人腦管理企業,智能制造生態系統集成推廣頭部企業技術經驗……在第三屆數
2020-10-21 14:30:46 -
科普:美國為何在月球建4G網絡 方便宇航員傳輸數據
美國航天局近日宣布,將與芬蘭諾基亞公司在月球上合作開發第一個4G通信網絡。依據合同,美航天局將為該項目撥款1410萬美元,諾基亞提供相關
2020-10-21 14:20:27 -
清潔能源點亮綠色經濟 競爭力穩步提升
川滇交界,河流奔騰而過,全球在建最大水電工程——白鶴灘水電站左岸地下廠房最后一倉混凝土澆筑完成,向明年首批機組投產發電的目標全力發
2020-10-21 14:17:35 -
“行云工程”完成首階段建設 計劃于2021年完成第二階段組網建設
在海洋、極地、森林、荒漠等沒有網絡信號覆蓋的地方,依托衛星物聯網星座——行云工程,可以輕松實現科考、地質監測、航運監管等工作。中國
2020-10-21 14:15:14 -
發改委:規范集成電路產業發展 加強規劃布局
對于個別地方集成電路產業發展過程中低水平重復建設風險顯現等問題,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孟瑋10月20日表示,按照主體集中、區域集聚的
2020-10-21 14:14:12 -
首次發現!企鵝活動影響南極“臭氧洞” 發表在《環境科學與技術》上
者10月15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極地環境與全球變化安徽省重點實驗室朱仁斌課題組與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研究人員合作,在南極苔
2020-10-20 15:29:10 -
信息技術引領行業蛻變 轉型升級取得實質性進展
十三五期間,流通業在我國國民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的作用愈加重要。無論是從流通業規模增加、市場體系完善,還是行業對經濟的貢獻來看,流通
2020-10-20 15:28:15 -
我國計劃2025年形成天基物聯網產業生態 為全球用戶提供低成本、高質量的服務
第六屆中國(國際)商業航天高峰論壇19日在武漢拉開帷幕。記者從論壇上獲悉,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計劃在2023年前初步完成行云工程建設,2025年形
2020-10-20 15:03:03 -
數字中國開啟發展新引擎 數字生活共享科技紅利
打開手機購物軟件,你可以隨時隨地瀏覽和選購自己心儀的商品;在移動社交軟件上,你可以跨越千里和家人視頻互動;晚上加班沒時間做飯,外賣軟
2020-10-20 14:46:37 -
中國散裂中子源:“超級顯微鏡”看清材料微觀結構 綜合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在廣東東莞,中國散裂中子源是一大明星,正吸引著一大批科研人員慕名而來。中科院院士、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指揮部總指揮陳和生曾預言,若干
2020-10-19 15:35:08 -
重慶明確公共數據開放規則 激發社會基于數據的創新活力
公共數據該如何使用重慶有了明確規定。記者從重慶市大數據發展局獲悉,《重慶市公共數據開放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9月下旬
2020-10-19 15:31:59 -
以工業化筑基,用信息化賦能 裝配式建筑受到行業青睞
與先進制造業相比,建筑業主要依賴資源要素投入和大規模投資拉動發展,勞動密集特征明顯,資源消耗大、科技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突出。特別是
2020-10-19 15:30:37 -
“互聯網+”激活發展新動能 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完善
如果說5年前,人們只是感受到互聯網讓生活變得更加便利的話,5年后,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數字社會建設加快推進,互聯網已經全面融入百
2020-10-19 15:30:01 -
科技部:用科技創業帶動高質量就業 加強科技創新創業
推動承擔各類國家、地方科技計劃項目的相關機構,開發科研助理崗位超10萬個。挖掘高新區創業孵化機構、創業企業就業崗位超過15萬個,全國高
2020-10-16 14:09:06 -
奉獻,只因他們都是氣象人 氣象無小事
從北國邊疆到南海之濱,從茫茫大漠到雪域高原……到處都有他們的身影。測風速、放氣球、出野外,國慶閱兵式、奧運會舉辦地,每一場大型活動
2020-10-16 14:07:45 -
醫學與工科跨界合作 “新醫科”醫、教、研、產四位一體促醫工深度融合
在天津醫院康復科的治療室里,63歲的腦出血患者徐寶釧正在借助天津大學神經工程團隊研發的人工神經康復機器人系統,依靠運動想象進行手腕功
2020-10-16 14:05:47 -
游雨蒙: 讓中國分子材料又一次走在世界前列 研究成果連續兩年登上《科學》雜志
游雨蒙,本科畢業于南京大學電子系,后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隨后在耶魯大學與哥倫比亞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2014年回國
2020-10-16 14:04:35 -
清華大學團隊首提“類腦計算完備性”概念 論文發表在《自然》
記者15日從清華大學獲悉,我國首篇以計算機系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的論文登上《自然》,論文首次提出類腦計算完備性以及軟硬件去耦合的類腦計算
2020-10-16 14:03:33 -
北斗系統總設計師楊長風:北斗芯片都是“中國芯” 星星互聯星地互聯
車輛使用北斗系統,能不能實現一兩米精度、秒級誤差的導航?有聽眾問道。單靠北斗系統的定位精度和可靠性還有差距。楊長風坦言,但配合更強
2020-10-16 11:37:46 -
提升作業效率50%以上 自動駕駛農機裝備同比增長213%
今年1-6月,我國累計銷售各類自動駕駛農機裝備和系統1 17萬余臺套,同比增長213%。自動駕駛農機裝備可以降低農藥化肥使用30%以上,提升作業
2020-10-16 11:25:52 -
AI讀片、AI醫生進鄉村、掃碼看病、穿越問診 “健康中國”有了摩登范兒
2017年8月15日的《新聞聯播》播報了一條消息:《柳葉刀》把我國醫療質量和可及性進行了全球排名。它讓大多數國人第一次以國際的眼光審視自
2020-10-15 11:35:26 -
新技術催生“芯”需求 全球合作為“芯”市場注入更多動力
14日,由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主辦的第三屆全球IC企業家大會在上海召開,芯片領域的全球新合作成為熱點話題。在
2020-10-15 11:32:22 -
產業融合“1+1+1>3” 做強“數字+制造”雙引擎 轉向“硬件” 延伸軟件產業鏈
將重點發展新型傳感器器件等,在5G、北斗、工業互聯網等網絡通信領域形成一批高端產品……不久前,國務院發布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擴展
2020-10-15 1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