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已投放80輛自動駕駛出租車 無人駕駛“廣州經驗”有望灣區推廣
Robotaxi車內駕駛位上空無一人。
Robotaxi
黃埔區、廣州開發區中心和生物島上,一輛輛藍色出租車穿梭在街道上。細心的人會觀察到,車頂戴著高高的“帽子”,車內駕駛位上空無一人——這是來自國內無人駕駛龍頭企業文遠知行的無人出租車——Robotaxi。
近日,文遠知行聯手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發布了一份Robotaxi乘客調研報告。根據報告,文遠知行自2019年11月底在廣州開啟運營,目前投入運營的車輛達40臺,在過去一年共計完成出行超過14.7萬次,服務乘客超過6萬人。記者昨日采訪獲悉,該企業無人駕駛出租車將在2023年~2024年覆蓋包括天河、海珠等中心城區的廣州大部分區域。屆時,科幻片一般的無人駕駛服務,將會成為部分廣州市民移動出行的選項之一。而隨著技術不斷迭代、大數據積累,以無人駕駛為核心,以智慧出行為目標,“廣州經驗”甚至可能輻射推廣到粵港澳大灣區的其他城市。
過去一年,
完成出行超14.7萬次,服務乘客超6萬人
乘客中,近80%本科以上學歷,約20%擁有研究生學歷
近半乘客月收入萬元以上
調查
近80%乘客擁有本科以上學歷
Robotaxi乘客調研報告的數據顯示,在接受服務的6萬名乘客中,有28%的乘客每周至少乘坐一次,其中15%每周乘坐達到三次及以上。這意味著,無人駕駛出租車已經成為廣州相當一部分“前衛”人群的日常通勤工具。
“前衛”并非“Robotaxi”用戶的最重要特征。根據報告,中青年群體是文遠知行Robotaxi的主要乘客,近九成是全職員工,近80%擁有本科以上學歷,更有20%乘客擁有研究生學歷,近一半乘客月收入在萬元以上。其中大部分人擁有駕照。
乘客對“Robotaxi”的服務質量也相當認可,特別是“車內整潔度”和“安全員的印象”,都有約8成的乘客給出了“滿意”或“非常滿意”的評價。而在自動駕駛技術帶來的乘坐體驗方面,在“禮讓行人和非機動車”和“駕駛安全感”給出“滿意”或“非常滿意”評價的也都超過了6成。
另外,有80%左右的受訪者表示將在未來的生活中繼續使用或推薦朋友、同事和家人使用。還有近九成乘客呼吁Robotaxi服務范圍拓展到更多區域。
布局
廣州已投放80輛自動駕駛出租車
事實上,廣州在涉及智能汽車的多個領域均處于國內前列。廣州市是國內首個認可其他地區智能汽車道路測試許可的城市,也是目前全國單車封閉測試成本最低的城市,是國內推進遠程駕駛測試進度最快的城市,開放道路測試路段長度和發放自動駕駛路測牌照數量居全國前列。近日,廣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總經濟師譚虹透露,廣州已頒發智能汽車道路測試牌照24張,已投放80輛自動駕駛出租車,將逐步實現無人駕駛出租車目標。
無人駕駛高科技領域龍頭企業選擇扎根廣州,并在廣州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這絕非偶然。在文遠知行運營總監李一凡看來,這是多方努力配合的結果。“去年制定的《廣州市智能網聯汽車‘三同’測試車輛管理辦法(試行)》既有前瞻性,也能貼合當下的技術需求,為我們提供了很明確的政策依據。”李一凡表示,此外,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也有助于在廣州塑造良好的自動駕駛環境。
此外,在廣州發展無人駕駛乃至智慧交通還有優良的產業條件。李一凡認為,作為自動駕駛產業的先導基礎,人工智能產業在廣州一直得到了足夠的重視;另外,廣州汽車制造業有身后積累,廣汽、豐田、本田和日產等汽車巨頭在廣州都有完備的產業布局。“未來,真正的無人駕駛汽車不需要方向盤等人工操控裝備,需對座艙重新設計,因此,在有汽車產業基礎的城市,發展無人駕駛乃至智慧交通是非常有利的。”李一凡說。
未來
四年后無人駕駛出租車有望覆蓋大部分城區
清華大學副教授、交通工程與地球空間信息研究所所長李瑞敏表示:“自動駕駛技術受制于缺乏實際道路運營的自動駕駛落地案例,很多問題得不到有效的驗證。Robotaxi在廣州黃埔區一年以來的運營為深入研究自動駕駛的各種影響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據介紹,文遠知行的目標是明年在部分區域免去安全員,實現全無人駕駛;在2023年~2024年包括海珠區、天河區在內的廣州大部分區域將實現全無人駕駛出租車的運營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成熟的無人駕駛“廣州經驗”還有望在大灣區獲得推廣。李一凡透露,Robotaxi項目在廣州“做透”以后,還可以期待輻射到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我們已經在深圳、珠海等城市做一些相關籌備工作。”
普及
智慧出行技術可進一步提升城市的文明程度
無人駕駛日后在更廣大的區域擴展,需要市民在交通文明方面積極配合。
中山大智能交通研究中心主任鄧院昌認為,解決城市交通問題需要重視“以人為本”,良好的交通情境,是能引導人們遵紀守法、有序出行的,主要包含交通情境的明晰性以及可預期的交通行為后果。“明晰的交通情境有助于人們理解各類交通信息,減少猶豫和焦慮;可預期的行為后果則可大大減少交通中冒險行為。”
而在另一方面,出行技術企業在得到廣州支持的同時,也在反哺城市,從而形成良性互動。李一凡認為,無人駕駛的進一步普及,需要重新構建城市出行的行為規范。“通過更好的人機交互、出行規范的語音提示等,可以進一步提升乘客和行人的文明程度。”李一凡說,“我們也很希望通過技術手段,不斷促進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
記者體驗:
行駛小心 坐得安心
記者在生物島和黃埔區分別對Robotaxi進行了體驗。Robotaxi外形與普通出租車并無二致,只是車頂安裝了一體化集成套件。進入車內,坐在后排的安全員立即提醒“綁安全帶”。記者留意到,后排扶手箱上加裝了一個剎車裝置,用于安全員在緊急意外情況人工剎車。在車輛行進過程中,時速始終保持在40公里以下,在遇到行人橫穿馬路以及路口會車時,Robotaxi都能早早做出判斷,緩緩減速,記者作為乘客感覺安心和舒適。體驗過程中,還遇到了有車輛臨停在路邊,外加兩車對向會車的情況,也就是在一條兩車道上三臺車“一字排開”,只見Robotaxi“小心”地調整方向,并穩穩“擦肩而過”。
據介紹,乘客不用擔心行駛過程會有“意外”出現。當汽車或者路況出現異常情況的時候,遠程監控中心會介入,特別是遇到突發情況時,遠程監控中心會通過5G通訊技術接管車輛,遠程實時控制車輛,甚至可以將車穩定地完全剎停,秘訣在于文遠知行的行算法底層邏輯,這是一種不依賴傳感器和安全員的兜底剎車方案。(文/鐘達文、周偉力 圖/高鶴濤)
責任編輯:hnmd003